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是受天气影响,今天人的状态是收着的,不愿过多的向外探求,只想和自己共处。
早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睡得特别香,特别沉,省去了早饭的时间,锻炼的时间,今天全都换成了多睡一小时,感觉有阵子没有睡得这么安心的了。
疫情原因,虽然之前有大把的时间睡觉,但也有大把的事情被放入了日常;越是这种时候,越觉得要好好利用时间,不能浪费在睡觉上,所以每每无法睡得安心。现在开工上班,人忙碌了,空闲少了,反倒变好睡了。人生真是处处是矛盾。
为什么面对时间,人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紧迫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今日事今日毕”这三天紧箍咒,应该从小箍住过不少人吧,写这三句话的时候,心里都还有着莫名的紧张。很多时候,因为不够努力,或是未能按时完成计划,心中都充满深深的内疚。这份内疚应该是来自对自己的期待,最初这种期待来自于父母,渐渐的期待内化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期待。当实际情况与期待不符时,就会感到失望,因为让自己失望了,而感到内疚。
人究竟要不要活的紧张一些,延迟一些享受,让自己活的精进一些;还是让自己彻底的放松,随心随性一些?我想这个矛盾,会是很多人的困惑。
时间是最客观的,在当下它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标准,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可时间又是最主观的,因为人对时间长短快慢对体验不同,同样的一堂数学课,对有的人来说时间飞逝,对有的人则是度日如年;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也不一样,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所以,不管时间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一点却是共通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大限面前除了高僧大德,普通凡夫俗子哪个不会感到恐惧和紧迫呢?
既然时间对人类的属性是有限,那必是不能随意浪费,可以什么样的事情算是浪费,什么样的事情是在珍视呢?这也许是人们不断探索人生意义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