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
吸烟和吸毒一样,当瘾上来的时候恨不得什么都不做就马上开始吸两口。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烟,抽出一颗,叼在嘴里,Zippo 叮的一声被打开,随着火焰的舞蹈,烟雾也幽灵般的游进你的口中、鼻中和整个肺部。你可以感觉到烟雾在肺中循环,紧接着一种神奇的愉悦感就随之冲上头顶,感觉整个脑后的血管都开始澎湃起来,多巴胺让自己感觉好像就要起飞去美丽的天堂一样,当然,事实上你也的确离天堂更近了一步。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戒烟,确切的说是两次。好朋友 Peter 说我这个人太可怕了,能戒烟的人就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我觉得他说得有理。
戒烟是非常难的,一般人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我仍然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戒烟时候的情景。那天是周五,从早上到中午就我一个人在家,我一支烟都没有抽。整个人感觉就像刚刚熬过了一个通宵一样,无精打采的什么都不能做。我就是这样直勾勾的望着房顶,时不时的深吸一口气。渐渐地,我的意识清晰起来,感觉也渐渐灵敏起来。就好像我过去很多年一直生活在薄膜里面一样,终于,当我打开薄膜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异常的敏感和脆弱。意识与感觉的进程相同,意识从模糊渐渐变得清晰。在戒烟的第一天晚上,我真正的有了疲倦感和困意,于是便悠然的睡去了。
我曾经痴迷这种被满足的感觉,我几乎不用做任何事,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享受到那种飘飘忽忽的快感。当我吸入毒气的那一刻,我就被满足了。而那一瞬很快就会消失,这就使我要的更多,要的更加频繁。而这烟毒滋养的不是一个人的灵魂,而是一颗赤裸的贪心。
棉花糖
孩子最喜欢吃棉花糖。
在1966年到1970年,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博士做了一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比如棉花糖、饼干或者巧克力等,或者那些小孩子可以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有15分钟的间隔,从而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这个研究的结论是,可以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比如更好的成绩、教育成就等。也就是马上吃掉奖励的人,没有等一会儿再吃掉奖励的人成功。
我们现在将这种忍耐称作「自制力」。
现代「棉花糖」无处不在。不只是手中的烟,也许是手机里的朋友圈,也许是路上的快递,也许是群里的回复,也许是公众号发布之后的点击数,也许是孩子的微笑,也许是长辈的称赞,也许是老板的眼神,也许是客户的呼唤。这些「棉花糖」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幻觉,别人仍然需要我,我还是被关注的,我是有用的人…等等。
这累心的思维方式就让每个人无数次的奔波于各种情景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就像祈求者不断地要求他人的施舍,但人仍然乐此不疲。
两年
Brielle 是 Ellen 秀上的小明星,Ellen 不止一次的访谈过她。Brielle 有一双大而圆的眼睛,大大的额头,梳着两条马尾辫。她最喜欢科学,对于医学、化学这些基础科学,讲起来头头是道。这真让人感叹,像我这样化学专业的毕业生竟然不知道乙酰水盐酸的英文,而 Brille 则可以脱口而出。
在 Ellen 对 Brielle 访谈时,Brielle 刚刚过完五岁生日。Ellen 这样问道:
Brielle 为了能够去 IFLY 玩一次风洞飞翔等了两年,她说她从三岁就开始等待这个机会了。也许她的妈妈认为她三岁的时候还太小,不适合玩这么刺激的游戏;也许是政府的规定,只有五岁以上才可以从事 IFLY 游戏,不管怎样,Brielle 的确是为了一个游戏而等了两年的时间。
等待是良药,因为等待带来忍耐。
爱需要克制
我爱我的孩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我也知道管教他是上天赋予我的责任。如果娇惯他那就等于是在用慢性毒药害他一样。但我又不会吝啬对他的赞美之词,我绝不会在应该称赞他的时候,而一盆冷水浇过去,给他降温,反而我会做那个完全接纳他的不完美的父亲,因为我知道我的孩子是要从我的行为来学习谦卑的,而不是从我的言语中。
我从不将我的孩子与他人比较,我的宝贝绝不是超市里的土豆、地瓜,要和其他人放在一起才能看出孰好孰坏。那种比较除了可以增长我自己的嗔恨之外,毫无益处。
同样,我也不去过多关注别人眼中的自己,即使我们这代人被从小教育要看他人眼色行事。这种装扮和演技让我们渐渐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只是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观察自己内心上,就像在心性旁边放置了一个传感器一样,不好的念头一来,我就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渐渐的,那个焦躁、傲慢和充满嗔念的我变得越来越渺小,而另一个光明的人出现在我的心里。而这样的改变,也为我的两个孩子换回了一个稍微好一些的父亲,为我的妻子更新了一个更关心他人的丈夫。我的小家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最后,烟与棉花糖,你选哪一个?
大卫 原创
图片来源: unsplash.com
图片作者: Ander Burdain,Delfi De La Rua,Jennifer Pal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