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活中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打断,早晨到了单位,先去打了杯水,准备开始工作。突然发现来了封邮件,赶紧处理下邮件,刚开始没多久,同事又叫着你一起开会。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不该做的杂事做了一堆,而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做。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全部一起做了。
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也经常有呢?
生活中杂乱的事情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焦虑,很努力的一天,但是却不知道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特别的时间管理书,叫《每天最重要的两个小时》,感觉很受启发。
想要实现高效,关键在于按照我们的生理节奏来进行工作。身体的状态处于顶峰时,工作效率就高,反之,工作效率就会比较低。
身体在不同的时间段状态不同,有的人是夜猫子型,到了晚上才开始兴奋,有的人是白天工作型,找到适合自己的兴奋时间段很重要。
一般来说,早晨刚起床的时候经理最充沛,大概可以保持2个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想集中精力就不太容易了。中午吃过饭后血液会流向胃里消化食物,容易昏昏欲睡,但是如果进行短时间的午休,就会重新恢复活力。
书中通过五个策略来让你状态可控,创造出两小时的巅峰时刻,在这个时间里,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处理杂事,让你的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
第一点,关注停顿点
做完一件事之后停一下,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这个时间空隙就是停顿点。回想一下刚才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可以改进,哪里可以提高,防止自己被工作的惯性带着跑
第二点,管理心理能量
脑力和体力一样也是会波动的,一方面会随着时间波动,一方面根据你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来波动。要根据自己大脑的状态选择相应难度的工作。所以要先把困难的、费脑的事情搞定,之后做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作者的一位朋友如果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会议,他从前一天晚上就会开始有意识的让自己进入到这种尽量少做选择的状态里,比如第二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早饭都提前准备好,当然也会尽量不看手机,脑子里面只是去酝酿会议的内容,不断的模拟,第二天的状态通常都会非常的好,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自信和有活力。
第三点,理解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并是一种缺陷,是大脑本身的特点,分心是带给我们创造力的基本机制。
作者提到的一种应对走神的方法,那就是主动走神。听起来很荒诞,但是却很实用。现在时间管理中倡导的很多工作方法,如番茄工作法,就是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其实采取的就是主动走神的方法。
第四点,掌控饮食和运动
轻量运动可以促进思维活跃。为什么很多人就是坚持不了运动,是因为我们对运动的期望抱的太高。还有一点是有策略的饮食,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但直接吃太多的糖会让你变迟钝。
第五点,让环境为你服务
环境的影响因素一种是噪音,另一种是光线。意外出现的声音都算噪音,蓝白光的照射下逻辑分析能力,思维的敏捷度会增高,昏暗的灯光对创造力有好处。
最后,也要记得管住自己的嘴。作者提到,如果你需要迅速提高脑力,一份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零食也许能帮助你在15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如果想要保持这种状态超过15分钟,千万不要碰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探讨关于为什么外国人不午休也会保持良好的精力,结果与饮食有关,下篇文章我们再讨论。
其实时间管理的秘诀不在于分秒必争,它的秘诀在于“沉浸”二字,尊重你正在做的事情,享受你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对待你正在做的事情的一种状态,它里面包含着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的预期。
我是灵姗,90后小小研究僧,自我成长探索者。
每周带给你两篇新文章:阅读笔记 | 成长思考 | 时间管理 | 效率软件,点击蓝字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