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20几岁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那一批,还在享受学生票。那时候,还没有人太注意眼角的纹路,但冷不丁的一声“叔叔(阿姨)好”却足以让人心里一哆嗦。
照照镜子,仔细查看一下,分明很年轻的容颜,怎么在孩子眼中,就已经如此年长?
都怪那小屁孩儿的爸爸妈妈不懂礼貌,明明就是哥哥(姐姐)嘛!
你看倪萍姐姐、小鹿姐姐、金龟子姐姐,她们明明都可以当妈了,大家不还是姐姐、姐姐的叫着,也没觉得尴尬呀。反而是阿姨,这样的称呼太让人受不了了。
2.
带着这样的心理,我们从未觉得自己年长。尤其是在父母家人眼中,我们简直就是未成年的孩子,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嘱咐你在校园中别早恋。
对了,是的!父母会对一个20几岁的年轻人,叮嘱别“早恋”。
就是因为太听从父母的话,从没怎么练过“恋爱”的人,出了大学校园的门,却被爸妈逼着相亲。
想想当年还对爱情满怀幻想,如今却仿佛菜市场上即将剩下的菜,标好了价钱,只等着交换。
曾经也对相亲无比的反感,但看看工作周边的人,却也无可奈何。圈子太小,相亲也算是认识人的一个途径。
待到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开始谈婚论嫁,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3.
新婚燕尔,除了你侬我侬,两个人还少不了各方面的磨合。在一起经历琐碎的同时,责任感也油然而生。
这时,当生活安定,一切向好的时候,我们开始害怕变老。
是的,我开始注意身体,希望能够健康的陪伴家人,陪伴我最爱的家人。
然而,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你在照镜子的时候,会发现,你的眼神中,那种安定与韵味,是岁月积淀带来的。小孩子再叫自己叔叔阿姨,也欣然受用,不再尴尬。
但是,我们面对父母,还是不知道怎样抚慰他们日渐的衰老。
近日,读了一本拉姆·达斯的书——《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心情豁然开朗。
是呀!人生的每一天,都在更近地接近衰老,然而我们却从未仔细思考,如何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
尽管,我们羡慕那些电视剧里长生不老的神仙,但我们都知道那是假的。对于老的畏惧,我们从未减少。
4.
老去既不是普通的活着,也不是垂垂将死。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拉姆·达斯如此说。
那么到底什么是“老”呢?
如今这个信息社会,老年人仿佛一切都过时了,整个新闻报道反映出来的老人,也都是可怜兮兮的样子,养老成了社会的一种负担。
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曾经传统社会时期,老年人的意义。
那些岁月,信息还不是很发达。我们的很多经验,都来源于老年人的口传心授。老年人拥有丰富的经验,是智慧的象征。
但这些,都被现在的爆炸式信息所取代。大家仿佛觉得,与其听老人言,不如自己去搜索信息,去学习。
这就是“尊老文化”的没落。
当然,我们中国民族自古以来的尊老爱幼的传统,还是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尽管如此,老年人还是觉得危机重重,并不快乐。
5.
人们唯一恐惧的,其实就是恐惧本身。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拉姆·达斯如是说。
是的,我们害怕自己生病,我们害怕不再有年轻人的生机勃勃而令人厌恶,我们害怕自己行动迟缓、思维迟钝,我们害怕老年痴呆,我们害怕疾病带来的疼痛,我们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落伍者,我们害怕生活无法自理而过于依赖别人……
总之,在我们意识到责任的那一刻,直到我们真的老去的那个瞬间,我们都处在无尽的担忧中。
这种担忧,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也能够看到。
害怕自己不够努力,害怕自己被淘汰,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一切,都是焦虑。
因为我们从未选择过直接面对。
6.
老去和老去带来的困境,是一个大好的学习机会。但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此刻和将来,或者将来的将来,心灵上的那一份恬静。
这是《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这本书,对于学习“老”的一个思考。
心境好的日子里,生与死都一样令我神往。
“老”在这里,就不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上升到了一个哲学问题。
在这本书中,关于如何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拉姆给出了他的看法。
学会成为一个懂得依赖的人。
我们这一生,都在学习独立。但是到了老年,我们也该懂得学会依赖。这会让你的心境更平和,更恬静。权利和地位早晚会失去,有些东西,要懂得放弃。
即使退休,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观念。而有些,不如在恰当的时候放弃。这是一种智慧。言行不一是老年人的福利。
除了公交车免票这一类,老年人的福利还有很多。学会利用这些福利,也让生活充满乐趣。不自寻烦恼,一次只做一件事。
你全神贯注于现在而“忘记时间”,会发现一个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世界,这个世界一直在等着你去发现,只不过你被时间蒙住了双眼。现在一刻是通向永恒的大门。
end.
尽管我们还没有老到如此的地步,但我依然要建议你,放下担忧。
过分焦虑并不有助于你的当下。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美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能活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那本《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还是期待着你的阅读。它仿佛一位智慧哲人,在向你诉说“老”的智慧。
文|升腾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