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营养和婴幼儿饮食指导
乳母营养
哺乳期间母亲饮食的重要性:对婴儿 母亲的饮食营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母乳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微量营养素。对母亲 良好饮食维系母体健康。当营养不足时,一般的规律是先“牺牲”母亲以确保婴儿的营养供应,例如钙、维生素等。近期影响:促进产后子宫恢复;避免发生乳房肿胀和乳腺炎;延长恢复排卵的时间间隔。远期影响:哺乳与肥胖(obesity)的关系;哺乳不骨质疏松(osteoporotic) 的关系;哺乳与乳腺癌(breast cancer) 的关系。
哺乳妇女需要更多的营养:1.分泌乳汁;哺育婴儿;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的营养素损耗;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和重建。2.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的膳食。3.通过乳汁的口感和气味,潜移默化地影响较大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
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内容:1.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2.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3. 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4.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5.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科学依据:1.乳母每天日需增加优质蛋白质25g,钙200mg,碘120μg ,维生素A600μgRAE。2.哺乳有利于乳母健康。3.营养充足均衡有利于保证乳汁的质和量及持续母乳喂养。4.心情舒畅、充足睡眠、多喝汤水有利于乳汁分泌。5.坚持哺乳和适当运动有利于体重恢复。6.吸烟和饮酒可对子代产生不良影响。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1. 每天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的鱼、禽、蛋、瘦肉(每天总量为220 g),必要时可部分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2. 每天比孕前增饮200 ml的牛奶,使饮奶总量达到每日400~500 ml。3. 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 g猪肝,或总量40 g鸡肝)。4. 至少每周摄入1次海鱼、海带、紫菜、贝类等海产品。5. 采用加碘盐烹调食物。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1. 产褥期膳食应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无特殊食物禁忌。2. 产褥期每天应吃肉、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但不应过量。吃各种各样蔬菜水果,保证每天摄入蔬菜500 g。3. 保证整个哺乳期的营养充足和均衡以持续进行母乳喂养。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1.家人应充分关心乳母,帮助其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2.乳母应生活规律,每日保证8 h以上睡眠时间。3. 乳母每日需水量应比一般人增加500~1 000 ml,每餐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1. 产后2 d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2. 产后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3.有氧运劢从每天15 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 min,每周坚持4~5次。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1. 乳母忌吸烟饮酒,并防止母亲及婴儿吸入二手烟。2. 乳母应避免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以免摄入过多咖啡因。
乳母一天的推荐摄入量:1.谷类250~300 g,薯类75 g,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2.蔬菜类500 g,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3.水果类200~400 g;4.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每天总量为220 g;为保证维生素A的供给,建议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 g猪肝,或总量40 g鸡肝。5.牛奶400~500 ml;6.大豆类25 g,坚果10 g;7.烹调油25 g,食盐不超过6 g
月子餐的整体安排:有些产妇在分娩后的最初1~2 天感到疲劳无力或肠胃功能较差,可选择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面片、挂面、馄饨、粥、蒸或煮的鸡蛋及煮烂的肉菜,之后就可过渡到正常膳食。剖宫产,术后约24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应再给予流食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含大量蔗糖等胀气的食物;情况好转后给予半流食1、2天,再转为普通膳食。产褥期可比平时多吃些鸡蛋、禽肉类、鱼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以保证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并促进乳汁分泌,但不应过量。还必须重视蔬菜(500 g/d)水果的摄入。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无特殊食物禁忌。
增加母乳的办法:愉悦心情,树立信心。家人应充分关心乳母,帮助其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尽早开奶,频繁吸允。分娩后开奶越早越好;坚持频繁吸吮(24 h内至少10次);吸吮时将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同时含入婴儿口中,让婴儿吸吮时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合理营养,多喝汤水。每天应多喝水,还要多吃流质的食物如鸡汤、鲜鱼汤、猪蹄汤、排骨汤、菜汤、豆腐汤等,每餐都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有调查显示大豆、花生以及各种肉类,如猪腿、猪排骨或猪尾煮汤、鲫鱼汤、黄花菜鸡汤、醋与猪蹄或鸡蛋煮汤等,均能促进乳汁分泌。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哺乳期如何科学饮汤:产妇多喝汤水是对的!但汤水的营养密度不高,过量喝汤会影响其他食物如主食和肉类等的摄取。首先,餐前不宜喝太多汤。可在餐前喝半碗至一碗汤,待到八九成饱后再喝一碗汤。第二,喝汤的同时要吃肉。该连肉带汤一起吃。第三,不宜喝多油浓汤。宜选择一些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鱼类、瘦肉、去皮的禽类、瘦排骨等,也可喝蛋花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及米汤等。第四,加入“补血”食材,如红枣、红糖、猪肝等,还可加入对催乳有帮助的食材,如子鸡、黄豆、猪蹄、花生、木瓜等。
优质蛋白质可增进乳汁的质与量:乳母膳食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泌乳有明显影响。营养状况良好的乳母,每天泌乳量在800ml以上,但当蛋白质不能量摄入量降低时,泌乳量可减少到正常的40%~~50%。如果乳母的膳食蛋白质质量差,摄入量又不足时,还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故应供给乳母足量、优质的蛋白质(增加25g/d)。促进乳汁分泌的成分:1.液体最有效: 水、粥 汤、低脂奶 饮品。2.蛋白质有效: 蛋类、瘦肉类 鱼虾、奶类 大豆制品。3.脂肪可疑: 猪蹄、排骨浓汤、煎蛋、花生。促进乳汁分泌四多:多吸吮:频繁喂、吸奶器。多液体:白水、奶、粥、清汤。多蛋白:肉蛋奶、大豆制品。多休息:不熬夜、轻体力。注意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周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
坚持哺乳和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预防产后肥胖:大多数妇女生育后,体重都会较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产后体重滞留是导致女性远期肥胖的主要因素。产后体重滞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哺乳(包括哺乳时间、频次等)、体力活动、睡眠时间、营养膳食因素等与其密切相关。产后运动:顺产产后2 天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剖宫产要看情况);产后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从每天15 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 分钟,每周坚持4~5次。不会影响乳汁分泌,且可促进乳母心血管健康。要纠正“坐月子”期间多吃少动的传统观念,应尽早开始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做产后健身操,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产妇运动也要注意把握适宜的运动量和强度。产后过多做家务、每天日卧床休息时间过短将会导致子宫复原不良,产后过早负重和疲劳过度将会引起腰背关节酸痛、子宫脱垂。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按适宜的运动方式进行适当强度的身体活动和锻炼。
婴幼儿喂养指南
婴儿营养需要及膳食指南
婴儿:1.小龄婴儿(6个月以内)只需要奶【纯母乳】,2.大龄婴儿(4—6个月以上)需另加辅食【600~800mg奶+辅食】,6个月以内婴儿癿营养需要量是根据母乳含量确定的。中国营养学会《0-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2016)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3. 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关键推荐】•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生后体重下降只要≤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3天能量储备)•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关键推荐】•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癿生活习惯。【关键推荐】•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关键推荐】•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关键推荐】1.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2.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a 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b 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c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3.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关键推荐】•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2016):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2. 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3.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4. 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5.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6.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婴儿满6月龄后仍需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戒配方奶以外癿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癿补充。
2.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随母乳量减少,逐渐增加辅食量。首先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每次只引入一种新的食物,逐步达到食物多样化。辅食应适量添加植物油。
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耐心喂养,鼓励迚食,但决不强迫喂养。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进餐时不看电规、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进餐时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顺应喂养(responsive feeding)是在顺应养育(responsive parenting)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癿婴幼儿喂养模式。顺应喂养要求:父母应负责准备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并根据婴幼儿需要及时提供;父母应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父母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意愿,耐心鼓励,但决不能强迫喂养。
4.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 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 追求健康生长, 体重、身长是反映婴幼儿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
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自然、最本能、最理想、最佳的食品)
母乳癿优势:1.营养素全面、丰富、比例合适、易吸收利用(可模拟);2.增强婴儿克疫力(不可模拟) ①抗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克疫球蛋白A(SIgA)【IgG×】 ②乳铁蛋白、溶菌酶、双歧因子等;3.母乳中的激素和生长因子;4.有利于亲子间情感交流,这种交流对孩子 智力发育及人格形成非常重要。5.安全、方便、经济、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
母乳喂养,纯母乳,0~6岁婴儿应纯母乳喂养。之后添加辅食,并保持母乳喂养至2周岁。不能母乳喂养时,首选配方奶粉喂养。按需哺乳,定期监测婴儿生长发育 (体重)。WHO《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即除母乳之外不喂给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甚至不喂水。但可以喂给维生素补充剂。,母乳保存,放至干净的容器或特备的“乳袋”,妥善保存在冰箱或冰包中。母乳食用前用温水加热至40℃左右。母乳喂养的特殊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定时喂奶,且更频繁,【强化喂养】母乳营养补充剂 (蛋白质、钙、磷、镁、钠、铜、锌和维生素)。双胞胎:先期轮流喂,后期同时喂。
维生素D补充,婴幼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尽量暴露身体部位。VitD补充: 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VitD 400 IU/d(10 μg/d)。早产儿、双胎儿 生后即应补充VitD 800IU/d(20μg/d),3个月后改为400I U/d(10 μg/d)。正常足月出生后 6个 月内不用补充钙剂。
母乳喂养,乳量不足:1.体重增长不足,生长曲线平缓甚至下降, 尤其新生儿期体重增长低于600克;2.尿量每天少于6次;3.吸吮时不能闻及吞咽声;4.每次哺乳后常哭闹不能安静入睡,或睡眠时间小于1小时(新生儿除外)。不要轻易放弃母乳喂养,可在每次哺乳后用配方奶补充母乳不足。母乳喂养,溢奶(漾奶),发生原因:小婴儿胃容量较小,呈水平位置,贲门括约肌松弛。喂养方法不当导致吞入气体过多或过度喂养。缓解方法:喂奶后宜将婴儿头靠在母亲肩上竖直抱起,轻拍背部,可帮助排出吞入空气而预防溢奶。婴儿睡眠时宜仰卧卧位,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若婴儿溢奶严重,或体重增长不良,应及时就医。
奶粉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配方奶粉/婴幼儿配方食品指以乳类及乳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有时也以大豆及大豆蛋白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或其他成分,加工制成的液态或粉状产品。配方奶粉的分类:1.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 0~6月龄;2.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3.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GB 25596-2010】 ❶无乳糖配方或低乳糖配方,适用于乳糖不耐受婴儿 ❷蛋白部分水解配方,适用于乳蛋白过敏高风险婴儿【预防性使用】 ❸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适用于食物蛋白过敏婴儿 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❺母乳营养补充剂,适用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 ❻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适用于氨基酸代谢障碍婴儿,如KPU(苯丙酮尿症)。
奶粉喂养,次数,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3个月后婴儿可建立自己的进食规律,此时应开始定时喂养, 每3~4小时一次,约6次/日。允许每次奶量有波动, 避免采取不当方法刻板要求婴儿摄入固定的奶量。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出生体重<1500g、出生后病情危重或并发症多,或体重增长缓慢(<25g/d),进行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强化喂养至校正6月龄,个别延长至1周岁)。出生体重1500~2000g、没有并发症或体重增长>25g/d,进行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强化喂养至校正3月龄)。出生体重≥ 2000 g,无并发症,且体重增长>25g/d,母乳喂养、普通婴儿配方奶。体重增长缓慢的选择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粉。添加辅食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月龄,不迟于校正月龄6月龄。
辅食添加
辅助食品(辅食)基本概念,婴幼儿除奶类之外癿食品。大多为泥糊状。也被称为“转奶期食品”或“断奶食品”、“离乳食品”。添加辅食的意义,从奶类到固体食物的逐渐过渡!1.补充母乳或其他奶类营养不足;2.适应、锻炼胃肠道消化机能;3.促进神经活动及神经系统发育;4.满足心理需要、培养饮食习惯。
1.补充母乳或其他奶类营养不足,6个月(7公斤)婴儿,每天需要能量665千卡,母乳一日最大分泌量800毫升,提供能量560千卡。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DHA等,随着婴儿体重增加,母乳(每日最大值800毫升)中的多种营养素不能满足宝宝需要。
2.适应、锻炼胃肠道消化机能,↑唾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消化酶活性;↑咀嚼和吞咽能力, ↑乳牙发育,↑胃肠蠕动。①适应宝宝的消化能力,循序! ②锻炼宝宝的消化能力,渐进! ③泥糊状是起点,固体是目标。 ④稍硬的食物,如磨牙饼。
3.促进神经活动及神经系统发育:味觉(舌):尝各种味道;嗅觉(鼻):闻各种气味;视觉(眼):看各种颜色;听觉(耳):听不同声音;触觉(手):手眼协调,使用工具,“手指食物”,本体感觉(身体):精细动作;心理感受:喜怒哀乐、满足感、反抗等。
4.满足心理需要、培养饮食习惯,是宝宝迈向独立的第一步、转折点、里程碑!学习使用匙、杯、碗等食具,停止母乳或奶瓶吸允。接触、尝试、感受成人食品,偏食、挑食几率小。
何时开始添加辅食?体重达出生体重的2倍(足月儿);能控制头部和上身(会坐);24小时吃1000毫升配方奶或母乳还不饱;一次喝250毫升奶,但不到4小时又饿了;有想吃东西的行为(抓、抢、塞、试吃),伸舌反射已经消失。
第一次添加辅食选什么?专用婴儿米粉是最佳选择!1.蛋黄;2.米粥 米粥+含铁强化剂(营养包);3.果汁、蔬菜汁 菜泥果泥;4.维生素D或维生素AD,自出生后2周即开始补充。
辅食添加的原则(2016指南):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秲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关于添加辅食的顺序,2000年时,美国儿科学会(AAP)根据“与家意见”,建议过敏风险较高的婴儿避免过早接触高敏感类食物(推迟摄入鸡蛋、花生、海鲜等其他易致敏食物)。2008年,根据最新的临床数据,AAP承认,为了预防过敏而延后接触高过敏类食物是没有根据的。国内一些育儿书籍中依然充斥着“添加辅食癿科学顺序”、“蛋黄要8个月加,蛋清要1岁加”、“先吃黄色蔬果,再吃绿色蔬果”等看似非常科学的理论。2013年12月,加拿大儿科协会(CPS)发表立场声明指出:婴儿半岁后应该尽快开始添加各种辅食,包括高过敏性食物。推迟添加花生酱、鸡蛋或鱼等食物不但不会降低,反而可能增高宝宝过敏的风险。
7~24月龄婴儿癿进食量(指南2016)
【7~9月】:奶量600 ml以上 强化铁的婴儿米粉优先, 逐渐达到每天1个蛋黄或鸡蛋(先蛋黄后蛋清)+50 g肉禽鱼(鸡蛋过敏则增加肉类30g), 其他谷物类、蔬菜、水果的添加量根据婴儿需要而定。 加5~10 g油脂,推荐亚麻籽油、核桃油等。【10~12月】:奶量600 ml 1个鸡蛋+50 g肉禽鱼; 一定量的谷物类;蔬菜、水果的量以婴儿需要而定。 特别建议“手抓食物”。【13~24月】奶量500 ml 1个鸡蛋+50~75 g肉禽鱼, 每天50~100 g的谷物类, 蔬菜、水果的量仍然以幼儿需要而定。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仍然建议幼儿配方奶作为补充,可引入少量鲜牛奶、酸奶、奶酪等。学习自主进食,并逐渐适应家庭的日常饮食。
辅食制作的注意事项【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2012】:可在进食后再饮奶,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 引入的食物不应影响总奶量600~800ml;食物清淡,无盐,少糖、油;不食用蜂蜜水或糖水,尽量不喝果汁。
小结:如何识别正宗癿婴儿辅食,1.看产品标准号: GB 10769—2010 (谷类); GB 10770—2010(肉泥、菜泥、果汁等)。2.看蛋白质含量: ①谷类≥0.33g/100kJ(1.4g/100kcal) ②肉类≥ 1.7g/100kJ ③肉类+蔬果≥ 0.7g/100kJ ④果蔬 不限。3.尽量选不加盐,不加糖,不用香精、色素、防腐剂。以下食品也不宜作为辅助食品:奶片、菜底、菜汤(盐多、调味品多)、火腿肠(亚硝酸盐)、糖或甜食,如饼干、八宝粥(糖多)、糕点(较多添加剂)、果汁饮料、乳饮料等(无营养)、肉汤、鸡汤(无营养)。
体格发育评价
标准曲线图:标准曲线图的绘制方法 1.标准差法(Z评分法,适用于正态分布) 2.百分位数法(更常用),标准曲线图的基础数据: 1.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 2.中国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如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収育调查数据)。标准曲线图癿使用方法,把某一儿童的体重(或身高)按月龄(戒年龄)测量的数据标示在标准曲线图上,并连接成曲线。根据所绘制的曲线观察该儿童生长发育动态情况(曲线走向)。与所确定的标准(中等、上等、下等的分级方法见下)相比,评价该位儿童属于何种生长发育水平。
Z评分法/标准差评分法:评价结论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 Z评分<-2)严重迟缓(<-3)。低体重(年龄别体重 Z评分<-2)严重不足(<-3)。 消瘦(身高别体重Z评分<-2)/严重消瘦(<-3)。公式: Z评分=(实测数据-中位数)÷标准差 (中位数和标准差均来自参考标准)
婴幼儿常见疾病
常见饮食相关疾病: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缺铁性贫血、佝偻病、超重/肥胖(过度喂养)、湿疹/食物过敏、便秘/腹泻。
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
查找病因: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干预: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管理:(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与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
预防: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迚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儿童应及时治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评估指标:1.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110 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约4%】;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3.进行铁代谢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贫血程度判断:Hb值90~109g/L为轻度,60~89 g/L为中度,60 g/L为重度。
查找病因:1.早产、双胎或多胎、胎儿失血和妊娠期母亲贫血,导致先天铁储备不足。2.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导致铁摄入量不足。3.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4.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增大。5.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
干预进行铁剂治疗:按元素铁计,每日补充铁1~2 mg/kg,餐间服用,分2~3次口服,每日总剂量不超过30 mg。同时口服维生素C。常用铁剂及其含铁量,即每1 mg元素铁相当于:硫酸亚铁5mg、葡萄糖酸亚铁8mg、乳酸亚铁5mg、柠檬酸铁铵5mg或富马酸亚铁3mg。口服铁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疼、便秘、大便颜色发黑、腹泻等副作用。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可改用间歇性补铁的方法[补充元素铁1~2 mg/(kg·次),每周l~2次或每日1次],待副作用减轻后,再逐步加至常用量。餐间服用铁剂,可缓解胃肠道副作用。疗程:应在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疗效标准:补充铁剂2周后Hb值开始上升,4周后Hb值应上升10~20 g/L及以上。干预饮食治疗:合理喂养,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也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VitB12)等微量营养素。
预防饮食调整及铁剂补充:孕妇:应加强营养,摄入富含铁的食物。从妊娠第3个月开始,按元素铁60 mg/d口朋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400 ug/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分娩时延迟脐带结扎2~3分钟,可增加婴儿铁储备。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4周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2 mg/kg元素铁,直至1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4月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1 mg/kg元素铁;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幼儿: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多提供富含铁食物,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纠正儿童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评估及分期:1.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发。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2.活动期,骨骼体征: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形腿等。血生化: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 mm。3.恢复期,症状体征: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血生化: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 mm。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枕秃不是诊断佝偻病的指征:宝宝整天躺床上,脑袋跟枕头接触的地方,出汗后就头皮发痒,又没法用手抓,只能通过左右摇晃头部的动作来挠痒。摩擦引起枕秃。床上宝宝左右看时,用头部移动来代替眼球移动,摩擦引起枕秃。枕部胎发(无髓)脱落较迟,是生理现象。肋缘外翻不是诊断佝偻病的指征:婴儿腹部明显膨隆,高于胸部,会向上轻度挤压胸廓,造成肋缘轻度外翻。随婴儿长大,腹部相对膨隆现象消失,肋缘会恢复正常状态。
查找病因:1.围生期储存不足:孕妇和乳母维生素D(VitD)不足、早产、双胎或多胎。2.日光照射不足:室外活动少、高层建筑物阻挡、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冬季、高纬度(黄河以北)地区。3.生长过快:生长发育速度过快的婴幼儿,VitD相对不足。4.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肾疾病。
干预VitD治疗:活动期佝偻病儿童建议口服VitD治疗,剂量为 800 IU/d(20 μg/d)连服3~4个月或2000~4000 IU/d(50~100 μg/d)连服1个月,之后改为400 IU/d(10 μg/d)。口服困难或腹泻等影响吸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一次性肌注VitD 15~30万IU(3.75~7.5 mg)。若治疗后上述指征改善,1~3个月后口服VitD 400IU/d(10 μg/d)维持。大剂量治疗中应监测血生化指标,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
干预其他治疗:1.户外活动:在日光充足、温度适宜时每天活动1~2小时,充分暴露皮肤。2.钙剂补充:乳类是婴幼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乳量充足的足月儿可不额外补充钙剂。膳食中钙摄入不足者,可适当补充钙剂。3.加强营养:应注意多种营养素的补充。
预防:母亲,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冬春季的妇女宜适当补充VitD 400~1000IU/d(10~25μg/d),以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生。使用VitAD制剂应避克VitA中毒,VitA摄入量<1万IU/d。婴幼儿,1婴儿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 h,尽量暴露身体部位。 2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补充VitD 400 IU/d(10 μg/d)。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 800IU/d(20μg/d),3个月后改为400I U/d(10 μg/d)。
超重/肥胖
评估及分度:超重: 体重/身长(身高)≥M+1SD 或体质指数/年龄(BMI/年龄)≥M+1SD。肥胖: 体重/身长(身高)≥M+2SD, 或BMI/年龄≥M+2SD。查找病因: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
干预婴儿期:孕期合理营养,保持孕期体重正常增长,避克巨大儿或低出生体重。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在合理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控制超重/肥胖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无需采取减重措施。监测体重、身长的增长和发育状况,强调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喂养。避免低出生体重儿过度追赶生长。干预幼儿期:每月测量一次体重,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长,监测体格生长情况,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不能使用饥饿、药物等影响儿童健康的减重措施。采用行为疗法改发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尽量不看电视或电子媒体。干预学龄前期:开展有关儿童超重/肥胖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尽量少看电规或电子媒体。每季度进行一次体格发育评价,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医学评价:危险因素:对筛查为肥胖癿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下列任何一项指标呈阳性者为高危肥胖儿童。 1.家族史:过度进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2.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3.出生史:低出生体重或巨大儿。 4.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1年中增加≥2.0。合并症:根据儿童肥胖严重程度、病史和体征,酌情选择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等合并症。
湿疹与食物过敏
病因:特应性皮炎,通常指湿疹,在全美儿童中发病率为10%,是一种易复发、易瘙痒、炎症性的长期皮肤病,会对宝宝本人的体感和全家人的护理产生极大影响。湿疹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皮肤屏障、环境诱因、免疫失调等等。食物过敏的原因被过分夸大了,虽然食物过敏跟湿疹有所联系,但通常并不是湿疹产生的主要原因。
治疗:疹应该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治疗。沐浴和保湿是肌肤保养的基础,首选治疗方案是正确使用局部激素类药品,其次再使用局部调节免疫类药品。冷湿敷疗法只有在出现严重斑点时才使用。有的家长需要给宝宝持续、间歇性地使用含激素和调节免疫的药物以控制湿疹。间歇性使用外用抗生素类药品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如果发生了感染,可以使用外用或者口服抗生素。反复感染的小朋友可以尝试漂白浴。【漂白粉泡浴是美国国家湿疹协会(NEA)推荐的治疗方案,适用于中重度湿疹,利用漂白粉中的杀菌成分来控制皮肤表面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避免发生感染】。口服抗组胺药物有利于缓解皮肤瘙痒。权威儿科杂志《Pediatrics》2014年12月刊,美国儿科学会(AAP)这篇针对湿疹的指导对家庭医生来说非常好,对皮肤的护理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但家长常常难以操作,因为家长更倾向于抽血化验、过敏测试、皮肤活检等方法急于把孩子“治好”。事实上,湿疹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遵医嘱持续护理,这一点需要父母和儿童看护人了解并坚持下去。
湿疹与食物过敏:湿疹和食物过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但可能被过分强调。超过90%的父母错误地认为食物过敏是孩子皮肤问题的唯一或主要原因。过分强调食物过敏会导致饮食被限制,出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如蛋白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缺失);还会误导父母的治疗方向,反而忽规了皮肤治疗。真正由食物引发的湿疹是少见的。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导致的皮肤症状包括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反应,或在某些情况下,加重湿疹的症状。对于食物过敏加重湿疹的情况,这些反应通常是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在进食后2-6小时。
湿疹是由过敏引起的吗?否,湿疹不是由特异性过敏导致的。湿疹患儿都具有过度敏感的皮肤,这种皮肤会对多种与皮肤表面接触的物质反应。不可能真得找到一种、两种或三种能导致孩子湿疹的过敏原。并且,去除孩子周围环境中"可疑的过敏原"时,并不能改善湿疹的病情。虽然许多人坚信是过敏导致了湿疹,但这仅是他们的盲从,而并未被科学研究所证实。
孩子长大后,湿疹会好吗?儿童过度敏感的皮肤状态可能会延续到十几岁。大部分儿童的湿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不同儿童,湿疹好转的年龄,是不一样的,许多孩子5岁时会出现明显改善,大部分孩子在十几岁时可能还偶尔会有些症状。仅仅小部分人,一直到成年期都会有严重的湿疹。
“过敏原测试”是否有助于湿疹的诊治?否。有湿疹的孩子往往在皮肤过敏原测试时会显示出多种阳性反应,但这对治疗帮助不大。血液过敏原测试同样没有什么价值。
湿疹儿童需要保湿:湿疹儿童因有敏感皮肤,需要每天进行保湿。保湿措施可以避免皮肤干燥,保持皮肤光滑,也能明显减少皮肤瘙痒、皮肤发红。保湿剂和润肤剂产品能使皮肤保持滋润、柔软,能恢复皮肤的弹性和柔韧性,有助于减少瘙痒及抓痕,保湿润肤剂是安全的,应该作为第一线治疗方案,经常外用。每天最多洗一次澡。使用温和保湿肥皂如dove(多芬),或肥皂替代物如Cetaphil(丝塔芙)。
湿疹与婴儿喂养:若因湿疹断母乳喂养是非常不恰当的决定。母乳喂养儿有严重湿疹,应限制妈妈饮食,从牛奶、鸡蛋、海鲜开始,逐渐寻找引起过敏的原因。若选用配方粉,应选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而不是部分水解配方。益生菌确实能治疗过敏,但应注意益生菌制剂不能含牛奶、鸡蛋等可能引起过敏的添加成分。
不是湿疹是热疹。头、面、颈部小米粒大小、有些透明、有些发红的疹子是汗疱疹,与捂热有关。孩子哭闹,穿盖较多或室温偏高所致。婴儿身上,特别是面部易出疹。不是所有皮疹都是湿疹。湿疹是脱屑、裂口、渗出、奇痒的一类皮疹,多与过敏相关。不是湿疹是婴儿痤疮:婴儿面部的白色小疙瘩,生后3-4周,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小疙瘩样的丑疹常附着于婴儿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原因是胎儿时期经胎盘传至婴儿体内的母体激素水平开始下降所致。随婴儿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降低,皮肤就会迸发出婴儿痤疮。不需任何治疗。复杂情况:湿疹+热疹,捂热引发的热疹和湿疹引发的渗出交织。建议用温水清洗脸部后,涂上含有激素+抗生素+润肤等成分的药膏。同时,一定不要给孩子捂得过厚; 还有每天必须用温水洗脸,并保持皮肤干爽; 再有,是否考虑配方粉过敏。 若母乳喂养儿,母亲应停牛奶及含奶食物。
食物过敏:对儿童,食物过敏诊断的金标准是“食物回避+激发试验”。当进食某种食物后,身体出现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不适,停止进食后明显好转或消失,再次进食后又出现。世界过敏学会(WAO)明确指出“食物不耐受”不能诊断食物过敏。食物过敏的症状,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导致的皮肤症状包括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接触反应,或在某些情况下,加重湿疹的症状。喝奶粉就吐,就是不舒服的表现,应考虑过敏。消化道过敏的最初阶段是口过敏症—进食后咽部充血、水肿。婴儿自我保护动作就是快速呕吐。
牛奶蛋白质过敏:进食配方粉后出现湿疹+腹泻,应考虑牛奶过敏。羊奶与牛奶的蛋白相似率达92%,很难解决牛奶过敏问题。应将配方粉换成氨基酸\深度水解配方。部分水解配方不能治疗过敏,只作为预防过敏用。
湿疹与食物过敏:湿疹不一定由过敏所致,与皮肤发育不成熟、环境干燥等诸有关。只有反复出现的严重湿疹,才考虑可能与过敏有关。如果是母乳喂养期间出现严重湿疹,妈妈可试图停止进食可能引起过敏的牛奶、鸡蛋、海鲜等。停止进食一些食物后,婴儿湿疹见好,再逐一添加回来,观察到底是何食物引起的过敏。年龄越小,过敏可能性越大。配方奶粉是牛奶过敏的主要来源;生后早期进食配方粉是牛奶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消毒剂、抗生素都会促使过敏出现的前提。如果真是牛奶过敏所致湿疹,配方粉只能选择深度水解/氨基酸配方至少6个月。
发热与物理降温:对于发热的孩子千万不要捂着収汗,这样做的结果反而因为孩子身体不能及时散热引起高热惊厥。我最爱使用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发热时洗温水澡,让孩子多喝水。采用物理降温是很好的办法,不要给孩子使用酒精擦浴降温,尤其对于小婴儿更不适合,因酒精可通过稚嫩的皮肤吸收。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建议不要给小婴儿使用酒精擦浴,并且禁止给2个月以内的孩子使用退热药,6个月以内的孩子禁止使用感冒药。有的人给孩子采用物理降温,使用温毛巾擦浴,只给孩子擦拭手心,脚心,以及头的前额,这是无效的工作,起不到降温的作用,给孩子擦浴一定要擦大血管走行的地方,如腋下、腹股沟、颈部等。也可用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放置在腋下、颈部两侧、腹股沟以及额部,但冰袋有可能引起婴儿战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