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寒料峭,一阵山风吹过,还得赶紧把衣脖子扎紧。从319国道的路边到小能溪村还有10里路,没有固定的公交车,偶尔会有载货的小货车,可以顺便把村民带回去,更多的时候只能徒步进村。
步行一个小时后,终于看见了村小操场上飘扬的国旗。一千多户的村寨只有七个留守孩子在村小上学。看见教室里多了几个人,孩子们更胆怯了,大眼睛的向红芝看了我们一眼立刻低下头,拒绝和我们继续交流。
村小的向远发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之前一直在镇中心小学,年轻人都不愿意到偏僻的,交通不便的教学点来工作,他主动报名来到了这里。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是他全部的教学家当。黑板上,写满了工整的生字和算式,重点部分还特别用红色粉笔标注出来了。老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让人油然而生。但是单调,唯一的教学方式,反复的读,反复的抄写,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呆板的重复。除了课本,他们和外界更多的联系就是爷爷奶奶的老人机,偶尔和外出务工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
在湘西州电教仪器站和州教体局驻村工作组的帮助和关爱下,2018年六一前夕,一台鸿合交互式一体机挂在了教室前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围在一体机旁边,问老师,老师,我们可以看电视了,是吗!老师说,这个比电视机更神奇。
坐在座位上,老师登陆平台,点击画面,原来我们的课文都跑到电视里面去了,,再点一下,课文朗读开始了,孩子们,跟着一起读吧!小眼睛盯着屏幕,轻轻的读,对了,我的声音可以再大一点,和它比比谁读的好!哦,原来,我们的课文还可以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点一下生字,读音,笔顺,笔画一一呈现,小动画的讲解更引人入胜!老师,那个字为什么会动呢?这个小动画,让大家清楚的看见生字的笔顺和笔画,来,把小手拿出来,我们跟着一起书空,横,竖.....
那个坐在教室里,大眼睛的向红芝也被吸引了,她抬起头,一遍,两遍,终究跟着大声的读了出来。李顺河就更有劲儿了,他迅速的跟着多媒体课件学会了生字的笔顺和笔画,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站在讲台上,带着其他的孩子写笔画,横,竖......声音响亮,掷地有声,然后自豪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一条网线,一块大屏幕,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学习更加轻松。借助互联网,搭借信息化平台,小能溪村小的老师和孩子们还利用cctallc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外界的老师一起阅读,一起感受艺术的魅力。驻村工作队的老师把孩子们的照片放在了为村平台上,外出打工的姐姐看见了妹妹的照片,高兴坏了,留言写到,想到了曾经读书的时光,更想念山清水秀的故土!
互联网+的信息时代,让这些大山深处的留守孩子们有了更丰富的童年生活。再次来到小能溪村,孩子们面带笑容的招呼我们:老师好!那个一开始拒绝和我们交流的红芝会甜甜的笑着一直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