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沙家浜
秋风起,秋风凉;
江抗、民抗打东洋;
江抗、民抗保家乡;
我们在后方,
多做几件多做几件棉衣裳;
帮助你们打胜仗,
打胜仗,打胜仗,明朝打到黄浦江。
——流传于常熟地区的抗日歌谣
芦苇荡
芦苇荡。
芦苇荡在秋天的晴空下随风飘荡,我们走在芦苇丛中,如同走入迷宫,原来芦苇荡是天然的屏障,保护着革命战士也保护着芦苇荡中生活的百姓。我们在高大的芦苇丛中穿行,学生们说,他们似乎理解了杜小康在芦苇荡中放鸭的孤独。
残荷
残荷。
学生说,怎么荷花都开败了呀,真是遗憾啊!没看到荷花盛开的景象。我说:小雪天气了,哪有荷花开到这个时候的。残荷的意境也是美的,没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但是残荷听雨,水与荷叶的枯枝构成的线面构图,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如果小雪天气真的有点雪,残荷映雪,那该是多么难得的一期一会啊!
大柳树
大柳树。
沙家浜有很多漂亮的柳树,此时树冠茂密,将黄未黄,与天空的蓝相映衬,显得格外明丽。早读才读了《致柳树先生的一封信》,此时看到柳树更觉亲切。大柳树下,阿庆嫂的茶铺迎接四方来客,正所谓“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大柳树见证了许多故事,全都藏在年轮里。
朱凡
那些名字。
徐如初,朱凡……这些名字我们不熟悉,但是他们的名字里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在红色的队伍中哪怕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能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一些片段,让我们在这次旅程中串联起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我想这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