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需要做练习,三人一组,我这个组两女一男,这位男同学给我的印象是不太严肃,很有喜感,很爱逗乐。特别是老师分组后还专门微笑着提醒他,这次练习时可得正式点,可别再逗小组成员了。我心里就在想等下和他练习,这能练习好吗?当我脑海中出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突然想到昨天看的关于调适性的文章,是呀,自己不是还写了感悟,想做各种不同的体验的事情吗?今天能和自己风格迥异的同学一起练习,何尝不是一种挑战?何尝不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机会?对了,此刻转变正当时。当脑海中有这个转念之后,就轻轻松松去到小组开始练习。
这个小小的转变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我平和地去接纳这件事的时候,自己的内在没有任何了对抗、没有了任何评判,练习开始当他给做我引导语的时候,我就特别放松、特别专注,催眠也进入了很深的层级。
当我不再凭自己的感觉去评判一个人、一件事,全然接纳一切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回归到自己,不再指向别人,把专注力放在自己身上。如此以来我的接纳度、适应性都得到提高,无意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晚上到家有点累,胃也不舒服,于是先躺床上休息。女儿看完电视就过趴来到我怀里,想和妈妈有一段亲密时光,满足孩子的需求,轻轻抱着孩子的额头贴着额头,心贴着心。我滋养孩子的同时,孩子我滋养了我。娘俩就这样亲密地抱着、聊着,话题一个挨一个,说到同学的妈妈孩子说:“其实做一个好妈妈只需要几点就行了,第一、在孩子面前有幽默感;第二、有耐心;第三、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从同学妈妈身上看到的东西,其实是孩子自己内在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很小、很低,简简单单几句话道出了孩子内心的渴望,她希望妈妈能幽默点,这样家庭气氛更轻松、更温馨。我是太过于一本正经的人,和孩子游戏互动的少,当然在孩子面前幽默的时候就更少,所以,孩子希望能有一个幽默、有趣的妈妈;她希望妈妈能有耐心,这个也是我最缺乏的,看到孩子学习、做事拖拉、磨蹭,没有好的态度去应对一切事情,就很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去吼孩子,甚至去打骂孩子。所以,孩子希望她的妈妈是有耐心的妈妈;孩子希望妈妈能多爱她一些,说明妈妈给的爱不够、陪伴孩子的不够。虽然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但是,陪伴的品质不高,自己给的爱很多时候可能不是孩子想要的爱,或者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多过于爱,让孩子看到爱的匮乏。
孩子的话语是她的心声,当孩子能把心声坦诚表露出来之后,妈妈能做的是去修正、去弥补。爱孩子要给她所需的、给她想要的爱。每个人成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未曾长大、受伤的小孩,那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爱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人母、为人父了,我们要让自己的孩子身心一致的成长,不再让孩子的心里也住一个受伤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