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爱你就像爱生命》里的《我厌恶模式化的生活》那篇,里面提到李银河说她想要“从那个可怕的、已经模式化的生活泥坑里爬出来,在那里人们的生殖细胞给他们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本来年轻人生就的飞毛腿是可以从上面跑过去的,不幸那些细胞给他们坠上几块大石头。”于是王小波也就从这里引申开来,讲了自己关于生孩子这事的看法。
“比方说你我,决不该为了中国人改造自己,否则太糊涂。比方说中国孩子太多,生孩子极吃苦头,但是人们为什么非生不可呢?我猜是因为:一,大家都生;二,怕老了;三,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
然后他一点点剖析关于这三个猜想。第一点,完全就是个荒唐事,不做深入讨论。
“那么为什么怕老了呢?老了头脑发木,要是有孩子的精神力量来激发一下未必没有好处,不过那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吗?将来也不会有什么法律不准老人与年轻人往来。我顶顶喜欢的是自理生活,理成一塌糊涂也罢,万万不能有人来伺候,因为那样双方都很卑鄙,如果我将来老了退化得很卑鄙,那么现在的我决不对将来的我负责。这样我就驳倒了前两项,如果我很相信我的反驳正确,第三项就不存在了。”
以上是王先生的个人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下面讲讲我的看法。
先来说说第一点:大家都生。不得不承认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大家都”是个可怕的造句形式。
“大家都在好好学习,你为什么要早恋?”
“大家都有对象了,为什么你还单身?”
“大家都结婚了,你什么时候结?”
“大家都生小孩了,你为什么还不生?”
把人生过成了一个公式似的,更要命的是还要不断地参与这种无聊的对比,令我们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焦虑,本该“飞毛腿一般”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早早就把自己束缚进小小的圈子里。
之前我不懂事,看到有个朋友一直单着,大家觉得他人品不错,长得也还可以,哪个妹子以后跟了他都错不了。只有一点不好,他心里装了一个不可能的人,我们都以为他受了情伤,想让他尽快跳出来。我在微信上给他发了大段的话,中心思想就是劝他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天下好妹子还有千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不可能的人,耽误了自己。希望他振作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接纳新的感情之类的。
他只是简单地回了我两句话,说他挺喜欢目前这个状态的,自由是他的信仰。
现在想想我当时发的话,真觉得自己蠢透了。这位朋友没有当场把我拉黑删除,也真的是挺够意思的。他也不容易,回家要面对父母和各路长辈的盘问催促,出来外面还有这么一帮打着关心的旗号给他施压的朋友,人生太艰难。
我素来对别人指点我生活中这个事那个事的情况都特别反感,总想回一句:关你屁事。可是不知不觉中,我自己也步入了这群人的行列,以关心的名义,说出了那番混账的话。
干涉别人的生活,不是我的本意。希望我以后长点记性,不要因为“大家都”这个思维去干涉别人的选择。
第二点,其实就是中国传承的几千年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排除有些父母真的是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子女的,恨不得为他们操劳一辈子,直至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但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自私的。他们生孩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老有所依。
在我老家,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为了生个男孩,不惜生七八个女孩出来,而且对这些女儿们,大多都是随随便便打发,给够饭吃,上一两年学,能写自己的名字,识得老家的地址,就赶出去外面打工,把她们作为家里移动的取款机。父母所有的重心,必倾力于这个独苗子的培养。
没有人过问这些女孩子的感受。只有被不停地索取。
之前认识的一个老师,他以前是个坚定的丁克族,后来他夫人不顾一切在四十岁高龄的时候怀孕生子,他一直心有不安。对此,他的解释是,“人们只是把孩子生下来,却没有人问过那个孩子,他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我对每一个生命都心存敬畏。”这个思考角度是我遇到他之前从没想过的,我从没想过,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来到这个世界感到高兴。这个观念与王先生的简直如出一辙。
所以现在的我,对于结婚生子这些事始终存有敬畏之心。在我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较为成熟的心智之前,我都还不会踏出这一步。当然我以后也会生孩子,但是我决不会把养育ta这事作为挟持ta必须为我养老送终的筹码,毕竟这种自以为是的交换,实在是挺卑鄙的。
至于“现在不生以后生不了”这事,还是可以自由发挥的,想生,就优生优育。
只是想说,很多事情不要随波逐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必每个人都活成同一个模板。特立独行,没什么不可以。
【无戒写作训练营三期第十一天,学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