【事件背景】
“老师,你能不能帮我联系我的儿子,周末他都没有回家,也不听我电话”很多个周末都接过小杰爸爸的电话,父子俩现在已经到了无法沟通的地步,经常要通过我这个班主任转达一些话,父亲为了教育儿子,在小杰上初中后,特地辞职回家教育儿子,不料小杰根本不听他的话,经常打架斗殴,逃课旷课,老父亲却无可奈何。
【人物概述】
消瘦的脸庞,颀长的身体,痞里痞气的样子,班里典型的“三好”学生(吃好、玩好、睡好),总是喜欢偷出校园,吸烟喝酒,口吐芬芳,与父亲水火不容,经常课上与老师对着干,从不知道作业为何物,活脱脱的一个社会小青年,最“难搞”的学生之一,但我并不想放弃他,总想着能有个机会走进他的心。
【事件描述】
2020年3月16日下自修后,突然一个老师对我说:你们班不知道谁喝酒了,一身酒气,你赶快去看看。我猜着一定就是小杰,怒气冲冲的我走出办公室门口,叫同学把他找来,想要看看究竟怎么回事。满脸通红,一身酒气,把消瘦的小杰脸庞映得更加的社会气。看着满身酒气的他,觉得这也许就是一个改变他的良机,便问他:是什么开心的事吗?他很惊讶,我没骂他。他不好意思的说:隔壁班有同学生日,请我吃饭,兴起就喝了点酒,继续跟他聊着。
【掏心窝第1步——叛逆缘由】
突然,我话峰一转:你知不知道喝酒是严重违法纪律的,现在叫你爸爸来接你回家。听到要回家,他的脾气就上来了:我不要回家,也讨厌看到我爸!每周他都对我骂来骂去的,从不会跟我好好说,我现在不想见他。借着酒气,小杰把所有对父亲的不满都发泄了出来:因为之前哥哥的不听话,父亲便用最严厉的方式对待小杰,在家里感受不到一丝的温暖,所以我也讨厌回家。我明白:一直以来他的“出格”都是因为父子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父亲的爱他感受不到,他想要改变的心父亲也不懂得。
【掏心窝第2步——换位思考】
我顺势跟他说:这么讨厌你爸爸,是因为他骂你是吧?那我以前骂你你讨厌吗?不讨厌,他说。我又接着说,最近你跟其他同学违法纪律了,我只找了其他的同学聊天谈话,没有找过你,也没有叫醒睡觉的你?你有什么感受?脸微红的他说:其实很不好受,觉得要被你放弃了。我接上他的话说:我从没有想过放弃你!那我们换个角度,你是想要你爸爸明知道你在学校的各种违纪事情,看到你回来后什么也不说也不做?他慢慢低下头,说着,不想!在他思考的间隙,我给他爸爸打了电话,说:因为孩子喝酒了,麻烦家长现在来一趟学校,接小杰回去休息。
放下电话,他没有那么抵触了,却在自言自语,我一定会被骂的!我向他保证他爸爸今天晚上绝对不会骂他!在等待家长来校的时间里,我跟黄同学聊了很多:聊了他爸爸最近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骂他,是望子成龙的愿望跟现实碰撞落差太大了,爸爸失去了方向,才会这样,没有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是,我们是不是也该去思考爸爸的艰难呢?
【掏心窝第3步——情感交流】
二十多分钟后,家长来到我办公室门口,我简单的跟家长说了最近他的情况及他的一些想法,青春叛逆,一直想着挣脱束缚,却不知道自己走了错路。可是,希望今晚家长不要说他任何一句不是,带他回家,让他洗个热水澡、睡觉,明天早上再来学校。
第二天一大早,小杰给我发来信息:他到学校了。时间显示:早上6:20!在班级里看到了精神抖擞的他,以前课上不是看课外书就是睡觉的他,居然坐得端端正正,不停的做着笔记,这是一年多以来,我第一次看到那么认真的小杰,瞬间,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下课时我不经意的表扬了他今天上课的表现,并与他聊了聊天。
【家校分析】
课后,我又电话给小杰的爸爸:首先,对小杰行为给与充分的肯定;其次,希望家长平时也能够多关注他一些细微的变化,多给他一些肯定,他最想要的就是家长能够真正的关心他们的内心,而不只是学习,他们也需要情感的小心呵护,也需要父母跟他们有生活上、情感上的小互动,放假回家多跟他聊聊学校的乐趣,生活的乐趣,尽量地拉近彼此地关系。电话那头的家长,静静的听着,说:老师,我原来一直以为,让他吃饱穿暖,我努力工作,他就应该努力学习的,不知道还需要如此细腻的呵护,今后我一定会慢慢的融入到他的世界里,给他更多他想要的关心,少些呵斥多些心理认同,想办法跟他一起改变。之后的几个月,小杰爸爸改变着之前的教育的方式,更多的与他进行情感的互动,小杰变得愿意跟父亲说话聊天了,也主动学习了,看到了小杰因为父子间的隔阂消失,脸上明显的洋溢着阳光的笑容,2020年的中考虽然没有考上高中,但他去了一直想要去的技校读汽修专业。
【事件分析】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没有缘由的,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次犯错就存在教育的偏见,父母也要学着走进孩子的内心,多听听他内心的想法,去感受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更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学会倾听,用心感受,我们要努力给小树苗灌溉,让他们能茁壮成长。
【案例启示】
每一次的掏心窝,都是一次成长,我们要找到改变的契机,改变老师教育的偏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能到不断地引导孩子找到成长地方向。很多家长虽然陪伴在侧,却从来没有尝试蹲下身子与孩子进行沟通,触摸他们地内心,了解他们地需求,平等地传递自己的爱与理解,简单粗暴的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一个独立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告诉他们“你应该......,你不能......”因此,学会有效沟通,加强家庭指导教育,让“懂”和“理解”传递给彼此,相信教育的很多难题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