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个汉语成语,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遇传》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

质讷: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2渴:有急切之意。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

1.要多读书

2.遇到好的书,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读得多了,自然慢慢领会其中深意。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不要给不读书找借口。每日早起半小时,一年下来就能看不少书。

4.任何小的改变,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之后,产生的力量都是惊人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