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一道坑流,自东而西进入一中校园后,明流而下,汇入下游小水潭,把校园界分为两部分。跨流而过,就是望仙桥,全部由石板铺成,桥头有两只石狮镇守桥边金凤花开,桥下流水潺潺。过了望仙桥向北,拾石阶而上,是一个简朴的黄灰墙门,门匾是白底红字的“严勤细实”四字校风,门道两旁分列三横排黄色砖瓦结构平房教室,自然分为高三高二高一教学区。再北上到顶,是两排竹棚教室,是高三补习班专用的。
记得一中的作息时间,是早上5点45分开广播起床,一中新的一天开始了,6点30开始广播操,7点早餐,7点半早读,8点上正课,上午四节课,中间有课间操,下午3节课。1点半后有30分钟的自习。晚自习7点半到9点半,10点半熄灯。勤奋的学子点蜡烛,或者在被窝里照手电筒温书。
我没有熬夜的习惯,也坐不住,一开始,有几次在教室晚自习时打了瞌睡。后来羡慕别人点蜡烛,熬了几个晚上之后,次早上课总忍不住头脑开小差或者打瞌睡,终于放弃。一年后,有同学因长期熬夜引发神经衰弱,不得不申请休学。终其三年,我都是10点半休息,最多没有超过11点。
中午是没有午休的,午饭后的时间用来做数学题,一直坚持了三年,终有效果。我的数学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校园东侧有通往东山的后墙豁口,不少人从这里爬出,上东山寻找安静的地方复习功课。山上树荫下、大事上、凉亭中、水库边,都是学习的好地方。游山玩水?在一中学子的脑海中,从来没有这个概念。我记得有个地方叫风鼓洞,经常被好学的勤快人占满,大家聚而习之。校园内也有很多自修的好地方。只要你进入校园,放眼望去,教室里、台阶上,树影中,或坐着、或站着,到处都是捧着书本,埋头入静的学子。可惜现在的校园,密密麻麻的除了高楼,还是高楼,想找一个与天地交融、与书本交心的僻静地方,恐怕是不会再有了。
一个近两百年的老校,完全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占据。可惜了。
当然,自己沉湎于过去的艰苦落后条件,是个人的事情,不能强迫别人也生活留恋也这种生活环境之中。这里只能是把自己的所想所思表露出来,作为记念,与同道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