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我的读书方法
近日读了很多伟人大家读书的方法,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高中时就爱读书,后来上大学后,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生活的范围和交往的人都有一定局限。特别是去了一些比较好的大学观察之后,和那里同学交流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视野的局限,也更加重视阅读的机会。但之前长久的阅读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阅读的书很杂而没有针对性,比如说没有形成系统的读书笔记等。
我简单归纳了一下读书的种类,我认为无外乎四种。第一类是思想和方法论意义的书,大体像我们所看的哲学书,如《毛泽东选集》、《理想国》和《纯理性批判》等,还有具体一些的,如在某个领域的方法论的书籍,如《孙子兵法》、《费曼学习法》和《非暴力沟通》等,在中国古代称这种书为“经”;第二类是史书,历史书包含时代的认识和丰富的史实,可以供我们进行丰富的思想实验,但史书的范围很大,可以解释的角度也很多,如《全球通史》、《史记》等;第三类是文学类书籍,这类书自己读的比较多,大多数包含很丰富的情感和文学加工,如《红楼梦》还有许多小说等;第四类是专业书籍,包括某个具体学科具体专业的书籍,比如我们计算机专业的《详解TCP/IP协议》等。
在前三类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史书。因为第一类书思想和方法论都是产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的,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哲学精神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只有了解历史、理解时代才能真正读懂第一类书。第三类书文学书,反应的也是一个时代内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也只有理解那段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感受,理解文中人物的爱恨情仇。同时历史的启示,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历史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的。
而读历史很多人有不同的方法。我认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纯粹的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视野已经不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读史的方法是,先读全球史,建立全球的视野,了解人类和世界的过去与现在;再读中国通史,作为中国人,因为天生的语言习惯和生活环境,只有了解中国才能了解我现在的世界和时代;最后再细读一些断代史和人物传记,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补充和完善。
作为对自己读书方法的落实,我选择的第一本书就是全球史的经典,斯坦福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正文
《全球通史》这本书划分历史的尺度是在公元1500年,在1500年前是各个世界独立发展并且不断进步的过程,而在1500年后是一个西方逐渐占据优势,全球化极剧发展的世界。因为全书太长,我也分两次读完这本书。对于每一本的每一部分,我会先绘制时间轴线图,再讲解一下这一部分历史中自己的感悟。因为内容很多,我也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感悟。同时,结合“左图右史”的方法,我还自购了一本《世界历史地图册》。
《全球通史》的上册包含仅仅就时间而言,包含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四百多万年的时间,而后续的下册也只是从1500年到现在500多年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史前人类、古典文明(公元前3500年——公元500年)、中世纪文明(公元500年——公元1500年)和公元1500年前的非欧亚大陆文明(主要包括非洲和美洲)。
在开始之前,我想请诸位读一首美好的诗歌:
漫步者的情思
实在不想前行。不想仰头注目或俯首穿越
不远处那道凯旋之门
如果我是胜利者
我将如何忘记刀剑下哭喊的灵魂
如果我是失败者
我将如何面对两旁伫立悲歌的众人
更不想转回。不想再次无知地沦入
那高耸的古老方碑的隐迷
不想做埃及的王
用香料涂满尸身去寻找永恒
不想做宫殿中的奴隶
用尽一生去构造一座死亡的大城
我只想做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上一个随意漫步的人
在这落日时刻。在这柔软的黄昏
我爱看酒吧里男人脸上轻薄的幸福
我爱看风中女人放纵的笑和浪漫的衣裙
或者干脆买一杯酒。干脆坐下来
试着倾听塞纳河畔远远传来的似有似无的歌声
试着回忆卢浮宫里那些赤裸的完美的线条和身体
试着想象艾菲尔铁塔静静投在大地上的弯弯曲曲的影
在这落日时刻。在这柔软的黄昏
在已经亮起了街灯的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上
我把周遭的空气吸了个遍
开始忘记精神和骨骼,仅仅在自己的肉里活着
我突然想做一个,柔软的人
“知我罪我,其唯春秋”。我之前看过王卫东教授的《历史认识导论》,历史不是纯粹的史实,也并非单纯的历史的记录,历史是由历史事件、人物本事和历史研究者的史观共同构成。我的思考也是从我自己的历史观出发而形成的,大家切看切思。
现在在公元2023年,在美丽的绿湖图书馆旁,让我们展开人类历史的画卷。
一.史前人类------探讨人性的起源与本质
首先是我自己作的图
在开始所有历史讲解之前,作者给了我们一个需要我们时刻记住的对比:地球在宇宙中小得就像太平洋上的一粒尘埃。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我们认识文明的第一步。
在四百万年前,最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出现了。目前最早的化石出现于非洲,这也是“非洲起源说”的由来。但是因为近期的科学发现,“多地起源说”也不断寻找到自己的证据。但是不管如何,在4万年前,智人也就是人类,才最终出现。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类的渺小,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伟大。有人说人类的出现是生命的第二次变革,第一次是生命从无机物中产生,以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为主,第二次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环境从而改变基因。
这一点我们便可以引出我们所要探讨的人类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进化。一般的动物采用基因进化的方式,需要漫长的过程和时间;而人类的文化进化通过引入新的工具、新的思想和新的制度,来快速而剧烈地改变世界。比如语言的出现、各种工具的出现、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出现,帮助人类解决问题,促进人类飞速地文化进化。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的发展呈现一种“加速度”的状态。这种文化进化的速度快速而剧烈,就拿计算机网络举例子,从网络进入民用到互联网今天的规模,仅仅花了十多年时间。
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文化进化内所包含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的关系。技术变革因为符合人类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很容易被接受;而社会变革约束人类,让人感到痛苦。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的权衡,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在旧时期时代,人们完全不存在剥削关系,人与人之间完全平等。简单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产能力,决定了只有每个人平等互助,才有可能实现共同生存。这也算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一个例子。
接下来要谈的是人类的第一场重要的技术革命,农业革命。农业革命造成的第一个事件便是人口的剧烈增长和人口向全世界分布。农业革命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打破了种族的平衡。同时,人口的不断增长,小型的村庄成为巨型的城镇,许多失去土地的人成为奴隶,而奴隶主之间为了土地也会爆发战争。人类在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同时,也失去了旧石器时代的公平的社会制度。
但我们看见从原始的“南方古猿”到智力与现代人接近的“智人”来说时,我们可以洞察到人性的一些侧面。就我的观点而言,人性的本质包含动物欲望的一面,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人类既不好战也不爱好和平。更多决定人性的不是我们所拥有的基因,而是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古典文明-----文明的起源与联系
分为两张图,首先是古代文明的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
然后是欧亚大陆古典文明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在这段历史期间人类的从古代文明过渡到了古典文明,文明不断发展,帝国的规模和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我们重点讨论的文明主要有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三个方面。
希腊-罗马文明的时间轴
印度文明时间轴
已知最早的古典文明苏美尔文明在两河流域建立起了第一个文明,距今约3500年。我们可以看见人类史上的文明,大致拥有一定的一致性。在后来的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看似距离遥远的帝国,在历史的兴衰上却有一定的一致性。我们整理出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爱琴海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大约都在公元前3000到公元前2000年正式建立文明。
我们应该先探讨一下什么是文明。在我们之前提到的原始社会中,人类始终是以部落形式聚集,并且以简单的血亲关系来维系。这时的人类虽然呈现一种较高层次的公平,但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技术进步缓慢。之前我们提到了,在我们祖先在距今两万年后分布基本确定后,相继开展了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同时导致了土地这一资源成为了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这些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文明具体产生的时间大致都是在农业革命之后,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明建立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更为高效的生产方式,国家等更为庞大的组织为人类提供了更为安全的环境和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但是文明的产生对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打破部落人类所生活的“公平”之下。历史学家统计,在各个文明中,统治阶级仅仅占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
从历史的观点来说,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和剥削,文明仍然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三个古典文明。
1.希腊罗马文明。
我认为每个现代文明都对应一定的历史,而西方人虽然现代的许多西方国家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但是他们也深刻地受到了希腊罗马的影响,传承了这样一个文明的文化。
在伯利克利那场著名的演讲上我们听过这样一句话“雅典是整个世界的学校。”希腊的历史主要的脉络从黑暗时代,到索伦改革,到壮烈的希波战争,再到最后在内战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战争中毁灭。故事很多,但我认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雅典的民主政体和诞生的一系列伟大的思想家。在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民主政治的影子。雅典的权力掌握在由全体雅典公民大会组成的公民大会上,这种制度的起源和组织形式之上。这种制度也滋养了希腊人的自由思想,诞生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伟大的思想家。对于希腊人的一些特征,在当今社会我们也是可以学习的:虚心、勤于思考、渴求学习、富有常识。
罗马本来只是亚平宁半岛的小国发展为了一个统一意大利的小型帝国。一个帝国的诞生和灭亡往往是在一场宏伟的战争之中。罗马帝国的崛起就是在三次布匿战争之后,我曾经在军事历史学中学习过这场战争。这是伟大的古代军事家之间的较量。最后罗马获得了胜利,然后又迅速地崛起征服了叙利亚地中海延岸,北上不列颠地区。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的历史是辉煌而壮烈的,感谢历史给予我们足够的机遇和足够的努力来构建起一个这样辉煌的历史财富。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也是复杂的。之前还专门有一部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细致地讲述和分析了罗马帝国,我打算以后再读读。但罗马帝国的衰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技术的停滞。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和在帝国的扩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淹没了人类的提高生产力的愿望。这在西罗马帝国尤其明显,西部的经济没有东部发达,当巨大的扩张之后,军队从一个获得巨量财富和奴隶的工具逐渐变为累赘,极大破坏了罗马的经济。因此西部的帝国直接灭亡于蛮族的入侵之中。
2.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的特性是长期的分裂与短期的统一,但长久存在于印度文明之中的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种姓制度,一个是宗教的深刻影响。
最初的古代印度是被雅利安人征服,这也是为什么古印度文明在四大古国文明中消逝了。雅利安人在印度由畜牧业转变为农业,不可避免需要与古印度人生活在一起,严格的种姓制度终于被建立。这种制度在当今社会仍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当今社会人,我们不可否认地追求自由和平等,但是我们也需要思考一点,那就是为什么这种长期不平等的制度可以存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在回顾我们之前谈到的话题,技术变革是容易的,而社会变革是困难的。种姓制度在最开始时,确实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有效性。如同古罗马的奴隶制度一样,以压迫的形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在后来佛教的盛行之后,以转生轮回的形式等的宗教信仰,使得这一种姓制度进一步固化。
3.中国文明
客观地讲,这本书对于中国的文明讲的不是特别好。它在细节上存在纰漏,不是很完美。但是他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文明的角度。中国文明的整体特征是短暂的混乱和长期的统一。中国社会并不存在像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割裂,皇帝许多时候扮演的既是政治国王也是宗教领袖的地位。
文化的统一性也是中国这样长期统一的原因。这方面我一直想讨论一个我之前学习过的东西,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即语言会影响认知。中国思想最爆发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社会处于剧烈转变期的原因之外,是否也与多样的语言有联系呢。不管如何,在秦朝之后,文化上的统一彻底促进了中国文明长期的统一思想。
中国的王朝呈现一种循环的模式,即使所谓的“历史周期律”---王朝总是由一个有才干的君王创立,但整体会呈现先高后低的状态,子孙总是软弱无能、放荡不羁,直到被下一次起义推翻。在这种人的循环背后,更底层的是存在一种经济的循环。从一个朝代初期的经济富裕,逐步在一百年左右会出现财政的亏空,最后压迫底层的民众,从而爆发起义。
三.中世纪文明---文化和宗教造就的世界
中世纪许多的文明不断地登上历史舞台,各个文明也在不断创造自己的辉煌,但是同时也在面对着许多问题----其中以蛮族的入侵最为严重。中世纪文明中探讨的主要是伊斯兰文明世界、儒教文明世界和拜占庭文明世界,以及革命的西方文明。
主要呈现以下几张图:
在三大宗教之中,伊斯兰教诞生的时间是最晚的。现代人对于西亚伊斯兰的斗争一直感觉很混乱,但是伊斯兰教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也曾一度建立了一个巨大而强大的伊斯兰帝国。
在我的眼里,宗教接近于一个国家的软件。人们无法面对现实,为了应对现实的问题和挑战,以宗教的形式组织在一起,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经济等活动。而伊斯兰教正是在当时阿拉伯商业困顿和民族混乱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他代表了大多数阿拉伯普通商人的利益,因此被推广和接纳。同时,伊斯兰迅速地扩展到周围国家,以阿拉伯人擅于沙漠作战的特性,战胜了许多敌人。
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指导的生活方式。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宗教,使得其内部产生了一种无可否认的团结。但是越是亲密的团体,其利益相同,但内部也更加容易因为利益而发生分裂,所谓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也是如此。
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我们之前说过,西罗马帝国帝国因为一些原因早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东罗马帝国又活了将近1000年
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在宗教方面我觉得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基督教分为了东正教、天主教和后来宗教改革后的新教。而拜占庭信仰东正教,他们的宗教领袖不是教皇,而是自己的被称为牧首的宗教领袖。独特的宗教和政治领袖的结合,使得拜占庭的统治十分稳固。这种样子与中国各朝代十分类似。
但拜占庭也不断衰落,主要从三个方面,分别是经济的衰落,军队的不受控制以及外族的不断入侵。拜占庭最终被伊斯兰帝国征服。
拜占庭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作用,一方面是作为屏障保护了西欧文明的发展而不被蛮族入侵,一方面也促进了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对俄罗斯的斯拉夫民族起到了教育作用,促进了俄罗斯的发展。
但我看见一句话感慨很深,“拜占庭没有给人希腊那样眼前一新的感觉,因为它至始至终都随着时代和环境调整自身,使得它的使命更趋于保留,而非创新”。
与罗马帝国的崩溃不同,中古的100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富饶、人口最多、文化最先进的国家。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1000的稳定,反而使得中国失去了像西欧那种独特的发展推力。或许这体现了一种“遏制领先”的效应,在历史的转变期,发达的社会转变往往是困难的,而落后的地方往往更容易适应变化,以实现“弯道超车”。
西方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中世纪”。在这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查理曼帝国的崩溃之后,欧洲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地步,这个时候教皇反而取得了比在西罗马帝国时期更为强大的影响里。宗教从强大的凝聚力逐渐转变为一种可怖的传统,直到后来才产生了相应的宗教改革。
但许多时候正是由于存在的劣势,使得人们逐渐开始改变和应对。由于西欧环境的恶劣,更多的新技术被利用和;为了更好地调节统治关系,新君主出现。
在困难的时期之中文艺复兴不断酝酿,并在最后冲破宗教的束缚,同时相应的扩张主义思想也在不断地酝酿和产生。
小结
自己仔细看看了,讲的东西有时候可以说既不像讲历史也不像分析,但毕竟是做一个读书笔记。前几周的考试周自己花在读书上的时间特别少,这也算是读书重新开始的一种标志吧。这种大部头的书不乏需要毅力,读书笔记的能力自己也需要提高。将此作为一种练习吧,希望可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