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乐乐说要我们6月1号陪他过儿童节,我告诉他,我和妈妈5月31号—6月4号在上海参加“非暴力沟通”的课程,这次课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舍不得缺席一天,一方面是心疼钱,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轻松完整地参与学习。可是,乐乐依旧带着强烈的情绪告诉我们:“你们必须6月1号回来陪我过儿童节!”我们倾听了他的感受和需求,了解到他是希望能获得节目的仪式感。后来我们一起“第三法”(P.E.T.里解决需求冲突的方法,分为6个步骤)找到了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把今天提前当作儿童节,买一个蛋糕,爸爸妈妈每人送他一个礼物,还有一起陪他1小时。
如果我把“你们必须6月1号回来陪我过儿童节”解读为他是一个不懂事、不体谅他人的孩子,那我几乎必然会拿起我为人父母的权威来“教育”他,“战争”一触即发,或许我会赢得这场“战争”,但是我一定输了关系、输了亲情。
就像《父母效能训练》的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言:冲突是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时刻——它是对这种关系健康程度的检测,它是既有可能削弱也有可能增强这段关系的危机,它是有可能带来持久的怨恨、郁积的敌意、心中的伤疤的重要事件。冲突可以使人们疏远,也可以使他们亲近并结为更为紧密的联盟,冲突包含破坏的种子,也可能是更为团结的种子。[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