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和朋友

有句古话叫做:“穷人走亲戚,富人交朋友。”

初看到这句话,像是有东西击中了灵魂。

就我们家来说,我妈兄弟姐妹几个,像我妈这样当老大,又拿死工资的,从来都是东家跑跑西家转转。是获得了不少口碑。但是照我爸的话来说,就是“狗窝里放不住剩馍。”

这转一转不当紧,今天几个苹果,明天一袋面包的。把微薄的工资弄的所剩无几。

我爸更彻底,年轻时候还有几个同事。等退休了真就是彻彻底底退休了,除了往上打牌下棋,朋友是一个都没有的。就是仅有的几个亲戚,也是在临县,过节过年也难得见上几次。于是,我家是这一圈最穷的那种。

这个“穷”怎么定义的呢?就是一大家人去吃饭,剩饭都让我家带走的那种。上学时候还真是欢天喜地的,毕竟饭店里的剩饭也是好吃的啊,比起家里的粗茶淡饭简直味道好极了。一直到最近同龄人开吃一起吃饭,剩饭还让我拿着。我极力拒绝。月薪2万的我老公奇怪的问,为什么别人付钱让我们拿剩饭呢?我才觉得有点呵呵了。我只能说,哦,可能大家都觉得我们最轻把。

相比较下,当官的舅舅和做生意的二姨,朋友就多的多。经常出现在任何场合,像我妈这样的联络员都知道人家的底细。像我们这样的孩子,跟着出游几次,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更不用说大舅退居二线后,所谓的朋友不但给了表姐表弟工作,甚至给他的兼职养了自己家的孙子,收入比儿子儿媳两个人加起来都多。这都是后话了。

因为妈妈的老大姐作风,我的童年时代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家里的事,天天烦躁到不行。一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着自我救赎。就是所谓的逃离原生家庭吧,总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都说道理越辩越明。一直到最近和别人聊起来,最开心的旅游原来是最近一次和老公的几个发小兼同学——都已经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了,各家各带着两个孩子,从吃住到旅游路线,一路上无比顺畅,孩子们也难得的没有发脾气,年龄相仿的大大小小6个孩子玩的同样开心。突然意识到,原来朋友才真是能算上志同道合的人。

他们有着形似的出身,共同成长的经历,也有着同样成长路上的艰难,一直到现在虽然说是工作分布在各个领域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但是都已经是各单位小有成绩的成功人士了。就连我们几个家属,也都是戴着眼镜的安静女子,交流起来也不在话下。孩子也各个很有教养,大家都是伙伴,相处的很有分寸。没有了亲戚间的评头论足,和看父母下菜的厚此薄彼,连孩子也轻松了不少。

亲人,是被家族绑定在一起的人。虽然说是相互帮助,但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的分支,开始分化。在父母口里,会是说姓某某的一家,老什么的一家。而到了父母一代,随着受到的教育水平不同,在时代发展中所处的岗位不同,也开始产生了生活上和经济上的巨大差别。如果说是亲情淡薄,淡了也就淡了。如果遇到我妈他们这种,兄弟姐妹不离不弃这样,就会出现很多有意思的事。

最大的问题就是内耗严重。有时候想,如果是同事朋友像她们这样互相看不惯,各种挑毛病,大概也就相忘于江湖了。但是偏偏他们是兄弟姐妹,这边抱怨道不行,那边在一张饭桌上吃饭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这些孩子看起来简直有些毛骨悚然。原来人可以两面化到如此地步。

替妈妈打抱不平过,但是妈妈竟然来批斗我有些话不能出口。大概对我们这代独生子女来讲,永远也体会不到手足情深,血脉相连的感觉了。

等我们这一代孩子长大,开始成家立业,小家庭也渐渐有了分化,更是有几家已经分布在更远的地方了。但是因为有90岁高龄,已经老年痴呆十年以上的姥姥需要赡养。他们姐妹7人还是爱恨交织的在共同前进。

一直在想,等到姥姥老去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他们彻底分别的时候,才可以彻彻底底回归到各自的小家,不用这么多故作欢颜,被合作压抑住的分歧是不是会更加放大起来。

亲人是血脉,是无法分割的。特别是受过正统家族教育下的儿女,也背负不了自私和背叛的“罪名”。

而相比较下,朋友就轻松很多。也许一些人走着走着就淡了,散了。没有关系。人生路上,还会结识更多的人,各个时期会有各种不同的朋友陪伴我们前进。有些朋友教我们善,有些朋友教我们恶。有些是天使,有些是魔鬼。都没有关系。三教九流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只需要获取短暂的支持和帮助就足够了。

被原生家庭困扰的孩子,努力长大吧。走出去,结交自己的朋友,会发现新的天地。

被父母关系恐惧到不敢结婚的孩子,去试着接纳新的人来组建家庭吧。也许你会重启人生,发现不一样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