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归家
四十二年前,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里,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手里牵着一岁多的小女孩,艰难奔波在从娘家到婆家的长达七天多的路途中。
她抛却自己的亲人,离开了故土,一个人带着孩子独自上路,从大西北的草原荒漠到东边的平原大海,横向跨越祖国辽阔的土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但她无暇欣赏。瘦弱的身躯,旅途的劳累已快将其压垮。
她要去向一个陌生的地方,并在那里安家。
那会的火车是速度极慢的绿皮车,条件很差,而且也没有直达车,运气不佳就会被滞留在换乘地几天几夜。
火车站候车厅里,挤满了南来北往的旅客,行李空里横七竖八地躺着疲惫的赶路人。女人扒出一小块空地,铺开一张毯子,小女孩就有了睡觉的地方。女人守在旁边,心里焦急地盘算着下一步的行程。
她想去窗口问询,她要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万般无奈下,她选择了一个身边带孩子又面善的妇女,将熟睡中的孩子托付于她,自己挺着笨拙的身躯走向换票的窗口……
从小到大,我听妈妈描述过很多次这个场景,在不同的年龄段,我会想象出不同的画面。随年龄渐长,岁月翩跹,我在脑海中演绎了无数次,从朦朦胧胧到变得清晰,从无感到有趣,到慢慢品到了其中的苦与涩。
那是还未出世的我跟妈妈和姐姐的第一次旅程,虽不曾见证,但却因妈妈一遍遍地讲述而永远铭记。
每次,听着妈妈淡淡地诉说过往,对于她,可能只是一段曾经的记忆。但从她的描述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份坚强,一份乐观和一路走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
妈妈是新疆人,远嫁到山东,在那个交通和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她只身一人,带着我和姐姐穿越了中国大半。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气,换作是我,肯定做不到。
妈妈的性格是乐观开朗的,也是坚韧倔强的。她选择离开生养自己的故乡,为爱情,更为生活。因那会中苏关系紧张,为躲避可能发生的战乱,妈妈带我们先行回到山东,留下爸爸做后期的工作调动。
守家
没想到,这工作调动一办竟是六年,直到我近六岁上小学一年级,爸爸才算正式回归家庭,成了家中的常驻成员。
我印象中的家是学校分配的两间小平房,一间大点,亮堂一些,兼具客厅与卧室的功能;一间小点,光线较暗,算是厨房和客房。门前还有一个半封闭的园子,条件虽简陋,但妈妈将这个小家打理得整洁而温馨。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也留下了妈妈为这个家操劳的身影。
我的记忆是模糊的,只记着房屋的大体轮廓和里面的简单陈设,还有院子里那个腌咸菜的坛子,妈妈总能从里面掏出各种咸菜或是咸鸭蛋给我们下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什么都是好的。
那会,爸妈工资的大半都搭在了办调动的人情上,剩下的一小部分用来养家、养娃,还要孝敬老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钱总也不够花。
生活条件差,只能勉强糊口,何谈营养,加上妈妈回家后又生了我,还有些水土不服,妈妈的身体一直很差。整日被头疼折磨着,常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我印象中,妈妈几乎每年的冬天都会被感冒侵袭,可能是年轻时太苦太累,亏空了身体。
祸不单行的是,那会我俩年纪尚幼,感冒发烧自然是家常便饭。妈妈经常带我们跑医院,放下这个,就得抱起那个。那其中的艰辛,相信每个养过孩子的人都懂得。
妈妈就这样熬过了艰难的六年,生活并没有将她压垮。一边上班,一边照顾我俩,拖着有病的身体,坚强地面对一切。应该是为母则刚吧,只因她是妈妈,她骨子里的那份倔强绝不允许她倒下。
记得我五岁那年的中秋节前一天,我到邻居家看到了月饼,馋得不行。回家后,不懂事的我跟妈妈嚷嚷着要吃月饼。妈妈当时说了什么,我已不记得。
我只记得第二天,妈妈从家里搜罗了两个酒瓶,带着我们姐妹俩去了废品收购站,用卖废品的钱买回了这辈子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月饼只买了两个,我和姐姐一人一个,我俩将月饼捧在手里,如获珍宝,对视了一下,各自将自己的月饼掰了一半给妈妈。妈妈拿着我俩凑成的一个月饼,哪舍得吃,只象征性地咬了一小口。
妈妈满含深情地注视着我们,月光洒在她消瘦的脸上,眼里噙着感动的泪花,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记忆里。从此,五仁月饼也便成了我不变的情结,任月饼口味再多,花样百变。我只钟情于五仁月饼,因为那代表了我心中最完满的月圆之夜,代表了妈妈的乐观与坚强,代表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护家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因为妈妈从小吃了很多苦,所以在我和姐姐身上加倍补偿,不懂事的我们基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在妈妈的娇宠中成长。
爸爸虽然回来了,但家里最操劳的依旧是妈妈。
妈妈是个不服输的人。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
在工作上,她一直严于律己,她说要给我们做出学习的榜样。妈妈的专业是数学,后来因为身体不好,教了几年的生物。但当她发现生物不受学校重视以后,又执拗地重拾数学教学。近十年的教学间隔,很多东西都已生疏,但她一点都不惧怕,教学成绩一样顶呱呱。
我很欣赏妈妈做事得认真和执着。这点,我和姐姐都受到了潜移默化地影响。妈妈身上好多的东西,都已牢牢地刻在了我们的人格深处。
退休在家这几年,她也没闲着,上老年大学,瑜伽、跳舞、唱歌,她对新鲜事物抱有开放的心态,样样她都想尝试,而且还都做得有模有样。
最近一年,她爱上了读书,从《论语》到《道德经》,又到《了凡四训》,她经常把自己读书的语音分享给我听。她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文化大革命,荒废了不少学业,古文于她是陌生的,所以她要补上这一课。每次看她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读书的样子,我都无比感动!
妈妈的性格是乐观开朗的,永远都是积极上进的。虽已至暮年,但她的心态却还是那么年轻,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学习中乐此不疲。
我离家已有二十多年,先是求学,后是成家。这期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但每逢周末,我都会习惯性地打个电话回去,听到电话那端妈妈喊出我的乳名,我便瞬间心安!
无论年纪多大,无论身处何方,有母爱庇护,心中温暖氤氲!
殷殷母爱,藏于心间,一生护卫,一生陪伴!
九洲芳文公益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