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是现代教学体制改革的充分体现。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拓展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范围,提升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小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数学学习氛围。然而纵观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过于形式主义,合理性有待提升,从而挫伤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难以精准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极大受限,这些问题都亟待教师解决,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化策略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相较于教师“一张嘴巴万人听”的传统口述讲解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为小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多重感官刺激,唤醒小学生对于抽象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引导小学生以饱满、高涨的兴趣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于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建立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横向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下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可设计乘公交的教学情境。课前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红绿灯》这一歌曲,带领小学生走进轻松愉快地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建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然后在歌曲中通过多媒体呈现公交车出行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同站的上下乘客情况,然后顺理成章的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二)创新数学教学形式,突破数学知识重难点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相融合,创新数学教学形式。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小学生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强化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践活动,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素养。例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最常见的题型,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板书画出图形让学生理解相遇与相向的概念,但是行驶速度与方向等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具体的感知相遇与相向的动态过程,提升小学生分析、理解数学信息的能力。教师可在大屏幕上通过 Flash动画展示红色、绿色两辆车辆的启动、行驶过程,并分别展示对向与反向行驶过程。这就让小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同时出发、相遇、相向等相关抽象概念,掌握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实行留白练习,拓展数学思维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于单一,而小学生在处于学习方法形成时期,过于单一的课堂练习形式容易导致小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在拘泥于课堂练习一种形式,实行开放性的留白练习,帮助小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拓展其数学思维。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向、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形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教学问题。如呈现四边形的两个直角,让学生判断能否根据直角分析该四边形是什么图形。有的学生回答长方形,而有的学生回答是正方形。这时教师就可以展示四边形其中三条长度相等的边,然后学生自然就能分析出是正方形。这种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数学问题,拓展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问题
(一)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契合度
小学生天性活泼、思维跳跃,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很多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味的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但是其中很多内容甚至与教学内容无关,这无疑是对宝贵课堂时间的浪费,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首先要考虑是否贴合教学内容,不应用多媒体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等,确保信息技术应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动画手段的适度应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呈现的生动、形象的动态视频往往更容易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但是以动画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反而不利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锻炼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层挖掘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更为科学、合理的融入方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认知能力,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新数学教学形式,实行开放性的留白练习,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突破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拓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