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在恐惧,你敢贪婪吗?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在群体里容易按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但值得记住的,只有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 爱默生


这是屠夫的第 197 篇原创,全文 23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巴菲特说:

别人贪婪我恐惧,

别人恐惧我贪婪。


刚过去的春节,我们见识了各种恐惧:抢口罩、抢大米、抢双黄连……

1月份的肺炎疫情,将众多机构此前的“一致性乐观”按在地上摩擦,投资市场也在恐惧。

但是,平时理性冷静的你,选择贪婪了吗?


如果能够冷静分析,坚守或买入,恭喜你,你已到达第2层思维

如果受到大众感染,惊恐地清仓,没关系,你只是和多数人一样。



01  恐慌会传染


经过2019年12月的连续上涨,元旦后积极看多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少机构的预期都一致地偏向乐观。

很不凑巧,一场新冠肺炎给春节蒙上了阴影,也将A股打落在地。

1月23日是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大跌2.75%,直接跌破了3000点。

经过春节几天的发酵,比A股早3天开市的港股最先受到冲击,恒生指数持续3天下跌,跌幅还不小。

(数据来源:雪球)


之后就是上周的情况:

周一跳空低开,当天沪深300大跌7.88%,上证指数直接跌穿2800点;

在「一跌到位」后连续4天小幅上涨,又将过度恐慌的空头们暴打了一顿

—— 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在没有遭遇恐慌时,每个投资者都很理智。

“恐慌容易出现超跌和错杀”,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可是恐慌会传染。


一片恐慌时,多数投资者会将上面的道理抛之脑后,转而加入割肉大军。

哲学家大卫·休谟概括得好:

理智是情感的奴隶。



02  “大家都这样”


恐慌的传染性,很大程度要归咎于从众心理。

“大家都这样”是一句能让人停止思考的借口,不止国内如此,国外也有 "everybody does it" 的说法。

还记得《别淹死在安全感泡沫里》吧?


试想一下:

大众悲观时跟着抛售,万一错了,不过是“和多数人一样”亏钱;

大众悲观时逆向买入,万一错了,我就成了被套的少数……

反过来也一样:

大众乐观时跟着抢购,万一错了,不过是“和多数人一样”亏钱;

大众乐观时逆向卖出,万一错了,我就成了踏空的少数……


畅销书作家采铜说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

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接受传染,再怎么差也“和多数人一样”,让人有安全感

可惜,能让你有安全感的做法,却帮不了你赚钱。

因为投资世界里,多数人负责亏钱,只有少数人赚钱。


这可不是屠夫的一家之言。

沃伦·巴菲特那句“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言犹在耳;

霍华德·马克斯是这个观点的坚定支持者,提倡“第2层次思维”;

全球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有着更精辟的总结:

要想表现优于大众,

行事必须异于大众。



03  选择性知觉


有第2层次思维,我们仍可能陷入“选择性知觉”的陷阱里。

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学习投资后,发现每天和投资相关的新闻变多了……

有朋友怀孕,上下班见到的孕妇好像也多了起来……

刚接触健身,逛街时看到有健身痕迹的人也多了……

其实都没多,只是你更容易感知到了。


选择性知觉是心理学上的概念,人们常说的“有色眼镜”和“屁股决定脑袋”都是它的具体表现。

它会影响我们对事实和信息的感知,让我们放大了一些信息,又忽略了一些信息。

拿当前的恐慌来说,选择性知觉会让我们不自觉地放大负面的事实,忽略正面的证据。


即便你充分了解正反两面信息,选择性知觉会驱使你以“虽然……但是”的句式,匆忙地作出判断。

假如今天出现10条消息,好坏各占一半。

恐慌的人群,会将乐观的消息放在「虽然」之后,将悲观的消息放在「但是」之后。

极端乐观时情况会反过来 ——

哪怕是完全相同的10条消息。


选择性知觉会麻痹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无法做出全面的判断。

就算熟读历史、将3大泡沫倒背如流,也抵不过一句“这次不一样”。

同样的,就算03年非典的市场数据了然在心,也抵不过一句“这次不一样”。


普通人会受“大家都这样”的影响,会受选择性知觉的干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 这是成功投资者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



04  独立思考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

个体的智力无论多高,加入群体后都会呈现低智化倾向。

为了融入群体,人会自动放弃作为个体时的一些智慧。


人们很容易呈现「抱团」的倾向,也就是:

和自己持有相同观点的人,越多越好。


还记得屠夫在《投资第一诫》里吐槽过的,那位天天报买入卖出的所谓“达人”么?

这种“走夜路大声唱歌”的姿态就是寻求抱团,热衷抄作业的人也是。

可惜在投资世界里,抱团没什么卵用,甚至有很大的副作用。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如是说:

如果数据正确,逻辑正确,

那么你就是正确的,

这和别人的观点无关。


在独立思考的问题上,格雷厄姆说得比较客气 (只说“无关”),实际交易比这残忍得多。

成功买进意味着有人卖出,成功卖出意味着有人买入。

我们的每一次交易,都有和我们观点相反的对·手·盘

对手盘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点好呢?

不言自明。


屠夫有一个更生动的比喻:

判断正确时,你就是一名屠夫。

与你同行的屠夫,越少越好,

任你宰杀的羊群,越多越好。


羊群多,屠夫少,一挥刀就是一条大羊腿;

羊群少,屠夫多,你可能要跟人抢肉吃了。

缺乏独立思考的羊群,才会盼望自己的同伴越多越好;

进场主动猎杀的屠夫,只会希望对立的羊群越多越好。



05  写在最后


春节期间,问号兄在知识星球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事后想想,自己的回答不够完整

对于半天候而言,一切按策略规则走,因为这是屠夫的「盾」。

对是进攻的「矛」,3000点以下的大跌确实是加仓的好机会。


但是,各位要注意进攻节奏,尽量用客观指标提前规划。

把「手枪点射」当成「机关枪扫射」是投资新手的常犯错误 ——

总担心“时不再来”,早早地把弹药打光,更好的机会到来时就只能干瞪眼了。


一位好友在去年接触指数基金定投,尝到甜头后一度想大笔加仓,生怕“以后一路涨上去就没机会了”。

屠夫提醒ta: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机会来临时的资金。

幸好ta最终忍住了冲动,留着大笔资金等待时机。

你看,时机不就来了吗?


不管目前是涨是跌,请各位记住:

今年第一季度业绩下滑

应当是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是什么黑天鹅


但股票和基金投资是在买未来,如果向好的趋势不变,就不必恐慌。

假如短视的羊群在1季报公布后再次恐惧,那将是又一次机会。


最后送上约翰·邓普顿爵士的一句名言:

血溅街头正是最佳的买入时机

—— 哪怕有些血是你自己的。

这句话,是屠夫在18年大跌时的座右铭,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