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午,经常和儿子一起玩耍的两个小伙伴来家里找他玩,一番商量后,三人决定从电脑上看一场电影。
因为儿子的眼睛弱视,恢复治疗阶段,大夫建议每天玩1-2个小时的电子产品以刺激眼内的细胞组织。这个建议就像尚方宝剑一样保障了儿子的最大权益,我和爸爸便也乐得清闲,由他看足时间。
只是今天他的作业还没有完成,上午刚去玩了半天,再接着看电影我心里多少有些不情愿。于是忍不住说道:“电脑和手机总共是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场电影至少两个小时,看完你就没有看手机的时间,就不能从手机上做英语作业了。你自己把握时间。”
儿子显然感知到了我的不情愿,瞬间也开启了他的防御机制:“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看两个小时?”
我哑然,突然意识到貌似自己有些越界了,于是告诉他看好时间后就离开了客厅。
他们看的是一个科幻的影片,从他们的观影讨论中我知道,里面还有僵尸,顿时有些担心里面的画面太恐怖会影响他们的睡眠。
想法刚刚升起,便听到三个人不由自主地一声惊呼,想来一定是什么让他们感到惊诧或恐怖的场面,担心场面太血腥对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忍不住从屋里冲他们大声说道:“要是太害怕就别看了,小心做噩梦。“
“没事。“三人异口同声。
我心里仍然有担心,但刻意控制了自己,因为此时,我看见了自己的焦虑,同时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个焦虑是你自己的,你要自己处理。于是忍住不再干涉他们,打定主意让自己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去提醒。
没想到,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听儿子说道:“要不咱们快进着看吧。“三人快进着将电影看完,然后关掉电脑,到儿子的小房间里玩起了故事接龙的游戏,三个人轮流做裁判给另外两个讲故事的人打分,而且做点评,玩的不亦乐乎。
(2)
小伙伴走后,儿子开始写他的作业,而我则去厨房准备晚餐。
不一会儿便听见儿子在屋里摔书的声音,并且喊着“我不想去上学了,这都什么破书啊!“紧接着,看见他从房间里出来,再次把书狠狠地摔在地上,不解气,又上去狠狠地踩了几脚。彼时,C先生出门办事尚未回家,家中只有我们母子二人。
如果换做以往,我会马上制止并且一通训斥,而他也会像个小刺猬一样竖起他浑身的刺,针锋相对。这样的交战最近特别多,让我苦不堪言。
但有了之前他们看电影的那个小小的经历,让我想到了精神分析中常提到的精神胚胎的概念。于是,决定由他发泄自己的情绪,看事情究竟会发展到哪里。
在他跺了几下书又说了几句气话后情绪渐渐平复了下来,我在厨房看着他气呼呼地站在那里喘气,走过去抱了抱他,抚了抚他的背,问道:“是不是觉得作业有些多,或者有些难,需要妈妈帮助的话你就告诉我。“
他显然因为我不同以往的态度有些诧异,但似乎是继续发泄,或者只是为了试探,他把书捡起后又向空中狠狠的一扔:“都是什么破书啊,我不写作业了!“随着他的一扔,书的封皮从书上脱落下来——放假前新发的书最终还是被他弄坏了。
他自己也看到了,马上没有了刚才的恼怒,急忙去捡起已经坏掉的书自言自语到:“哎呦,真坏了。“
我也有些生气了,借口扔垃圾,离开当时的情境,出门平复一下自己。
等我回来刚走到楼梯拐角,儿子便打开了门迫不及待地说道:“妈妈,那本书我自己已经订好了。“
显然,他刚才愤怒的情绪已经没有了。于是对他说道:“你是因为作业多才这么不高兴,所以每天给自己定个计划,按着计划来做就不觉得那么难了。就像跑长跑一样,总想着我要跑5000米,我还要跑5000米,想想都会觉得累,但如果把它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比方我先跑到那块小石头那里,接下来我再跑到一棵小树那里,一点一点地跑下去就不觉得累了。你想想是不是?“
儿子点点头,没有说什么,自己去屋里做读书笔记了。
(3)
晚饭后和儿子一起写作业,他写他的作业,我看我的书。
他似乎有些不能专心,一番扭捏后终于问我:“妈妈,今天还能再玩一会游戏吗?“
今天他两个小时的电子时间已经满足了,按理说不应再延长,但托马斯在他的PET理论里说,总会有另双方都满意的第三种方法。于是和他商量:“每做完一科的作业后玩一会游戏怎么样?不能超过15分钟。“
“行。“儿子痛快地答应。写作业的时候格外认真,一边写还一边说:”虽然想玩游戏,但写作业也不能着急,不然错的多了还要重新改,更耽误时间。“
我告诉他这叫欲速则不达。
写完数学后,我和他一起玩手机上的小游戏,一局结束,总共也就5分钟,儿子就主动说:“该写英语作业了,休息了一会感觉更有精力写作业了。“说这话的时候能看出他很愉悦。
我也诧异于他如此的主动结束,毕竟我已在心里说服自己让他玩15分钟的准备。
这一次他的作业认真而高效,再没有左顾右盼或有其他不好的情绪。
晚上儿子临睡觉的时候,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的观点,于是借鉴了里面的一个比喻对他说:“知道吗,愤怒是我们身体内一种会产生破坏力的情绪,有愤怒的时候我们要把它排出去,就像排大小便一样,大小便是我们体内产生的毒素,要及时排泄出去,愤怒也是一种毒素,要及时地排除出去。
但排除愤怒的时候我们要表达,而不是发泄,表达就是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告诉对方你很生气,但说脏话或者破坏东西的话就是发泄了,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除了两三岁的小孩子,大家都不能随地大小便,发脾气也一样,不能随便就发,如果感到特别生气的话就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比方玩会游戏,出去运动运动什么的,”
儿子点点头说:“嗯,知道,就跟绿巨人一样,绿巨人就是一生气就变身,把自己的衣服都撑破了,然后还会伤人,破坏楼房。”
……
(4)
儿子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但依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不得不说,这和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工作繁忙的时候我的心也会跟着一起烦乱,稍微一点不顺意的情境就会触发我的情绪按钮,让我成为情绪的奴隶,按着它的指令,或愤怒,或焦虑,或冲亲人按捺不住地大吼,或彻底地自我否定黯然神伤。我跟在情绪的身后亦步亦趋。
很庆幸一直走在心理学的路上,虽然走的断断续续,但依然有幸了解到了一些内心颇为认同的理论,也有幸结识了一些同路同行的朋友,他们的分享和探讨让我受益良多。
从学习中我知道,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会自动指引着他从弱小走向成熟,从混沌走向清晰。只是许多时候,做父母的我们都太自以为是,我们总是以智者自居,以爱的名义,不断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干涉孩子的决定,让他们朝着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发展。其实却是矫枉过正,事实也并非如愿。
其实,许多时候,对孩子的过度干预不过是我们自身焦虑的投射而已。当自己有情绪升起时,更多地关照自己的内心,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内心深处的哪个事件触动了我们的情绪按钮,找到它,然后与它共处,直到能够和解。往往隐藏在情绪背后的,才是我们真正要处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是别人的,我们要去面对的只有自己。
在一次次的自观中,我渐渐体会到,情绪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你越是逃避,它便越是追随。所以,当情绪升起的时候,我们无需压制或逃避。只是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看着它,还有那个自己,他们实在不必一定要东风压倒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东风。
情绪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孩,一次次地跳出来对你进行挑逗,不过是为了让你关注到他,或者看见他,听你说一句:我看见了,你一直都在,现在请你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吧。
情绪会来,也必然会走,就像是一次次涌起又退下的潮水,在无数次的潮涨潮落中,带走附在表层的泥沙,让我们看见更本真的自己。
身为父母,我们既要能够看见自己的情绪,也能够看见孩子的情绪,帮他理清内心混沌的想法并和他共情,全心地陪伴并适当的引导,孩子自会生长成他们应该成为的模样。
习得的越多,内心便越是感恩。
感谢所有美好的遇见,让我成为一个渐渐有力量的自己。
注:今天在处理孩子事情的过程中,我居然莫名得淡定,依稀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力量。虽然我知道,今天的淡定或许只是偶有的暂时现象,但仍愿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故而记录在此,作为一个小小的火种,渐渐照亮我以后的征程。
��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