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4纸质书即实体书店的沦落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实体书店的死与生》,文中说:“上海书展,以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宣告着线下阅读从未退潮。”并且以具体数据精准反应了读者和图书销售的同比增长趋势。“然而,书展的热闹,难掩实体书店的日常冷清。”现实中,大量实体书店“倒闭关门”潮一波又一波地涌来:“实体书店的闭店潮,从未停歇。”

在看是有着必然因果联系的两种情况,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为何呢?

作为一个以读书为生活方式的读者,爱书,买书,读书,这条流水线,早已成了我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书尤其是好书的热爱与痴迷,不仅是毫不控制,也以及成了融入我血液与精神的部分。早期的我,购书主要以逛实体店为主,虽然那个时候舍不得买(书价太贵,即便打折,也是一点点,基本是我们这种以微薄工资为生的读书人所能支出的),除非实在太喜欢那本书,反复斟酌最后买下,那得以生活中其他方面“缩衣节食”省下来填补,毕竟,好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作为书痴的我,实在难以抵挡好书的诱惑。这样的时期或情况,主要是在上学的时候,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主要是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形象,不希望自己的读书开销,再给父母增加没必要的经济负担。

我之所以说这些事,就是揣测,这里面的原因——实体店的书的价格昂贵,或许是它难以为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要不然,文中也说到了这一点:“其闭店前开启的特惠活动,反而引得读者排起长队,特价书区更是挤满消费者。这种闭店清仓时格外热闹的场景,已成为多数实体书店的共同写照。”说实话,这样的“特惠活动”也是如我辈以工资维持生活的人最厚爱的,这样才能真正“淘”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好书,这也是我最喜欢买“旧书”的原因。可能,这也是如文章开头那一书展“趋之若鹜”的爱书人的“线下阅读”读书热”的景象。读书人并没有少,反而还可能增多,但实体书店的书价只昂贵,却让他们在生活的强大压力下,即便有着对书“痴迷与热爱”的心使读书人也拒之门外。确实是“非不想买”,乃是“实在不能买”啊。

也许,这就是市场经济下的书市,一切以经济为目标,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商还是书店老板,层层加价,中间商的一本万利,导致了最终都以读者买单,这笔账,作为爱书之人的读者确实难以承受,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他们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而读者及爱书之人与书店老板已经很少有那种皆为爱书者(者主要指书店老板),这就使书店老板缺少了与爱书人的读者之间的那种“心有灵犀”的相互体恤与珍重。这让我想起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中的故事——书店老板及员工与爱书人的温馨美好。相信,这一定是所有爱书人的“情人”,或者说他们的梦幻世界,我也心向往之。

即便现在我早已由实体店线下购书转换到线上购书,但书价只贵依旧是我心中的隐痛。虽然二者不可同日而语,线上买书书价有了不少的优惠,但是,真正的好书,尤其是绝版书,依旧贵得离谱,这再次验证了书市的那个亘古不变的这真理。现在书籍集出版商和书店老板均以盈利为原则,基本完全忽略了与爱书的阅读者情感联系,也就是买书与买书人的情感联系基本为零,仅仅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利益联系,而爱书人对书的感情与书店老板买书人的纯经济盈利有着严重冲突,二者于是构成了一种冷漠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养的关系与《查令十字街84号》中故事里书店老板集员工与爱施德购书者的温馨美好体贴关照想成鲜明对比。这也许是实体书店日益冷淡乃至倒闭的深层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所有东西市场商品化,书籍,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也概莫能外,然而,除了商品的成分外,书毕竟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有这与其他商品的截然不同,那就是书籍是属于爱书人活文化的爱书人的消费品,这其中的感情也即卖书与买书人间由书籍这一文化消费品的情感是不可磨灭的。但事实上,爱书的购买者的热情或温情美好情感在卖书的书店老板那里受到冷落或忽略,在冰冷的物质利益的住在下,爱书人与书店老板永远存在这一种反向的拉锯战,而且用不可调和。这个原因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书店老板受利益驱使使然所致,这是其深层原因或根本原因。

当然,在当下,其实,阅读者尤其是对纸质书本的阅读者,也确实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减少,这养的事实,你只要到学校这样的教育场所看看便知,更不用说在公众场所一目了然的清一色的沉醉在手机游戏或电子书里,社会上的普通民众更是如此,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造成实体书店实际购买量锐减以致倒闭关门的原因之一。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或生意人的真谛。

书籍,20世纪人们的宠物,到了21世纪,逐渐生活人们的冷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