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解读元気森林的爆款策略和手段!

以下会与大家分享我们对于元气森林的产品研发策略与打法的研究总结。大家自己挑一些觉得能复用的思路就行了!


近年来很多现象级公司只用很短时间就在巨头眼皮底下崛起,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先位置,因为发展迅速,被冠以“快公司”之名,如拼多多、字节跳动与元气森林。不过深思后却又会发现,这些公司却并非一心求快,而是在执行、理念和战略上兼具“快”和“慢”两种特质,元气森林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元气森林的核心团队来自互联网,其中唐彬森更是在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多年。2016年唐彬森带领团队正式创立元气森林,跨入快消产业。我们发现了元气森林迥异于传统水饮的企业的商业逻辑,他们甚至在挑战快消品几十年来形成的商业方法论,这将引发一场变革。

今年,这家成立5年的公司被媒体爆出新一轮估值60亿美金。

动作之“快”:五年销量超越百年饮料巨头:


元气森林的增速很快。2020年元气森林实现销售额近29亿元,其中苏打气泡水系列产品贡献占比约为70%。2020年双十一期间,元气森林在天猫、京东平台超越传统国际饮料巨头,摘得双十一全网水饮品类双冠王。从百年饮料巨头手里夺下行业销量第一时,元气森林成只用了五年。

传统水饮产业打造产品,是自上而下的,即做市场调研,然后想定位、搞策划,最后下决策做产品,下工厂生产一大批库存商品,最后花大钱到处投广告,推渠道,做所谓占领消费者心智的事,想方设法把产品卖出去。这是是传统快消品企业遵循了几十年的产品打造逻辑。也就是艾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无论是国外的快消巨擘宝洁公司、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的水饮大王农夫山泉、娃哈哈都遵循这个“快消真经”。

而元气森林创始团队却觉得这套逻辑“十分自大,等于企业用‘洗脑’的方式强迫消费者去接受你的产品”。只是铺天盖地的店铺陈列,让他们没有选择”。当消费升级的这波浪潮带来的市场改变,似乎印证了元气森林的说法。 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希望有更少糖分、更健康,同时口味也不错的气泡饮料,但是传统企业反应迟缓,元气森林的崛起正是抓住了这次机会“以快打慢”。

元气森林的渠道扩张很快,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当前其已全面覆盖一二线城市的主流便利店与商超等零售终端,以及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渠道。元气森林的业务发展也很快,其率先瞄准无糖气泡水赛道并快速出击,在老牌饮料巨头回过神来进入或强化无糖饮品业务时,元气森林在这一赛道上已跑出很远。


那么元气森林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


答案总是高度相似:产品做得好。看到这大家可能都要失望了,别急!要知道在基本面上,产品就是“1”这个道理。

元气森林并没有什么“一招鲜”的策略来打造爆款。因为在饮料行业,一个爆款的出现是营销、渠道、定价、时机等众多因素的集合,不存在固定的“爆款公式” ,大家都是慢慢试出来的,不管是巨头还是新品牌,在这上面是相对平等的。而元气森林,是通过围绕用户需求和创新,加速了“试”的过程,大幅提升了爆款出现的概率。

在“快”发展的背后,其实是元气森林浮出水面前花几年时间打磨产品的“慢工细活”。元气森林抓住年轻一代“好喝”“健康”与“颜值高”的饮品需求,利用“无糖气泡水”这一切口突破国际品牌把持多年的饮品市场,开辟蓝海。

元气森林在2015年先成立研发中心,而后才成立公司,2017年才正式面向市场推出气泡水产品,一跃成为饮品新物种。在上市前它花了两年时间打磨产品,在耗费几年时间打磨出一款产品且被市场验证后,元气森林才“快”起来,采取互联网打法,挖掘用户口味,快速迭代,推出不同产品满足年轻用户多元、多变与挑剔的需求,2020年就推出了12种新口味的气泡水,口味创新速度之“快”在行业中实现了引领。

小步快跑式的爆款测试与数据驱动:


产品的研发、上市、看到效果需要时间,怎么才能“快”起来?比如当你有10个产品的方案,每个方案有10处不同的争议细节,你真的要把这10个可能全部生产出来卖卖看吗?

那小步快跑就可能跑到了破产。

从产品idea的诞生,到市场反馈测试,再到产品质量的投入,元气森林都带入了很强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时,不会预先假设用户喜欢什么,而是有个用户需求方向,然后抛出一个Demo(测试版)产品,再根据用户数据反馈,不断迭代产品。

元气森林早年测试了几十种idea才确定了燃茶这个产品,而气泡水更是测试了100多种,这总共才花了1年多时间。

在互联网行业,你肯定听说过“A/B test”的说法:即为产品界面或流程准备N个版本,在同一时间维度,分别让相似的目标人群随机的访问这些版本,收集各群组的用户体验数据和业务数据,最后分析、评估出最好版本,正式采用。

当年的腾讯内部,同时有十几款类微信的产品都推向市场,然后微信数据反馈最好,公司再决定下注。而头条当年在视频赛道也做了十几款APP,公司内部最开始也没想到会是抖音杀出重围。

元气森林其实是沿用这种思路来测试包装、卖点、概念等。我们了解到,元气森林有上百个SKU的“库存”储备,在不断进行着测试和对比,一旦经过验证随时可以投入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元气森林的爆款测试大致分为这么几个手段:


1.口味测试


最早的时候,新款饮料出来之后,把产品拿给大学校园的学生去喝(90、95后),进行第一轮内测。

2.电商测试

显然,线上是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来做测试。元气森林会把经过初步验证的产品先挂到电商平台售卖,主要是天猫旗舰店和京东,通过后台的数据指标来判断一款新品是否达到了规模化的标准,然后再去线下渠道铺开。

这种方法今天当然也在沿用,举例来说,下面这款产品相信大家之前都没有在商超里看到过,但天猫店每月却有接近2万箱的销量。就是因为目前还在测试阶段,不过数据似乎没达到标准,所以线下没有去铺货。

3.便利店测试

既然线下是饮料销售的主要场景,那么消费者在商店里的真实行为是最应该去测试的。

为了解决线下数据难获取的问题,元气森林使用了十分直接的手段:把新款摆放到竞品的旁边,然后利用人工盯梢或者摄像头录像的方式,记录消费者选购时的行为。通过判断抬头率等数据,可以清晰的反应一款新品是否会受到消费者欢迎。

4.信息流投放测试

比如,元气森林未来可能会发布的一款豆乳,便投放了多个素材,分别凸显了“高蛋白 高钙”、“双蛋白”、“未加蔗糖 低脂肪”、“低糖 低脂肪”等不同卖点,点击之后会跳转天猫旗舰店首页,并无真实豆乳产品在售。

在圈选的投放人群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通过统计点击不同卖点进入旗舰店的人数,便可以看出消费者对哪种描述更买账。用这种方式来测试,显然是数据维度更丰富、成本更低的。


5.DTC渠道测试

无论是问卷调研还是试吃,都是常用的测试方法。元气森林在2020年开始运营微信私域,其主要目的也是低成本、高效的进行测试活动,并命名为“体验官”活动。

用户在收到商品后,在专门的试吃交流群内,元气森林的产品助理会引导大家填写问卷。

外界看来,元气森林除了爆款无糖气泡水之外,产品线非常多,有奶茶,功能饮料。却不知这正是元气森林,用户需求和数据驱动模式下的结果。元气森林每发现一个品类没有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奶茶,其中还有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基本每个品类都会有,例如无糖、新口味等),那么元气森林就进入这个品类。

当问起身边人他们为什么会购买元气森林时,其中包装好看、名字好听、喝了不会胖多次被提及。

因为元気森林最鲜明的标签是    ,匹配    生活方式,符合    审美,定位于    后中的潮人/女性/白领,对产品的口味/原料/包装进行了创新升级,他们成功了。

在上述的下划线分别填入该品牌的slogan,以及人群名字比如“年轻人”、“00后”即可。

战略之“慢”:资产与全球化,奉行“长期主义”

企业要快速发展,往往会选择“轻资产”模式,即将重活、慢活与苦活交给伙伴,自己做最关键的环节,确保利润与速度。

半导体行业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其认为产业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组装制造则利润微薄,很多企业专注于微笑曲线的两端,2018年雷军就明确表示:小米处在微笑曲线的两端。而在饮料行业很多品牌只做代工模式,元气森林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元气森林最初采取代工模式,在产品被市场验证后在滁州、肇庆、天津等地投资建设高标准、现代化与智能化的工厂,比如安徽生产基地一期工厂占地100亩,建有3条高速生产线全面选用行业领先的灌装技术,在生产、技术、安全、品控、管理方面均达到国际水平,年产量超4.5亿瓶。

愿意布局短时间不会有直接业绩贡献、却对长期战略很重要的事情,如自建工厂、如全球化等,均是元气森林“慢”特质的体现。对于创业者来说,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事情上快、什么事情上慢;为什么快、为什么慢,都值得好好思考。

谢谢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