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焦虑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奇特的一生》买了很久,却没看完。昨天重新打开的时候,发现自己把书皮还嵌在中间的某一页里,于是从那后面开始接着看。

这两节讲的是门捷列夫故居、写卡,事务性的工作以及科学家对自己研究对象的热爱。

是的,科学的好处是在于你是可以积累的。无论多琐碎的事务,每一次都是一次积累。而工作则不然,就像洗衣服,今天洗了一大盆脏衣服,明天又脏了,又要重新洗一大盆。就像我之前做的软件测试,Bug总是源源不断,而且反反复复。无论是同一个开发,还是不同的开发,Bug就像人生一样,总是那么似曾相识。

回归正题。我在想,为什么科学家能做到对自己研究对象的热爱呢?例如柳比歇夫话小虫子,会比我现在写报告有趣很多吗?因为我发现自己写报告的时候总是会写一会儿就会想刷刷微信,或者看看其他的娱乐活动。是因为小虫子比我要写的图像识别报告要有趣很多吗?

当然,你也许会说,因果颠倒了。是因为科学家首先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东西,才会执着于研究这个东西,从而不厌其烦地围着那个研究对象反复做些事务性的工作。好吧,那写报告的那些数据对我来说,就那么不可爱吗?

并不是的。我是一个能发现数学之美的人。数字并不是无聊的。因为它里面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它同样揭示了这个世界非常有趣的真相。那无聊的是什么呢?是把这些数据写成报告的过程。是因为这个过程太笨拙了吗?不停的copy paste,然后写上那么一两句结论,调整一下格式......那近100年前的柳比歇夫使用的工具,难道不是比我更笨拙吗?为啥他能心无旁顾呢?

好吧,我暂时想到的一个结论是,因为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工具能更有效率地把这些图像和数据刷地一声整理成可以给老板研究的报告,并且我也可以基于这个工具很方便的找出异常,得出我需要的实验结论。然而,我并没有花时间去实现这个工具,而是“苟且”地得过且过。因为报告既没有标准化的格式,也没有可以固定下来整理的流程,这个时候做工具性价比明显太低了。所以,我的焦虑来自于自己的“苟且”。我的心不在焉也来自于对自己把时间耗费在如此低效的重复性事情上而不满,于是就有了写报告间歇期的这篇读后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做饰品已经快要一年的功夫了,到去年10月刚好一整年。本身大学专业学的就是珠宝鉴定,那毕业以后主要接触黄金蜜蜡琥珀,...
    洋小姐阅读 2,953评论 11 1
  • 高效工作是每个成功人士的标配,因为这样每天才可以处理多件事务,让时间物尽其用。之前没工作的时候幻想着以后要是我工作...
    环盈阅读 1,586评论 0 3
  • 1.理想中的自律与现实中的自律 理想中的自律是这样子的,清晨起来微风拂面,我不急不忙的拉开印有可爱动物的窗帘,缓缓...
    丹苹园阅读 2,187评论 0 0
  • 小的时候,每次谈到理想,总是滔滔不绝。那时候,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幻想。科学家、宇航员、医生等等,声声入耳,恍...
    微微一笑之淡如水阅读 1,579评论 3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32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