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读后感

WHY:

1,背景

这个时代: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每一个个体都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感受到能力进阶的压力与焦虑,希望获得适应自身成长节奏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摆脱“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梦魇。

本书呈现隐蔽个人爆发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和背后的逻辑:专注头部、外包大脑、终身提问、联机学习、知识IPO、升维思考。

从这本书你可以得到: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爆发式成长。

2,思考 5why 为什么读这本书?带着什么问题来读这本书?什么是跃迁?如何成为高手?如何突破现阶段的自我?

3,本书主题思想:

成为高手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找到最佳路径、借助趋势红利,撬动个人爆发式成长。

WHAT:

作者一共分为5个部分来解析高手: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讲了如何通过跃迁成为高手

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高手懂得了解世界的趋势,懂得利用底层规律,放大自己的个人努力,达到个人跃迁式成长。

第二章《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高手的选择能力,如何找到“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第三章《联机学习》——高手如何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自己的认知效率。

第四章《破局思维》——高手的系统思维方式,用升维的系统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第五章《内在修炼》——心法——高手的心态,如何看世界,如何看自己,如何看他人。

读完本书的感受:

一,选择努力更重要,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前提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只做高价值区的事情。联机学习,提升思维方式。

三,内在修炼:对世界的应对方式。

下一步行动:

HOW:

第一章,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第一章主要讲的是高手的秘密,就是那个“暗箱”。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的成长。说白了,就是每个高手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首先作者分析了当今时代环境,得出

时代特征: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

• 三大趋势: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联机的独立思考,人机合一。

然后解释了本书的名字,什么是“跃迁”

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自我跃迁的三个阶段:认知跃迁、能力跃迁和能级跃迁。

提供了一个现代的外挂

• 外包大脑:把不重要的技能外包,聚焦核心技能的跃迁。

例如,互联网已经将信息储存于大脑之外的外部记忆。就像今天,我们不再给硬盘扩容,而是直接上传到云盘。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方法不陌生了,例如我们最熟悉的印象笔记、XX云笔记之类的。

第二章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这一章讲的是高手的战略,根据二八法则,高手专注于找到重点中的重点。

处处有机会,就等于处处没机会;竞争越是开放,个人越需要打磨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世界的杠杆点:幂律分布(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或者是“长尾理论”。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了80%的信息……

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运用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运用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从鸡头变成凤头。

歌德说:“如果你要指点四周风景,你先要自己爬上屋顶。”他的意思是,只有站在顶端,才能看到真正的世界,大部分的站位决定了你只能看到街景,看不到风景。我也一直有个观点,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第三章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这一章节应该叫高手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联机学习”。

作者在这章里讲解了高手的学习方式。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站在知识源头

萃取知识晶体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第四章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讲的是高手的思考模式(系统思考)。

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第五章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讲的是高手的心态。

•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二,我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

1.比终身学习者更高效,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

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及时,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没用。

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锁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他孜孜不倦,又平静从容。

终身提问者更有号召力,一个足够好的问题,需要很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那些平时没机会一起交流的人因为问题聚首。

2,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2.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3.理论与实践,两手抓!《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说:你有多大佛法,就要多厉害的武功。这样才不会陷入“武学障”。

5.6 从这些启发,你接下来要去追查的是什么?将采取的什么行动?

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研究的问题。作者推荐了一本书。《透过结构看世界》

5.7 你将如何应用本书的知识?

三,你将如何运用?


温馨提示:

第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来。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管理学中有一句话叫作“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第二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阅读。除了读书,你还可以用更多的方式学习,读书、旅游、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是个人学习的5种路径。

第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种投资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因为当我们把一个行为当成投资的时候,我们想的就不是尽可能少花钱,而是尽可能思考花这笔钱是否划算。

俞敏洪校长说的真好!!“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对此我有三点意见。

第一是“模仿”和“创造”。读书的错误态度是既然别人是这么做取得成功的,那我就必须也做这些。

第二是“方法”和“事业”。这是一本讲做事业的方法的书。你要干一个什么事业,用上这些方法,可以加速进行,甚至事半功倍。成绩 = 事业×方法。如果你只想要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本书就只能给你提供谈资而已。只有大事业才配得上“战略”二字。

第三是“全面”和“一点”。我们是不是非得全面了解了高手的方方面面,才能出发去成为高手呢?当然不是。你坐在电视机前把各国游泳教学录像都看一遍也没用,直接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的理解:

第一点,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去运用。

第二点,要有具体的事业来运用这些方法,否则都是空谈。

第三点,立刻行动,不要害怕下水。

序言 高手的三个境界

在资源丰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差异,就是认知的差距。

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所有这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最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每隔几年,他们突然上一个台阶,眼界、想法、能力、调用的资源和身价都完全不同。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详细内容:这本书想要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01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1.1 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

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

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今天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未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1.2 拉斐尔也用投影仪

16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画家都知道暗箱的存在,而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使用暗箱。

如果拉斐尔在用投影仪,今天各领域的高手是否也有自己的“暗箱”?

“暗箱”就是绘画界的游戏外挂。

1.3 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

如何实现自我跃迁

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那么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则是自我跃迁。

自我跃迁,不仅仅是能力的改变,更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

认知的改变、心智模式的改变!少做低水平的勤奋!!

1.4 掌握时代魔法,或者溺水身亡

第一种时代溺水者:无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种时代溺水者:无法过滤信息,找不到重点的人

第三种时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统,无法与陌生人联机协作的人

管理注意力、判断信息、和陌生人社会协作,缺失这些能力的确会让你溺亡,但当你掌握了这些“时代魔法”,你会成为真正的“超人”。

1.5 外包大脑,成为超人

人类也要把自己大脑外包一部分,聚焦最重要的能力,跃迁成超人。

这次外包以后,人类从个体蛮力走向群体协作,讲故事成为新技能。随之是智人打败所有种群,主宰地球。

02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概率更小的世界。处处有机会,就是处处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于核心竞争力。越是开放,越是聚焦——这是一个高手的时代。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识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认识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要学习一项技能,就要先研究这个领域第一线的高手。只有站在高手身边,与伟大同行,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他们的世界。

2.1 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2.1.1 来自棒球之神的投资理念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 。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时,让他们俩玩了一个游戏——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Focus(专注)

2.1.2 大蛇的战略

大蛇显然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战略”,但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让它找到了最合适的打法。大蛇的战略很清晰:

• 找到甜蜜区:水边大树旁,耐心等待;

• 战略性专注:只盯着大型猎物,战略性忽略小动物;

• 等待机会:用最不取巧的方式攻击——绞杀。

这个打法和巴菲特、泰德的方法何其相似!

2.2 新东方名师的崛起路径

今天的社会选择太多、变化太多、不确定太多,需要你非常努力地观察、发现和验证,最终才能逐渐通过乱象,发现高价值区。

第一,高价值区往往是反直觉、说了你都不信的区域。

第二,高价值区需要高竞争力。

第三,高价值区随着时代在改变。

“优秀教师的能力素质模型”,并最终把成果整理成“教师之轮”体系,帮助更多老师成长。

这个研究调查了100多个老师,包括来自大学、中学以及新东方等其他培训机构最优秀的老师,综合出5项核心技能,每个好老师都有这5项技能:

专业知识:在所教授的领域,拥有系统的、科学的、可验证的知识;

课程设计:掌握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合理设计课程的能力;

呈现能力: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包括课件、多媒体在内的形式去表达;

个人魅力: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

5.积极心态:积极的心态以及重视内在修炼的系统。

同样的训练课程中,有一群人的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人——他们不是因为比其他人更加聪明或者努力,而是采取了更加聪明的学习路径。

第一次跃迁: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

最聪明的老师懂得“二八法则”——先投入20%的时间,把“专业知识”提升到80分,然后开始研究“课程设置”板块,同样不求百分之百,快速达到80分;

与其用100%的精力学习一个领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学习每个领域20%的精华。

第二次跃迁:利用系统放大名气

新东方通过“打分——排课——口碑”的名声放大器,迅速放大了一些老师的个人品牌,一代名师开始出现。

第三次跃迁:与最优秀大脑互联

这些顶级的头脑开始联网——按照今天的说法,开始形成圈层。

新东方一代名师的爆发,是巧妙地抓住了知识杠杆、利用平台红利,以及和最优秀的人联机涌现的结果,是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放大器。看懂了事物背后的规律,每个人都有机会推动自己跃迁。

从这个案例中,学到了,如何更加聪明的学习路径

用二八法则高效成长

创造自己的名声放大系统

增加曝光

知识的IPO,产生价值

通过社交进行学习,与其他优秀的人才交流。

另一种路径:学而思的小班战略

2.3 幂律分布:发现世界的杠杆点

幂[mì]律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高度的不平均。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或者是“长尾理论”。20%的客户带来80%的生意,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词汇表达了80%的信息……

幂律的第二个重要的特色,是分形(fractual)。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

2.3.1 效率源自杠杆点

幂律无处不在,给我们的一个最重要的启示是:社会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一定要抓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高手——最重要的战略。

2.3.2 如何应对阶层分化

除了幂律,你会发现另一种分布在自然界也很常见,就是正态分布,也叫泊松分布

2.3.3 不可思议的小糖人游戏

1996年,通过计算机建模理解社会演化的思潮在学术界正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艾伯斯坦和阿克斯特尔设计了一个关于财富分配的游戏,命名为“糖人世界”(Sugarscape)。

在一个流动、开放的社会里,阶层分化是稳定且可预期的。

阶层分化是必然的!必定会有穷人和富人!而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2.3.4 可预见的不均衡

为什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财富差距的产生源于财富是迅猛流通的。

2.3.5 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

在复杂系统中,细小的初始值的差异,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结果,经济学界称之为“横向分配不均”(horizontal inequality),即收益和内在价值,比如智力、能力,不一定有相关性。

高手战略的两个规律杠杆:

对内,通过二八法则三次方,持续放大自我效能;

对外,通过移动到系统的头部,获得系统巨大推动力。

2.4 头部效应: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头部收益更高

头部加速度更快

如果这些头部之间再相互学习和交流,头部的加速度就更快了。

高收益和高加速两者相互强化,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高注意→高收益→高投入→高增长

一个充分竞争、互联的时代,是几个头部与众多长尾的时代。很多投资人只投每条赛道的前两名,就是这个原因,如果一个领域有人能获胜,那一定是头部的人。

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站位相关。优秀是一种系统的显现。头部有巨大的借势优势。

与其哀叹社会的不公,不如尽快挑选头部赛道,抢占头部,享受红利,这就是高手战略里的找到高价值区,找到头部。

如何找到自己的头部

找到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

我们先定义一下头部: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如果把竞争领域分为“高价值——低价值”两个维度,把竞争力分为“高优势——低优势”两个维度,高价值定义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20%的赛场;

高优势定义为:实力排在赛场序列的前20%。这样一来,所有的选择都能被分成4个区块: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

肥尾:高价值——低优势

小山头:低价值——高优势

沙漠:低价值——低优势

常常陷入三个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先确定高价值,再思考优势。

来自《马太福音》:“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高手会暂时放下自己的优势,思考价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资源、技能、优势都是可以积累的。

高手总是选择窄门。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蠢”字的结构,是春天的虫子刚刚苏醒,到处乱拱,没有方向。大部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

原则:思考差异化优势。

真正的高手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好几个赛场,观察游戏规则、赢家的玩法,对比自己的实力,找到最好的优势角度切入。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原则: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么就先占领团队的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的老板,那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如果你是个小创业者,那应该洞察的就是你的领域,思考如何盘活前1000名客户。如果你是快递员,那就思考如何先成为快递员的头部。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2.5 用头部效应就业、择城、选创业赛道

2.5.1 大银行柜员,还是总经理助理

鸡头比凤尾离凤头更近。做总经理助理也许爬到更快。

2.5.我要离开北上广吗

面对这种选择,如果还处在高增长阶段的人,最好选择在大城市再待几年,看能否跻身头部;如果增长放缓,回去也是一种聪明的战略性转移,关键是如何让自己在二三线城市过好。

记得头部效应的第一条原则:先锁定价值,再创造优势。三四线城市的高价值区在哪儿?

2.5.创业的头部效应

聚焦细分战略

转移周边战略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2.6 专注:高手的护城河

为什么专注这么难?

因为越是聪明人,眼界越开阔,面临的机会越多,可能越多,领域越多,一做就有小成,轻松歼灭低级选手,更加觉得自己厉害,所以越发不专注。上天给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艺,一流高手靠专注。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当一个人已经站到了优势位置,只要保持专注节制,就不会输。销量最大的苹果手机,恰恰是机型最少的一个品牌。

2.7 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

2.7.1 李昌镐:只求51%的效率

51%的效率足够赢了

围棋中的妙手有个重大缺陷:不能迭代,无法刻意练习

灵感没法刻意练习,没法打磨手艺。灵感没有护城河。

聪明没有护城河。

新手看胜负,高手看概率。高手知道,所有的大胜都是细小优势的持续迭代形成的。

2.7.2 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

李昌镐的绝招是51%哲学。而晚晴名臣曾国藩称这种战略为“结硬寨,打呆仗”。

51%哲学、“结硬寨,打呆仗”,追求的是稳赢!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2.7.3 阿蒙森:日行20英里

本章总结

• 今天是一个机会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战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 好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

• 幂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这意味着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杆点。

• 头部=高价值×高优势;抢占头部、持续迭代。

• 头部效应三原则: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思考差异化优势;从最近的头部做起,从鸡头变成凤头。

• 专注是高手的护城河,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 持续迭代,系统性进步;不求妙手,不得贪胜。

03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3.1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3.1.1 识别知识的源头

一手信息:知识的源头

例如:一手研究论文、学术期刊、行业最新数据报告

二手信息:忠实转述一手信息

三手信息: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

例如畅销书

四手信息: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

根据畅销书和一些理论加入鸡汤和故事的文章,例如大部分公众号和头条。

3.1.2 知识的源头探测仪

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

成为知识的源头

所以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最好的方式是辨别一二三四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

3.1.3 功利读书法

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的时代,“为什么”(why)、“学什么”(what)、“如何学”(how),比“学就好了”(do)更重要。

“认知效率”: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的目的性”,我称之为功利读书法。

极其功利地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

学习也是一样,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认知性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巧,为写书做准备。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

知识性阅读: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生涯混沌理论》《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娱乐性阅读:比如《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以及各种电影……

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这样的确会用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

萃取知识晶体

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

一张银行卡,你存进去再多,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就没法提现;知识也是一样。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没法提现,非常可惜。反过来说,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

知识也是一样,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知识就形成一种“知识晶体”

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

下面是4种常见的知识结构:

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树状结构: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

关联结构: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序列关系:体现先后、因果关系

数据结构: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如何让知识变成晶体?这是一个值得花时间研究的问题。作者推荐了一本书。《透过结构看世界》一书也有类似的知识结构分类,分为16个类别

3.1.4 知识晶体萃取工具箱

大量看知识晶体

尝试模仿知识晶体

自己创造知识晶体

3.2 联机学习者:成为知识的路由器

3.2.1 “学五渣”的美国大学申请术

先讲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国内的穷学生(我们叫他“学五渣”),想要报考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的研究生,因为这样能拿到全额奖学金。

这位学五渣无意中使用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联机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在来回翻译信件,不断地把双方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话传播出去的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地在这个细分领域有了深远的洞见。这些洞见配合专业知识,让他短期内实现了巨大飞跃。

3.2.2 李小龙的快速崛起之道

李小龙用5年的时间自学成为一代高手。这两个不相干的案例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3.2.3 认知德扑:用答案换答案

三种学习思路。

• 自学:自己找答案;

• 联机学习: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 跨界联机学习:跨行学习交流,用答案换答案。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人类历史上三次最著名的知识大爆炸,都是跨界联机学习的直接成果。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文明诞生

文艺复兴

这三次人类知识大爆炸,都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多元、互联、跨界,最终形成知识跃迁,创造出大师辈出的年代。

3.3 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

3.3.1 知识树vs问题树:以问题为中心

到底是要专注,还是要多元?

这牵涉到一对概念的区分:知识树和问题树。

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是你焦虑的根源。

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

和知识树不一样,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 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 我们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障碍?

• 我们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上4个问题会出现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3.3.2 提问的力量

提问抗折旧

提问即思考

如果你继续追问5W、6W,就会发现你逐渐进入了价值观和哲学层面。这是一个How(怎么做)——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的过程。

提问即创造

3.3.3 为什么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太多长进

如果你一直以来都在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思考、碎片化体系、碎片化问题,终将劳而无功,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成长复利是有可能实现的,解决方式还是“问题树”——基于问题的学习符合复利的两个条件:

为了解决问题,昨天的思考和学到的知识会马上应用到今天的解决方案上去,形成迭代;

如果一个知识有用,就不会被忘记;如果没用,忘记也不可惜。

这种学习方式还解决了两个问题,就是“我怎么知道这个知识有用”的困惑,以及“这个很重要,记录下来”的仓鼠心态。一开始知识管理标签化还有用,随着想法越来越多,知识管理也逐渐失效。以问题为出发点是唯一的试金石。

能解决当下问题,那就是有用;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降低关注度。并不是否认这个知识好,只是暂时不需要,以后再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种精简。以后的问题,以后解决,现在别瞎操心!!!否则就是杞人忧天一般可笑。

3.3.4 做一名真正的终身提问者

你的问题有多多,你的知识就有多多。你的问题有多好,你的专业就有多好。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3.3.5 终身提问者工具箱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假装写本书

3.3.6 如何提出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

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 我对自己的员工有一个“百知谷”要求——一个问题,没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索前三页,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去提问。

好问题都是组合拳。

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请一定把问题问得再深入些。

输出答案。

我的理解是:带着答案去问。

3.3.7 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他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3.4  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

3.4.1高手是如何学习的?

首先,他们是终身提问者。

其次,他们都是跨领域整合者。

最后,他们都有一整套知识IPO系统。

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

I: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

彼得德鲁克、大前研一他们都是这类高手。

3.4.2 设计自己的知识IPO

第一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I)

第二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P)

第三步,输出倒逼输入(O)

一般人常常会在两个地方卡住:

希望憋大招

害怕分享

知识IPO工具箱

放大碎片化价值

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现在有些微信公众号就是这样啊。

设计自己的知识MVP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交付产品)是产品开发的一种思路,一开始提供一个最小的具有可行性的产品。你不妨尝试一下,设计一个最容易入门且可交付的知识IPO产品。

总之,把能力封装成轻产品,高频次刷出去。

我现在写的笔记,就是我的MVP。

3.5 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一整章的内容连在一起,是一个清晰的、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是让知识产生价值的完整体系,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跃迁成为知识高手的技术:

• 站在知识源头,萃取知识晶体;

• 联机学习,用一块晶体换回来更多晶体;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创造自己的问题树;

• 用知识IPO让知识变成价值。


04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4.1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破局

破局先识局

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过程。其实所谓的局,就是“系统”。

破局的智慧

一个终极的高手能力,就是“破局”的能力,也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如果你掌握了破局能力,未来遇到更多、更新的困境,即使这本书里没有讲到,你也可以自己跃迁。

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从这个角度来说,小人之小,也并不是品格的低微、智力的稀缺,而是格局之小、眼界之小和系统之小。

4.2 升维:解决那些无解的问题

生活中的无解问题

永远的减肥

减肥——少吃——瘦——忍不住吃——胖——减肥

你为什么不陪我?

不陪——分手——陪——和好——不陪

产品不好,还是销售不力?

没产品——没客户——没产品

穷忙族

拖延——忙——乱——忙——拖延

打破轮回:第一序、第二序的改变

斯坦福大学精神科教授保罗·瓦茨拉维克在《改变》这本书中提出过一个很有洞见的概念: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第一序改变跃迁到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

对于轮回问题破局,第一序改变是不够的,要第二序改变;拆墙是不够的,要拆天花板;第一反应是不够的,要第二反应;直觉是不够的,要反直觉。

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次地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4.3 系统: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一个系统的基本特质: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换一颗石头,只要还放在同一个位置,这个波纹就存在。关系不变,功能就不变。

第一序改变的是元素,第二序改变的则是关系。

总结

• 所有的系统都是由元素、关系和功能三部分组成;

• 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 关系结构不变,系统的结果也不会变。第二序改变,改变的就是系统的结构。

单独看,系统的思维方式也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把它和工业化时代最核心的思维方式“细分——分析”做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巨大的思维差异。

还原论与系统论

还原论

工业化时代,我们发展出来一套科学的、有逻辑的、不断细分的系统,最后把事情拆分成很多元素的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分析”。

福特这种思维方式就叫作“还原论”,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

这种思维方式帮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分子原子的发现、各个专业学科的出现、流水线的发明,都依赖这种细分的思维方式。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不错。但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

主流的观点是:在解决独立、单点、局部的简单系统时,还原论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系统论的方法则更加有效。在分析物理、化学这种非生命体、自然科学的时候,还原论更有效;在讨论生物、社会、心理这种生命体、交互性多的领域,系统论更重要。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

看得远是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找得到“回路”;

看得透则是能够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层级”。

4.4 回路: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人生最常见的8种循环,有增长引擎,也有死亡螺旋。

4种增长引擎

好习惯

从兴趣培养到能力养成

快速学习的知识IPO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

4种死亡螺旋

穷者越穷

投入不足

工作狂循环

做自己

4.5 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高效能人士的多层系统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 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

• 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 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理解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

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

上层决定下层

目标决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下层无解,向上一层

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

层级思考工具箱

ETA脱困四问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所有的多层系统,都是自下而上进化而来的。

公司的进化:

一开始有一个自由职业者单干,做得越来越好,开始请帮手,然后变成小组织,小组织继续发展变成大公司,最后成为集团公司。管理者如果意识没有跟上,依然用管理小团体的思维管理大公司,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国家的出现:

最开始是农民聚集起来形成村落,村落聚集形成乡镇,乡镇之间进行贸易,形成城邦,然后形成国家……

生物的进化:

……

4.6 控制点:让复杂的事尽在掌控

如果能把握大部分控制点,这个事情就基本可控。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

多层布点

关键是在每一层级放置足够多的控制点,最终把获得总冠军的目标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这些点不仅要关注目标层面,更要拆分到战术、技术、体能层面,每层抓紧控制住。

真正的好组织,都是多层控制的。

单点可控

心理学把人的控制点分为4类:能力、努力、难度、运气。我列了张它们之间的关系表:

这个世界永远有两种人:掌控者和机会主义者,于是就是两种掌控思路。

多层布点,层层可控。当这些控制点全部都出现时,安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尽量让事情在控制范围内就好。如果失去控制,就调整控制点,让目标重新可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尽了一切努力,于是安心面对成功或失败”。

目标折射

既然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这种情况,我称为“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过去我常常劝大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后再全力投入,现在我会告诉迷茫的人,如果实在不知道要干吗,不如投身热门行业,参与大城市的竞争,并且让自己获胜,让自己赚钱。这虽然是人生的弯路,但是至少不会停滞不前。

我把这个问题理解成,“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根据作者的思路把目标系统化的思考,分成不同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安排足够的控制点,那么这个事情基本就可控。当然也会有偏离的情况发生,这时候就要重新思考,找到合适的方法,就是传说中的“曲线救国”。

失控:你是怎样玩死自己的

思维惯性

当一个复杂系统出现问题,不要停在自己熟悉的层面上,退后一步,看到系统。

• 人生不如意,也许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选择不对;

• 工作效率低,也许并不是精力不足,而是目标太多;

• 关系不亲密,也许并不是因为眼前这件小事,而是情绪积蓄已久;

• 不够有钱,也许并不是你不够节省,而是不懂得如何投资。

困在底层

当问题在一个层面失控,向上跃迁一层,重新定义问题,往往有解,设计思维称之为“重新定义问题”(reframe a question)。

过于封闭

4.7 一个故事:“天哪,她有个大牙缝!”

总结

• 第一序、第二序改变:第一序改变状态,第二序改变系统。

• 系统:是高手看世界的方式,系统由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三部分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 回路:从时间维度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找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

• 层级:从空间维度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规律。上层决定下层,下层无解,跃迁一层有答案。

• 控制点:多层布点、单点可控、目标折射。

05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5.1 时代跃迁者的新修炼

到底是什么带来了个人发展范式的关键转变?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发展,还是个人崛起、消费升级?

答案越来越明显,是连接。

因为有了连接,跨界变得简单,让世界变平。商家、消费者连接在一起形成幂律分布,站位和努力一样重要。

因为有了连接,我们没必要把知识存在脑子里,而是放到硬盘里或调取别人的知识,所以有了联机思考和学习。

因为有了连接,过去分隔的、不相关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系统。如果不能辨识系统,我们便很难理解世界。

世界因为连接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确定,个人因为连接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强大,也有越来越多可能。

这个时代可称为“海洋时代”。

在新的海洋时代里,我们这群活在连接中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内在修炼?

看世界:开放而专注

5.2 看世界:开放而专注

5.2.1 贫富差距变大,不意味着穷人更穷

从长远来说,开放者一定会赢,头部的开放者一定会强。

所以开放会让你不舒服。在小世界里也许很厉害,只要你一进入开放系统,就马上能看到许多比你强的人。有以前完全看不到的强人,有成长飞快的人,有当年和你差别不大但现在很强的人……和这些家伙在同一个维度下,你简直就像工资表被暴露的底层员工一样,受不了。

佛教中有一种修炼,叫作随喜赞叹。西藏人看到了朝圣路上磕长头的人的虔诚,于是随心、真心发出感叹,感叹他们的功德,也希望他们更好。

这个瞬间,你就获得了同样的福报。

看不得人好,李笑来老师也说过大部分有这样的问题。这里古典老师说出了,正确的姿势应该是“随喜赞叹”。

5.2.2 开放是道德修养,更是理智选择

增量、终身提问、探索、随喜赞叹……这些词蕴含同一种智慧: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一个封闭的系统,一定会熵增,趋于平均和无序。说句大白话,封闭的系统就意味着不进食的身体会死亡,不开放的大脑会枯亡,不开放的社会会衰亡。

要做见得人好的人,学习见得人好的思想。

5.2.3 开放才能专注

我经历越多,越能明白,高明与不高明的观点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眼界。在今天,人与人在知识获得上是公平的,眼界的差距会反馈到心智上。这个决定因素,就是视野开放。

当你站在趋势的高度看待产业,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企业,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待自己,你会理解什么是真正需要专注的竞争力。

5.2.3 贫穷的本质

贫穷是一种追求暴利的心态。

《稀缺》这本书中提出“思维带宽”的概念。穷人贫穷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上,很少有多余的“思维带宽”思考长远发展的问题。你总想着今天的饭有没有着落,哪里有时间思考什么发展战略、儿女教育呢?发展战略显然是脱贫的核心。如果说贫穷是一种“思维带宽”的稀缺,注意力资源就变得非常重要——大神战略的每一步都是反人性的,需要巨大的带宽。所以,如果你注意力稀缺,即使你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会陷入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困局。

如果把这种根据社会学尺度观察到的贫富现象平移到我们身边,就会发现,其实贫穷早就不是一个财富数字,而是一种稀缺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你越是注意力、自控力稀缺,越是没法想远,只能贪图短期翻盘或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深陷劳而无功的苦差事之中,造成进一步的稀缺。工作瞎忙、生活混乱、情绪失控,这个时代整体的焦虑,都是因为这种向下螺旋的吸引力。

既然贫穷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心态,那么脱贫就不能靠抓住某个机会、学会某个招数,而是要靠一套打法、一种心态。我们在第一章说的“高手战略”也一样,高手战略不是一种计谋,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既开放又专注的修炼。

开放才能不断找准高价值区,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东西带跑。高手战略的内在修炼,就是开放且专注。

感觉这一部分的内容讲的特别好!

5.2.4 你对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对待未来和新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拥抱变化的人,忍受变化的人。希望你成为前面两种人。

随喜赞叹还是不许你过得比我好?比较富还是一起穷?封闭还是开放?

这是一个选择。

5.2.5 “开放而专注”九律

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5.3 看自己:迟钝而有趣

5.3.1 迟钝也是一种竞争力

UNX的经历其实并不是新鲜事。通信和网络工程行业的人早就知道,快并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计算机都在收到信息那一刻马上做出反应,往往会在那一瞬间引发网络拥堵,还不如延迟几秒,成本会低很多。

这种情况在个人生活中更常见。这就好比你下午6点下班开车回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下班,反而堵在路上,8点才到家;而7点半出发,也许也是8点到家,错峰出行也许比快速反应的成本更低,这一个半小时就是你的“延时管理”收益。

在一个资源很多、多重博弈的世界,缓慢反应的能力比敏感有效很多,迟钝比敏捷更加重要。这种能力,在股票交易中能帮你降低成本,而在管理复杂系统时,迟钝就是一种生存能力了。

作者从多方面举例,说明了“迟钝”的好处。适当的放慢速度,反而是一种生存能力。

5.3.2 第一反应与第二反应

如果你的判断以秒为单位,你会发现永远无法调到合适的水温,但是如果以5秒为单位,调到合适的水温是件很容易的事。

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

最好的方式就是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人性和动物性的尺度,就是时间。只有人类,有能力思考遥远的未来;也只有持续思考遥远未来的人,才能坚定地摆脱自己的动物性部分,才不会陷入具体的短期快感中。

要克制自己的动物性!!不自律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人。

5.3.3 关闭朋友圈4个月的损益报告

朋友圈是一个让你反应更快更高频的东西。

从2017年3月5号开始,我关闭了这个功能,至今已120多天。4个多月过去,我没有错过任何重要的信息,甚至连不那么重要的各种话题都有所耳闻。

更有趣的是,当你不快速反应追过去,重要的信息会自动浮现。

看到这里,我再次关闭了我的朋友圈。太多书籍都说了朋友圈的危害了。最近太多事情了,我也想暂时关闭朋友圈,给大脑更多带宽处理其他事情。

5.3.4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我们公司有一个“梦想基金”的制度:每年提供15天假期,一个月工资,让员工做一件“牛且有趣”的事。有人开始挑战“7+2”1,有人给自己文身,有人回家里陪母亲聊她的故事,有人带着闺密游欧洲……个人因为这些事变得丰富,组织也因为这些人的改变而变得更有生机、更有创意。

5.3.5 “迟钝而有趣”七律

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

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

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

多元,定期做点儿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

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5.4 看人际:简单善良可激怒

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的时代,一个弱联系比强联系多的时代。我们从“熟人社会”,逐渐步入了“陌生人社会”。

TFT策略

在囚徒困境游戏中,最简单的TFT,而且依然赢了一大截。

TFT到底使用了什么策略?

它的策略简单到你无法相信,就两条:

• 第一步,合作;

• 以后每一步,重复对手的行动——你合作我合作,你背叛我背叛。

5.5 极致的聪明和善良

“专注”这把刀,是安在“开放”上的,没有开放的心态和眼界,不可能专注。

“好奇”这把刀,是安在“迟钝”上的;不能理解系统,没法理解留白的重要性,也就无法安心获得乐趣。

“可激怒”这把刀,是安在“简单善良”之上的。

“如何成为一个别人看好、愿意交往的高价值之人”的原则:

善待亲人,形成正循环;

做足够大的梦,才会有足够多的人帮你;

快速成长,并让别人看到;

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绪低落的时候,别评价,也不用着急解决,陪伴就好;

广结善缘——能力范围内的,能帮就帮一点儿,恰当接受别人的感谢。

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5点,你就是一个极度善良的人。

总结

• 连接带来了现代社会的底层改变。

• 现代高手的7个心智关键词:开放、专注、迟钝、有趣、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附1 如何使用这本书

附2 跃迁书单

高手的暗箱: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1.《全新思维》/丹尼尔·平克

未来学家平克,开创性地展示了智能时代,哪些“人的能力”会成为未来的竞争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

未来什么人最有竞争力?会讲故事有品位,能够共情会跨界,有点儿追求很会玩。

2.《人类思维如何与互联网共同进化》/约翰·布罗克曼

这其实是一整套书的其中一本,作者所在的这个组织叫作Edge,是一个科学家群体。他们每年思考一个大问题,然后把答案集结成册——100多位世界顶级精英怎么看这个问题。

3.《科学革命的结构》/托马斯·库恩

科学史中的经典名著,讲清楚了科学关键革命的转换原理“范式转换”。其实商业、个人也一样。

4.《万万没想到》/万维钢

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理工科的人会励志,真的是满满的、不容分辩的颠覆。

5.《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讲述了一个史诗般宏伟的大故事——智人是如何通过讲故事,创造想象共同体,从而跑赢进化,统治世界的?

6.《隐秘的知识》/大卫·霍克尼

拆穿艺术大师几个世纪来不为人知的“隐秘”。本书不仅展现了古代大师的失传技法,更给艺术界带来重新思考——什么是艺术最重要的技艺?

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1.《精要主义》/格雷戈·麦吉沃恩

做“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切忌贪多求全,事事应允。

2.《选择卓越》/吉姆·柯林斯、莫滕·T. 汉森

不确定的时代,选择比行动更重要。

3.《不得贪胜》/李昌镐

“石佛”李昌镐自传:当代最伟大棋手的胜负哲学。

4.《策略思维》/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

深入浅出的博弈论经典读物,用策略思维放大你的能力。

5.《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

结合现代管理和商业,逐字逐句讲透《孙子兵法》。最实用接地气的讲法。

6.《成为沃伦·巴菲特》/彼得·W. 孔哈特、布瑞恩·奥克斯

2017年介绍“股神”巴菲特的最新纪录片,很清晰地讲明白了巴菲特的投资心法。

7.《击打的科学》/泰德·威廉斯

“史上最佳击球手”泰德·威廉斯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巴菲特说,对他的投资理念影响极大。

8.《巨富》/克里斯蒂娅·弗里兰

巨富不是一般的富人,而是最富的人中间的20%的20%的20%。作者有幸进入这个圈子,跟踪20年,记录了这群人的职业生活形态。幸运的是,这本书没有写成流着哈喇子的炫富体,而是很冷静地分析这群人的成败特点,有褒有贬。虽身不能至,学点儿总好。

联机学习: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1.《好好学习》/成甲

公众面前,他是“得到”最受欢迎的说书人成甲;私下,他是一个头脑非常深刻,看事情极其透彻的朋友。这里面是他学习、抓理念的全套家伙什儿。

2.《新社会化学习》/托尼·宾汉姆、玛西娅·康纳

社会化学习的书很少,这本算是个开头吧。

3.《写作风格的意识》/史迪芬·平克

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写过《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心智探奇》这种非常专业又畅销的书。这么一个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写作?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的写作书。这本书好像没有出大陆简体字版,只有繁体字版。

4.《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帮你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少走弯路,越早读到越好。

5.《美第奇效应》/弗朗斯·约翰松

美第奇家族资助了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重要人物,开启了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如何用财富和影响力创造知识和创意?这本书解释了如何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思维,创造出惊人的成就。

6.《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鲁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最著名的著作之一,大道至简。这是一本管理者必读,不读也要买来收藏的书。

7.《旁观者》/彼得·德鲁克

其实所有他的著作里,我最喜欢这本。

8.《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扬

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完麻省理工学院4年本科课程……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其实只是缺一个高效学习的方法。国外学霸心法。

9.《精进》/采铜

采铜是知乎大神,自带科学风骨。近年来看到的最翔实有用的个人精进书籍。

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

复杂系统

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保罗·瓦茨拉维克、约翰·威克兰德和理查德·菲什

三位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学教授提出一种心理咨询的“简快疗法”流派。他们有感于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自己掉入了心智模式的死循环。不过本书前面讲数论的部分极其拗口,不想看直接跳过,也并不影响理解原意。

2.《系统之美》/德内拉·梅多斯

彼得·圣吉的老师,系统思考领域的经典,最好的入门指南。

3.《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就是这本书提出了“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等概念,第一次把系统论带入企业管理的跨界之作。在这之前,彼得在麻省理工学院搞火箭工程。

4.《混沌与秩序》/弗里德里希·克拉默

一本详细、清晰地讲述复杂系统、混沌、自涌现等的入门书。

5.《自下而上》/马特·里德利

揭开这个世界最重要的16种演变:原来一切改变的力量,都来自暗流涌动的底层。

思考方式

1.《打破自我的标签》/陈虎平

陈虎平也是新东方著名的GRE阅读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完哲学博士,从进化论的角度重新诠释自我突破,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好书。

2.《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解释人类有两套思考系统——系统1和系统2,即快速反应与慢慢分析。

3.《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罗伯特·M.波西格

美国一代青年人的启蒙,《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70年代十大最具影响力书籍之一,是很多硅谷英豪的哲学启蒙书籍。一位修习东方哲学的父亲带领长子骑摩托车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对话录。关于人生、风景、禅修、社会……全书都是这种风格。

“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另一本类似的书是《和尚与哲学家》。

4.《决策与判断》/斯科特·普劳斯

社会心理学入门读物,一本几乎涵盖了所有决策相关内容的书。

5.《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这本书被称为“永恒的畅销书”。与其说是“七个习惯”,不如说是自我修炼的“七个信条”。这本书的阅读经历很有趣,年轻的时候翻觉得全部都是鸡汤,现在看觉得写得好,读其他大部分书,感受正相反。

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1.《稀缺》/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贫穷不是什么财富数字,而是一种稀缺心态。本书揭示了稀缺的成因,以及从稀缺走向富足的方法。

2.《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陈赛

“每个人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一次是孩子时期,一次是做父母的时期,一次是生命尽头。”

难得有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童书通览,作者也难得有一颗童心。如果你听说过童书蕴藏智慧,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那就从这本开始。

3.《苏东坡传》/林语堂

讲述苏轼作为一个才华极高的乐天派,无可救药的癫狂一生。作者林语堂也难得地写嗨了。

4.《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说:这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是理性投资的基石。

5.《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