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每次睡觉前总喜欢看上一两篇文章,所以关注了很多公众号,这些公众号中经常会推送一些关于夫妻相处的短文,作者会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的告诉读者一些模范夫妻的应该有的相处模式,比如《正能量》公众号有一篇这样写道:
夫妻间相处要三多、三少、三不要
多尊重、多陪伴、多包容
少唠叨、少嫌弃、少质疑
不要与异性交往过密
不要把付出当成应该
不要因爱卑微了自己
读完感触颇深,感觉这条准则不应该只适用于夫妻,在我们日常交往中都同样适用。
可是大多时候我们都还是处于一种“道理我都懂,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矛盾旋涡中。
前两天我们同事聚餐,一群已婚女士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夫妻、婆婆、孩子,各种妙言妙语,聊完惊叹原来身边竟然有这么多段子手,原来夫妻可以有这么多的相处模式。
席间谈起“另一半对你的呢称”,张姐首先发声:我老公姓黄,属牛,所以我们家都叫他黄牛。
那他叫你什么呀?我们哄笑着问。
他呀,他叫我臭娘们。张姐说。
为什么叫臭娘们呀?
不知道,这么多年都这样叫过来了,我们都习惯了,张姐笑盈盈的说。
我当时心里在想,原来“臭娘们”三个字是可以这样演绎的,它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贬义词,从张姐那温暖的笑容里我能感受到,它更多的是一种爱称,独一无二,唯一人专属。
陈姐那你呢?姐夫叫你什么?我问道。
我们家那个没什么特别的,他叫我名字,我也叫它名字,叫老公总觉得叫不出口,叫名字更舒服一点。陈姐说。
是的,我也叫不出口,我天天跟别人介绍的时候都说我老公怎么怎么样,但在家里我也叫他名字,不过他不叫我名字,他叫我娘子。小玲说。
哎哟,太甜了,撒狗粮,我们打趣道。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叫我娘子,有时候他在外面这么说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但他就是改不过来。小玲也笑着说。
说道小玲老公,我跟你们说她老公可逗了,陈姐打断我们说道。
怎么说,有什么好玩的吗?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小伙伴集体说道。
上一次他老公不是来公司做业务吗?我们都听小玲说了这件事,上午果然来了两个男士,我一眼就觉得有一个是的,因为小玲儿子我们都见过,那男的跟他儿子长的一模一样,我就问他道:“孙玲是你老婆吧?”结果没想道那男的说:“不是的。”我当时尴尬的来,想着下次不能乱问了,这都整错了。下楼我就去问小玲,你老公不是说今天来吗?怎么没来吗?
来了呀,上午那个高高的就是呀?小玲说。
不对呀,我刚才问他了,他说不是呀,陈姐说。
不可能吧,你怎么问的,小玲说。
我就问他:“孙玲是你老婆吧?”
那他估计脑袋没转过来,我全名叫陈玲燕,家里人都叫我燕儿,他估计自己都没意识道。小玲说。
哎呀,陈姐,你要这样想,咱国家这么大,少一个多一个字差了多少人呢?小玲老公怎么敢乱承认,等下认错了要出大事了。小孙打趣道。
一群人哄笑开来。
说到这个,其实我发现我们的父母称呼彼此也挺有意思的,以前我哥没生孩子的时候,我爸叫我妈“孩他妈”。我妈叫我爸“孩他爸”。等到我哥生了宝宝,我爸就改叫我妈“欣欣奶奶”。我妈改叫我爸“欣欣爷爷”。小孙感慨的说。
应该是跟年代有关系吧,我们的父母差不多处于同一个年代,他们那时候主要的生活就是填饱肚子,养活孩子,心里,眼里只有一亩三分地,哪还有地方装装自己。陈姐说。
是的,不过我们这几个也太寡淡了,就没有啥“亲爱的”“宝宝”称呼的吗?人家现在小夫妻不都流行这样叫。
有的有的,我弟弟跟我弟妹就是这样叫的,前年春节,大家一起打牌,人家小两口依偎着坐着,经常来一句:“亲爱的,看我这牌面,马上我就要赢了,我好厉害呀,么么哒,转头就亲上了。”哎呀天哪,你们不知道,当时我鸡皮疙瘩都掉一地。小玲说。
哈哈那多好呀,小夫妻就要这样你侬我侬的,多好。
每次回忆起这些画面,都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有时候总在想,夫妻之间究竟怎样才是完全正确的相处模式呢?亲密无间或是给彼此一些空间,总觉得一直是在摸索着前行。
前段时间看《我们仨》,这是作家杨绛在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后写的一本书,书中很多关于三口之家在一起的相处片段。三个人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脉脉细语,字字温情。
看完后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矫情,经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几天不说话,妄想通过冷落对方的方式让他(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但真的有必要这么复杂吗?适当的装傻撒娇,展示自己的害怕与无助,是不是我们的相处会更加的舒服自在呢?文章的结尾想引用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的一段话。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
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
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愿大家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相处模式下快乐生活,厮守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