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头看来,我知道我的婚姻走到这一步是必然的。
太多次觉得过不下去的时候,尝试过沟通,试过软碰过硬,用过冷暴力,失望了,循环着。多少人像我这样没有在第一百次觉得真的不合适、不能再这样过下去的时候果断分开,而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了第一百零一次。
我可能需要的只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可以把我从这段鸡肋关系中解救出来。只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人很难勇敢做出决定。
我们对未知有着不可估量的恐惧。
婚姻这张纸,你说它只是一张纸,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可它就是这么厉害,无形的责任感会让人倾其所有,进行一场无休无止与自我的博弈。
当所有人说我有勇气远嫁的时候,我承认自己还是沾沾自喜的。但是坦白地说,异地恋未试婚便直接结婚,2年时间见面次数屈指可数,这不是勇敢,这是鲁莽和愚蠢。是自己没有坚守底线的自食恶果。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回归生活的本质,相爱容易相处难。从2017年开始,我其实已经进入了断断续续的分居生活。任何时候回头看都会在想,为什么不再早一点走出这一步。扪心自问,之所以还是拼拼凑凑把这4年走下来了,无非是因为“赌那一口气“,“再给彼此一个机会”,“毕竟还有孩子”诸如此类的几个念头作祟。
自己选的路,发现错了不是都说及时回头吗?
怎么到了婚姻这件事上,就得硬着头皮继续呢。
或许事实相处中也没有我所形容的这么糟糕。对方内心善良,总归是个好人。可是爱这东西,太飘渺太易耗太脆弱了。婚姻中缺乏了信任与依赖,这段关系就会脆的像张纸,经不起任何风雨捶打。
我用四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
爱是要供养的,用什么供,用什么养,取决于双方对于这段关系的需求。
而我的不爱了,始于了解,终于失望。
我一直认为把孩子当做借口是特别可耻的一件事,打从记事起,我好像就是在这种压抑而又被寄予缓和双方关系的“厚望”中成长。
年少时家中吃饭的桌上,父亲沉默不语,母亲为了缓解尴尬,东家长西家短鸡毛蒜皮。不知道感同身受这种氛围的能有多少人,这个场面像是打出去的球没有回应,多少次我看了看对面的脸色,他看着窗外,毫无波澜,自顾自喝酒吃菜,状态不在。
以前我一度觉得我爸是个很深沉的人,后来我才明白,想说的话也分想和谁说,不想和谁说。没有共鸣的交流,不过是一种悲壮的哀鸣。
大二那年,我妈跟踪我爸出轨被落实后,我不得不承认当下我是震惊的。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那天团总支会议,我主持,临开场前我妈打了电话给我,当时说话声音都是颤抖的。末的交代了一句,不要告诉XX(我当时的男朋友)。我不知道为什么,单亲家庭、父母婚外情、出轨、但凡涉及这些字眼,所有的人都觉得对孩子影响不好,会被人以有色眼光看待,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受到伤害。
也许是的,确实不假。但相比起后来被我妈道德绑架以女儿的身份来跪求我爸回心转意的这种胁迫感,我宁愿被别人看不起。内心苦闷,很想找个树洞。在那个时候我需要有个救治我的人。能帮我解决家庭矛盾的人。就像现在,我需要一个教我勇敢的人。
秉着对原生家庭的缺憾,我对家庭温暖的追求至死方休。即便如此,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依然是不想过成父母这样明明爱已全无,却依然将关系捆绑在一起的名存实亡质。
我更厌恶的是,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号,完美地给彼此找到一个可以不离婚不被人诟病,不需要烦恼原有生活状态的改变,依然享受这种病态婚姻关系的借口。
不离婚,至少你妹妹的开销你爸还担着。
不离婚,至少家里的人情世故你爸还在走着。
不离婚,至少你们结婚的时候婆家不会看不起你。
不离婚,家里的水电费总是他在付过去。
你爸这样了,我再跟他离婚去找一个对象,人家以后怎么想你们?只会说你们“上梁不正下梁歪”。
................
太多太多太多的这些“为了我们”,让我在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中,花了太多时间纠结抗争。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我的孩子也跟我一样,看父母脸色,感受彼此相敬如冰,为了一个假象勉强生活。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榜样,我只知道的是,当你在生活里委屈了自己,你失控的情绪会反应在你的表情,你的话语。你所谓牺牲自己的不甘,都是强压在孩子身上的巨石。
真是头痛。
世界观经济观价值观这些宏观的,落地了之后就是这么粗暴简单。
大概是被一些话语刺激到了。
总而言之。
我希望共度余生的另一半,是为自己而活的人。在我不勇敢的时候,给我勇气力量,在我纠结矛盾的时候,帮我分析万象。至少在人生追求的总体观念上,是可以保持步伐一致的。
人的快乐,来自于自我满足。
满足自我的前提是,我不是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关系存在且合理的是因为我需要你。因为我还需要你,所以我不想跟你分开。哪怕这样说,也好过于你把你不齿开口的真实需求,以“为了孩子,我不能离婚”和“等孩子大点,我们再离婚”来修饰掩盖。
让这种作为孩子的悲哀与压抑,到我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