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老”,儿童到了3岁左右,性格特征已经基本显露出来。这时我们会发现有些宝宝过于顽皮好动,“我的孩子很聪明,可是太淘气了。”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顽皮跟顽劣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有一种“顽皮”是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可能发展为多动症,这将阻碍孩子吸取知识和成长进步。
蒙台梭利女士曾在著作中指出,3-6岁这个阶段,是儿童性格调整的关键期。6岁前进行调整,将引导“熊孩子”步入健康积极的发展方向,否则问题会继续存在,甚至可能更严重。
过于顽皮多动的孩子,注意力缺失,做事和学习都难以全神贯注。他们需要接受专注力的训练,蒙氏教育的教学方法就以训练专注力而著称,其中有一门课程“感官教育”,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通过特殊的方法和教具,可以引导儿童更加专注,例如“静默训练”。“静默训练”与我们上一期讲过的“走线练习”相辅相成,通常被用于蒙氏教学的铺垫阶段,两种方式帮助儿童安静下来,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家长在家中也可以尝试这种“静默训练”。
> > > 静默训练 < < <
静默训练在感官教育中被用于听觉训练,教导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家长。首先教导者会要求儿童坐下来“不要动”,并且自己率先做出示范:坐姿一定要强调一动不动,头和胳膊、腿都要保持不动,呼吸也尽量调整均匀。这里的关键词除了“一动不动”还有“舒服”,我们可以引导儿童找到一个让自己感觉舒服自在的坐姿。
房间内的灯光建议半明半暗,然后要求儿童闭上眼睛。进入这种状态后,听觉器官被充分地调动,将可以听到各种细微的声音:时钟的滴答声、外面的鸟叫、蝉鸣……教导者可以询问儿童听到了什么声音。为了让训练更丰富有趣,可以放一些录音,设置各种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流水声……然后进行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让儿童回答听到的声音有哪些。音量尽量轻柔,让儿童进入接近沉睡的安静状态,感受这种“沉静之美”。
训练结束后,让对方睁开眼睛,走向发出声音的源头,要求动作轻柔尽量不发出响动。
> > > 感官世界的开天辟地 < < <
“静默训练”将令儿童感知到安静世界的美好,从而戒除吵闹的坏习惯。心灵世界的建构不止是通过听觉感知世界的美妙,还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感官练习犹如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将混沌世界分为蓝天大地、河流山川……感官教育则让儿童对花花世界做出辨识,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表面光滑程度、重量、温度、味道、声音悦耳程度等。通过辨别归类,建构起秩序感,点亮一盏认识世界的明灯,从此这就是一个“开窍”的宝宝。
感官教育的课程,趣味无穷。粉红塔、棕色梯、嗅觉瓶、味觉瓶、色板……每一种教具仿佛有魔力,再顽皮的宝宝都会被吸引,甚至几次几十次地反复操作。他们自发地专注于一件工作,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这样才有助于培养专注力,从而变得有序、优雅、自信、理性。
> > 不是所有顽皮都叫顽劣 < < <
正如多数妈妈吐槽,顽皮宝宝通常很聪明,如果不是注意力存在严重缺陷,家长们应该对“顽皮”报以宽容态度。成人将太多自己的喜好、习惯强加给孩子,不如给予他们更多自由。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可以遵循“不为儿童的自然发展设置障碍”这条基本原则。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通常以道德说教和口头的训导为主要方法,其实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让儿童发自内心地遵从教导。
小朋友顽皮好动,喜欢去触碰各种物品,父母往往发声制止;他们喜欢去模仿成人的举动,看到父母捏面团、扫地等动作都想亲自去尝试。家长与其喝止他们,让孩子循规蹈矩,不如去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动作和行为的能力。
制止顽皮的方法也许是让他们“有事可做”,发挥智慧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满足儿童的内在需求和成长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具照片来自kimola奇妙家
参考资料|蒙台梭利相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