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谈谈最近心灵成长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1. 臣服与存在
前天上午,看书累了之后躺在床上假寐。躺着躺着竟然真得快要睡着了。
这时候,楼外忽然一声巨响,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不过,这段时间楼下不远处的主路上在修地铁站,莫名其妙的声音虽然突然,倒也不意外。
原本倦怠的我,被这声巨响惊醒了。
在最初的那一秒钟,一阵烦躁的情绪“哗”地涌了上来。
我皱了皱眉,抱怨道:“本想小睡一会儿的,结果外面这么吵,怎么睡啊?烦!”
这时,不愉快的情绪像夏天的藤蔓一样,在心里迅速地蔓延着它的枝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扩张着它的范围。
就在这占领优势的关键时刻,有句话如引磬般在我耳畔响起:
“如果你真的臣服,就开始‘存在’!你顺应生命之流而行……就会被喜悦之流托载而起。它会以简单轻松的方式为你指出前进的方向。”
这是我正在阅读的《灵魂的暗夜》书中的一段话。
记住,臣服与存在。于是,我转变了心态。
户外的施工噪音也好,楼上小朋友跑跑跳跳的喧嚣也罢,还有厨房窗外不停落下的空调声,都是这么自然地发生着,我既不可能改变它们,更无力逃避。
那么,不如试试面对和接纳?
它们跟我一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如是地存在着,按照各自本来的样子。
如果把自己当作看客,不能融入其中,那么即便遁入深山,恐怕也依然会有躲不掉的烦恼。
就这样,我决定臣服。
有趣的是,当我臣服并愉悦地接纳这一切的时候,烦躁的情绪,像被霜打过的树叶,顿时枯萎、凋落了。
我内心转而安宁、轻松,很快就入睡了。
大约50分钟之后,没做任何梦,自然醒了。脸上挂着恬适、满足的笑。
2. 我远大于形体
昨天下午打坐。
又是很久没有打坐了。“心里一直有,就是不动手”,这也是一种病吧。
在《灵魂的暗夜中》有些章节会引导观想,当我观想的时候就渴望回坐在禅垫上,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是这样的一个刺激,促使我终于又开始打坐。落座的那一刹那,好像回到了家,喜悦又平和。
虽然眼睛微闭,但为了集中专注力,视线依然向鼻尖看。这样更有助于将精力集中在持诵的佛号上,否则,尽管口中念念有词,思想却已经忙碌地转了一山又一山。
慢慢地、默默地进入安坐的状态。
我们的实相,远远大于自己的形体。
“一个灵魂需要积累相当的经验才能完全寄居与一个形体的同时保持觉知:‘我不是这个形体;虽然我在这个形体中体验,但我远大于这个形体。’
‘现在我寄居于这一形体——这个肉身——之内,但是我的内在觉知高出这一形体,它是完整且永恒不灭的。’”(《灵魂的暗夜》)
形体,好像一个疆界,与外在限定了界限,但也限住了自己。
安坐后有一阵子,我感到内在的能量涌动如潮,形体就像一个快要决堤的水坝,颤颤巍巍地怀着侥幸心理,勉强苟且。
终于,金黄色的、流动的能量,由内而外喷涌而出,那瞬间的爆发力像极了火山喷发。
能量岩浆一层一层地漫出来,很快淹没了七零八落的形体的碎片,周围的世界、乃至宇宙一片金黄。
这一片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形体的局限性和脆弱。
但是,不能因此而以为这个肉身是不重要的。
恰恰相反,我们的智慧需要寄居在这个肉身里,以便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许是使命,也许是生存的价值,也许只是简单地活着,而已。
只是,当我感受过形体的边界以后,我更加确信,它只是我的一部分。
正确地看待形体和自己的其它部分的关系,是我正在探索的功课。
3. 内在的法官
我相信,内在发生的反应和变化,是前因之果,也是后果之因。
从禅垫上下座后,我反思了最近关于阅读的种种,主要是自己的状态。
以前我读书、买书的习惯,是一次性买进好几本书,当读完了其中百分之五十后,再买已经盯上的新书。这样的话,手里总是有正在读的和准备读的书,比例大概一半一半。
这样的读书节奏是我喜欢的,既不会有太大压力,也不会有“读完了就没书可读”的焦虑感。那些等着我拆封的新书,反而成了督促我加快阅读速度的鞭策。
但,现在这个节奏被打乱了。
由于开始集中性地学习精神分析,一下子买了好多关于精神分析的专业书屯着,以便参加“读书研讨会”或者平时查阅资料时备用。
这些书给了我不小的压力,再加上手边还有几本佛学、小说等没有看完,顿时有种“消化不了”的感觉,如泰山压顶。
更有甚者,还有几本谈写作的书已经被我放在了“购物车”里,这下也不敢轻易下单了。
为什么我会“有压力”?
都是自己需要的书,哪怕像蜗牛一样慢慢啃就是了,这压力从何而来?
为了找到答案,我尽量放松身体,放空头脑,均匀地呼吸,我等待答案自动浮上来。
果然,它从深处浮出了水面:压力,来源于对自己的评判。
家里屯了很多书,大部分没有读,这个时候我往往会严苛地评判自己。也正是此时,我的右手臂从手肘到手腕、再到指尖,如针扎着一样,一下一下地刺疼。
我评判自己,其一,太不够努力,太不够精进,竟然还有那么多书未读;其二,太不够理性,不懂得精打细算,一下子买那么多书,不知道要何时才能读完!
这样的评判令我喘不过气,现在描述的当下,尤其如此。腹部是柔软的,但胸口压着一块儿硕大的石头。
这评判又从何而来?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内在的法官。
她把发髻高高盘起,妆容精致、一丝不乱。
她的眼神冷酷、犀利,面若冰霜。
她总是穿着黑色的制服,白衬衣,从来没有第三种颜色。
她的脚步总是强劲、有力,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欲把耳膜扎破,像扎在心上,冷漠地疼。
她要么不说话,沉默的时候比半夜的太平间里还静得可怕。然而,她只要一出声,就像绝世高手出鞘的剑,令人没有回旋的余地,招招见血。
她的评判,令人软弱无力,愧疚不已,只想着如何自我惩罚才能对得起她,而不是自己。
在她面前,我像穿着皇帝新衣的奴隶,百般自惭形秽,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她永远用审视、挑剔、批判的眼神看着我。
她是酷吏。
这就是蛰居于我之内的权力的力量,迫使我不断地否定自己,随时可能冒出来六个字:“我对你不满意!”
4. 请内在法官离场之后
“你那些负面与评判性的念头,你试图掌控生命、追求完美的行为,以及你的‘不满意’与‘不耐烦’都与他(她)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她)是它们的源头。
这一锐利、充满评判的能量对你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它因你否定自己、否认自身之光及创造力和产生。”(《灵魂的暗夜》)
幸运的是,在《灵魂的暗夜》的指导下,我把这位令人不寒而栗的法官,终于请出了我的内在的能量场。也许,她还会回来,但是不要紧,我已经有能力再次请她出去。
当内在法官退下后,体内一部分僵化的能量得以重新流动起来,尽管开始的时候很缓慢。
感受层面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心力也明显强壮了起来,与大地母亲的联结变得实在而有力量。
评判,如凶神恶煞般的面具,被瓦解;不再轻易否认自己。现在的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机会去关注背负着旧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喘不上气的感觉渐渐消散了,只有手臂的疼痛还在,也许它是“压力曾经来过”的证明吧。
当我再次面对那些书时,心态平和了许多。不再感觉它们像高高在上的判官,用陌生、冷峻的目光抽打着我。
这些书,都是智慧的载体,静待着我翻阅,从而得以更加了解自己,更有能力帮助他人。
以上的林林总总,对我来说,是近期的觉察和梳理。其实,帮助我进行净化和觉知的,绝不仅仅《灵魂的暗夜》这一本书。不过,就目前来讲,它的作用和效果毋庸置疑。
【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 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