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学习之前,请让别人觉得你有可联机的价值;请先让自己变得值钱!
在探讨个人的学习方法前,古典老师为我们率先强化了一个概念:知识的源头。书中,把知识划分为4个类别:
一、一手知识:
这包括一手的研究论文、学术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等等,来源于各大行业领域内牛人的最新沟通和思考,通过谈话获得。
二、二手知识:
这类知识的含金量也相对较高,致力于忠实转述一手知识,有清晰的论据和出处。例如:讲述底层逻辑、略微难懂的书籍和文章。
三、三手知识:
主要是畅销书,便于大众理解、方便传播,加入了大量案例、故事但是会夹杂不精确的概念。
四、四手知识:
根据畅销书和理论,加入大量的个人经历和情绪因素汇总而成的鸡汤。
作为刚刚致力于个人成长和建立自我学习体系的小白来说,或许我们对于第一手知识的接触机会不会太多,所以,这里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有效地选择第二类或者第三类知识为切入口,逐级提升逻辑认知的同时,再一步步加深难度来突破更高层级的知识,但是千万少看甚至辨别着、选择性地接触四手知识。
例如之前网上的一个比喻:书籍如同整体食物,鸡汤如同食物碎屑,把食物送到你的嘴边喂饱你,可以吸收到营养,滋养你的生命力;然而我如果把食物嚼碎了再送进你嘴里,那么你还有什么可吸收呢?
这个比喻形象且生动地告诉我们,书籍和鸡汤文的区别。但并不是所有的鸡汤文都是垃圾,对于一些盲目励志,不剖析背景、资源等客观因素就一针鸡血扎下去的鸡汤文我们需要摒弃;但是对于背景接地气、文化出身相当的一些作者,他们的个人经历往往也比较值得关注。
知道了要读什么之后,我们说说功利读书法。
或许有人会问:读书本身不就是很严谨的吗?为什么要功利性地读书呢?其实,在这本书的导读部分,我们就了解到学习、读书、成长都是要有效率的,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楚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让自己的付出更加省时省力。
功利读书法
1 功利地少读
有人为了写作,认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始疯狂阅读;有人为了充实自身,认定了”勤学好问、博览群书“开始强迫自己阅读;然而大多数我们转天就全部忘记了。
功利性地读书,就是要你读”能解决问题的“”能当下及时反馈的“”和自己相关的“。举个例子,你和父母因为小事发生口角,这时候你应该马上去翻阅心理学书籍《不成熟的父母》来了解并学会如何觉察父母的情感变化,试图下一次的和谐相处;有朋友向你咨询恋爱问题,你可以去尝试阅读《爱的艺术》来为她答疑解惑;因为这些书是可以解决你当下问题并且和你切实相关的。所以,你可以优先选择。
只有在你阅读过后还能同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你才能够印象深刻并且形成体系,构建一个知识架构。
2 功利地配置资源
曾经听一个自媒体写作老师讲,他每天上午会阅读一些经典名著、下午会看一些当代畅销书籍,到了晚上读小说。这就是所谓的配置资源去阅读。
古典老师在书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把书籍分为:认知类型、知识类型和娱乐类型。
认知类型:这种类似于提升心智的书籍,难度比较大,我们需要整段的大块时间阅读。可以放在清晨或者晚间,不被打扰的环境下。
知识类型:阅读这类书籍,我们只要抱着知道、了解的心态就好,所以适合碎片化学习,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我们可以检索式阅读或者选择听书(听书栏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娱乐类型:这种书籍是为了放松心神、愉悦心情,所以在累的时候我们可以翻看,或者睡前读上几页,放松大脑。
3 功利性地选书
决定看一本书之前,请先看相关书评(豆瓣网等),平行地对比几本书,选择一本想要阅读的。
然后开始看目录、序言等等,记住阅读之前先了解书籍的框架,如果你不懂得一本书的框架,那么即便你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全书,你还是没有全局视角,这样你即便对书中细节掌握得再深入也没有意义。所以,读书前先看框架。
最后,我们看重要章节,了解是否是我们目前需要的内容,是否能解决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然后决定是否阅读此书。
END
好了,这一章节为大家呈现的,就是认知到阅读什么和如何去读。抱着目的性和自己的相关性永远能让你作对选择。毕竟,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选择好阅读知识的源头、选择自己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做的。
无戒第四期90天训练营 第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