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已经有太多的文章描写了这位在日本战后成为无赖派代表作家的"他"——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和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资讯流通,不管真假,随波逐流的社会上,许多人都曾"用心"的描述过他的一生。不论是生活,还是作品,又或者是家庭。当然,其中描述最多的也是被许多人挂在嘴边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此,我想告诉大家,这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并不是出自太宰治的原创,而是日本昭和初期的一个诗人——寺内寿太郎,这句话收录在他自己创作的一组题为《遗书》的诗歌里的一句话。后被太宰治在短片小说《二十世纪旗手》用作副标题。
其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这样的浮躁,这样的虚伪,这样的堕落。每个人,都好像可以轻易的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他们想要的任何信息,有趣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去理会信息的真假,就好比你只知道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得到鸡翅,但你从来不会去想这些鸡是从哪里来的,新鲜的还是过期的,你只是想要结果,从来都不考虑这结果背后的真伪。当然,这也可能是当下这个时代所产生的一种现象吧。“快”“假”“暗”,在快的同时,不去理会这背后的真假,在假的背后忽略了社会的暗。
说回正题,我认为之所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能够直击现社会许多人的内心,是因为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它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在逆境中还是困难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应有的一种“颓废”一种“懦弱”的情感。而恰好这两种看似低贱,却又真实的情绪在现如今这个虚假,浮躁的社会里拥有着不俗的“粉丝”,只不过他们从来都不说,也不轻易表达出来,突然,这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诞出,就像是给了这种情绪一个看似高尚,亮丽的舞台,让它们的“粉丝”可以为它们欢呼,尖叫。我想这就是这句话为什么能从上个世纪产出至今还能保持一定的影响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我想说的是,请那些只要是描述“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创作者说,倘若你只是为了流量,为了钱,那么,请远离它吧,远离太宰治吧,你们在他们历史上已经赚了太多钱了,不要再去消费他们的温度了,他们不适合你们,你们连最基本的了解都不会,写出来的东西都是冰冷的。作为一个创作者,做到真实,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吧,请你们珍惜那些已故的人和他们留下来的那些依旧还有温度的字,词,句。
谢谢大家的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