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路上,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冒酷暑,涉江河,吃野菜,啃树皮,历尽千辛万苦,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长征,这一波澜壮阔的伟大壮举,早已被铭刻进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袋干粮》这个故事,听一听/13岁的红军战士/小兰的长征经历。
故事背景
一袋干粮这个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红军叔叔长征的时候。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她才13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也许你会想到公园里那绿茵茵的草坪,既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可荒凉啦,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那里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电闪雷鸣,一会儿瓢泼大雨;那里的草甸不知深浅,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
故事梗概
小兰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可就在过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她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里,被水冲走了,她装成没事人一样,没告诉战友悄悄地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有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40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咬紧牙,坚持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呢?”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候雅洁)“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想说话,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表演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篇后语
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姐姐,却像大人一样坚强,知道体谅他人。如果她没有粮食,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沉默,自己吃苦,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们那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据统计,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百分之四十的红军战士仅有14-18岁,最小年龄只有9岁,他们有时十天都见不上一粒粮食,肚子饿着还要战斗,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
就是这样的长征故事,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红军战士哪里是什么神?其实他们都是普通的凡人,都是充满着人性光辉的普通人。
就是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定信念,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就是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为中国伟大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就是他们的精神引领我们一代又一代//穿越历史,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