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有人说过,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是靠不住的。就好比随风飘散的蒲公英,终究受不住狂风的打击。
大多人都认为,与外人的感情终究是脆弱的。但是,却没有人发现,与外人的感情相比,家庭中的亲情,往往更容易受到生活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情况出现呢?
并非说我们和外人的感情过分坚韧,而是说家人跟我们的距离太近了,有着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直白一点,那就是我们和外人之间的矛盾较少,和家人的矛盾较多。
一旦矛盾降临到我们的身边,其实大多的感情,包括亲情,都会承受不住矛盾的侵扰的。
有心理学家坦言:“要想在亲情中留有一片安静的空间,你就得懂得和他们保持好距离。”
保持好距离,这样的说法,听起来简单,可实际上,大多人都做不到,甚至还被近距离的关系所影响。
尤其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看起来亲密无间。可是,一旦它被利益所裹挟,一切也就会变质了。
02
小区里面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陈先生。在他36岁那年,就肩负起父母的养老压力,让自己越过越狼狈。
其实,他还有一个兄弟和一个妹妹。可前者过分懒惰,没有工作,只会动嘴巴,活成了啃老族。
而后者呢?她早已嫁到外地,有些时候就连逢年过节都很少回家,又何谈会在父母需要时帮助父母呢?
没有办法,身为大哥的陈先生他只能以一个人的经济钱财,扛起整个家庭(包括父母)的开销压力。
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他经常忽略掉他的妻子和儿子。不仅如此,他仿佛离父母越来越近了,而离妻儿来越越远了。
刚开始照顾父母的时候,其实他的妻子就曾告诫过他,如果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把事都揽到自己的身上,就很容易被人嫌弃。
那时候陈先生不以为意,认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会发展到那种地步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陈先生一照顾父母,就是整整十年的时间。
可在这十年中,他的父母态度,其实已然发生了几次大的转变。
03
刚开始那一两年,父母还是很疼这个大儿子的,认为他特别懂事,特别孝顺。
所以,陈父陈母逢人就夸自己的大儿子,说他有父母的心,没有白养活他。
可是,再过了三四年之后,这样的情况就变了。
不知道是老人家上了年纪,还是怎样,他们是愈发挑剔了。不管陈先生怎么做,他们都是鸡蛋里面挑骨头。
而陈先生也没有说什么,他认为这是父母暂时的脾气不好而已,就没有在意什么。
到了第九年,第十年的时候,一切的情况,变得比之前还要剧烈了。
陈父陈母,直接把大儿子一家人,包括媳妇和孙子,都当成了仇人,认为他们对自己那么好,都是有所图谋的。
尤其是那个啥事儿都不干,只喜欢啃老的小儿子,他就特别喜欢煽风点火,不是说大哥这里不好,就是说那里居心叵测。
慢慢地,陈父陈母就认为,大儿子就是想谋取自己的家产,他才干得那么卖力。
他们还说:“就算是我们俩老家伙死了,也不会留任何一间房子给你。”
所以,这双方之间就经常出现争吵,甚至陈先生还出现了放弃照顾父母的心理。可是,他却做不到。
他只能感慨,自己照顾了父母接近有十年的时间了,可还是吃力不讨好,活得狼狈,令人心寒。
04
不管是陈父陈母的行为,还是陈先生的愚孝,其实在生活中,都是很常见的。
有些愚孝子,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足够孝顺,父母就会体谅他们的不易,同样以真心来对待自己。
可他们却没有想到,在这个世上,真心换真心的情况,真的是太少了。
不说什么真心,有可能你对他们很好,他们却把你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一般。
他们不知道,这世上不是所有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却看不透这个道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任何的情分,就是容易被误会的。
为何呢?就像是亲情,只要你过分靠近了,那么你就离被人误会不远了。
因为别人都认为你的靠近,都是不怀好意的。这就是人的多疑之心在作祟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化解这样的矛盾呢?
最好的做法,那就是学会别靠那么近,也别肩负过多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不管这种责任对方能否承受,只要是对方的责任,就该让他们承担,这是人处事的原则。
只有各方都学会体谅,各方都学会承担起那些只属于自己的责任,那么这世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少。
而孝顺之后却活得狼狈的人,也会逐渐减少。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