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网上看到各种觉得中国的教育方式有问题的文章,觉得是应试教育,太死板了,并且压榨学生的童年。当时看到的第一感觉是:也没怎么样啊,习惯了。但是,当我亲眼瞧见现在的初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时,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
今天是我第一天做老师。我刚大一,去应聘了小学和初中的英语老师,经过两次面试和两次培训,今天第一天上课。
上午八点到达上课处,看到本应在家休息的小朋友们背着书包来到培训机构上补习班。弱小的肩膀上背着沉甸甸的书包,慢悠悠的来上课,脸上透露着疲惫。
我的第一节课在上午10:30到12:30,一共三个初一的学生,两男一女。两个男生都戴眼镜,小小的年纪安安静静地、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当做听写、做阅读理解、做完形填空时都非常好,但是很少开口说英语。女生上午八点多学跳舞,十点半又过来上英语课,看着有点累而强迫自己学习的样子。下午又要跳舞,之后又上数学补习课,周六晚上做补习班的作业,周日上午做家庭作业,下午三点又回到学校。
下午1:30到3:30,我守着那两个初一的小男孩做我布置的一套试卷,现场做完现场我就改卷子,再讲解。到3点的样子都评讲完了,他们又开始做数学作业,因为3:30开始上数学课。当我问他们要不要再布置作业时(因为下一次上课是下周六),他们一脸绝望,说自己还有好多作业都没做,并且今天要上课到八点才能放学回家,我看着他们摆在桌子上的练习题,放弃了再给他们增加作业的打算。
下午3:30到5:30,我转移阵地到另一个教室,这次是七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活跃的、基础好的小朋友非常积极,说许多内容学校都教过,连音标都有涉及。害羞的,不爱说话的小朋友,老是把头低着,也不爱开口读,跟不上上课节奏,后来我才发现他们26个英文字母都不熟悉。同样是五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水平差异还是蛮大的。当我询问他们要不要布置作业时,有两个同学非常积极,让我多布置一点作业,她们说她们喜欢英语,但学校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而剩余的5个同学表示作业太多,不想我再布置作业。均衡考虑,我也没有再给他们增加负担。
看着他们的童年和初中,我回想我的童年。小学的时候每天出去跳绳,丢沙包,弹弹珠,丢房子,做游戏。每周末完成妈妈布置的抄两篇课文,练练字就可以了。初中的时候上课好好听讲,放假了一样轻轻松松的出去玩儿。我现在还有联系的、可以信任的好朋友有一半都是初中的同学。并且在那时我家里并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让我去学额外的课程。从小到大我也没上过补习班,但我的成绩都是在班上前十。我回忆起小学和初中,满满都是笑意和怀念。但现在的小朋友呢?当他们以后回想起他们的童年,也许都是作业和补习。
看到他们,我很庆幸我家不富裕,真的。
我侄女今年读小学二年级。从她幼儿园开始就在学跳舞、学画画、学游泳、学钢琴。我姐姐姐夫每个月砸在这些课程上的钱是他们俩工资的一半,也许还要多,特别是在重庆那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我不能理解,可能这就是父母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吧。
从小多学点东西和知识,剥夺掉他们一部分玩耍的时间,长大后,这些孩子也许的确会比其他的孩子优秀,因为有句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样,孩子们会错过童年。从小让孩子顺其自然的长大,不逼他上各种补习班、辅导课,该去学校上课就去学校上课,放假就放他出去玩耍。或许以后他不会十分优秀,但回想起来却有一个难忘的童年。
我并不评价哪种方式更好。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我能理解。但我想,如果我以后做了一个妈妈,也许,我会让我的孩子有一个开心而难忘的童年。就像现在,我十分感谢我的妈妈。虽然我没有其他的孩子那样能歌善舞、会的东西很多。可起码我小时候过得很开心,而那些东西我在长大后可以自己当做兴趣爱好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