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讲“换位思考”,主要是指从别人的立场和观点来考虑问题,主要是讲要理解别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我则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换位思考”,主要是从“工作方法”这个角度来讲,而不是指“人际关系”上的“换位思考”。
认识一名80后,到一个新单位,仅仅4年时间就从普通科员被提拔为正科级干部,从排资论辈的角度来看,他提拔副科是插队的,提拔正科还是插队的,确实是厉害。
那他如此迅速的得到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次吃饭,我调侃他,“厉害啊,大处长,又进步啦!”
他当然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运气好而已。”
我问他,“说说你的经验呗,让小弟学习学习”
他说,“哪有什么经验啊,感谢组织培养,感谢领导信任呗!”
… …
以上皆为寒暄。
聊久了以后,他开始说自己的心理话了。
我问他,“别给我玩虚的那套,说说你到底怎么想的。”
他说,“好吧,不客气的说,我觉得我能提拔,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说意料之外是因为没想到这么快,原处长刚走,我就上了。”
是啊,这个世界很奇怪,你越迫不及待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就是得不到。但是如果没有刻意地去争取,有时候机遇就会砸到自己脑袋上,这时候,有的人措手不及,有的人则坦然应对。
然后我又问他,“那什么是情理之中?”
他说,“情理之中,是因为我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处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我又问,“什么叫以处长的标准要求自己?具体点说。”
他说,“给你举个例子吧,《亮剑》看过吧,就像李云龙对那个降兵说的那句话,你能教会一个班,就给你当班长;能教会一个排,就当排长;教会一个连,就当连长。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能达到什么程度,那就可以坐上什么程度的位置,一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我又问,“那需要什么能力呢。”
他说,“你看现在有些人,水平不高,眼界到挺高,一直想着往上爬,真让他去当个区长局长啥的,他干得了吗?真把这些人扶上去,那也迟早会倒霉的。至于需要什么能力,你觉得一个领导需要什么能力,那你就努力去达到那个程度就好。比如像我,写的材料,“初稿”就是“终稿”,处长根本不会有什么改动。我做的方案,策划的活动,全部都已经想到处长前面了,我是站在他的角度甚至是副局长的角度来做工作,标准和要求都比一名普通干部要高很多。所以我能提拔,我认为情理之中的,我也自认为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
其实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确了,这个处室的工作,他是骨干,或者说得再直白点,有没有处长都一样,他一个人就可以挑起大梁。我们都能看到这些,领导也不可能看不到。所以提拔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确实是这样,有时候回过头想想,之所以自己没有被重用,真的是命运不公吗?
一个人提拔到领导职位,别的能力不说,独挡一面的能力是必须的。
我也经常反思自己。像我在工作中就常常会有“依赖心理”,就是老觉得这个材料最后会有人把关的,这个活动最后会有人审核的,这个方案最后会有人定夺的,这个难题最后会有人考虑的。
总是觉得背后会有一个人做最后的决策,自己只是工作链条中的小小一个环节。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将工作仅仅当成工作,将任务仅仅作为任务,主动型、前瞻性都不足。
如何让自己能够脱颖而出,首先就要在心理上把自己当成领导,以领导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领导是怎么说话的,领导是怎么想事情的,我要在这个位置上,我会怎么做,如果我有我这样的下属,我会怎么想。
总之,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心里把自己换到领导的位置上来,长久以往自己也将逐渐具备作为领导所需要的才能、眼界和担当。
具体来讲,关键要做到四点:
1.思想上要“换位”。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以领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领导的思路来谋划工作。简单的说,就是要把自己当成领导,然后再做工作。这样,很多事情就不会有“依赖心理”了,因为你就是最后一关,后面没有人再帮你“擦屁股”了。
2.态度上要“换位”。就是说要以领导的工作态度来开展工作。在职场上,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工作有没有用心,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如果长期拖拖拉拉、懒懒散散,那谁还敢信任他呢。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很多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3.工作上要“换位”。当自己还是一名普通科员时,就以处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是排方案、搞活动、写材料、作汇报等等,都要这么想,就当自己就是决策者。简单来讲,就是虽然我没有决定权,但我要做的让处长都自愧不如。有人会说,这样是不是会让领导有意见呢?放心吧,绝大多数领导都很乐意看到一名能干的下属,既能为他分忧,又能让他后继有人,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下属强了,把下属推上去,领导也才会有机会。
4.能力上要“换位”。就是说不能再以普通科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要认真比照自己跟领导的差距,找出薄弱点,列出清单逐条加以提高。等自己能力达到了领导的标准,那提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 一些话,有些人一听就懂,有些人则怎么都理解不了;一些工作,有些人看一遍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去实施,有些人则一直得别人逼着去干,还漏洞百出;一些错误,有的人只会犯一次,有的人则在同一个阴沟里多次翻船。这个就是悟性。工作中,最重要的“悟性”我认为是举一反三,工作不能做过就算了,不要老是按照套出牌,要想得再多一点,想得再深一点,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那你就赢了。
想成为什么人,就要以那个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最正确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