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走向新生,需要什么样的父亲 |《何以为父》

我已十二岁 没离开过家

要去上中学 离家有几十里

该怎么办

若是生了病 若弄丢了钱

被人看不顺眼 我单薄的身体

该怎么办

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

我已十八岁 没考上大学

是应该继续 还是打工去

该怎么办

来到了深圳 转悠了些日子

没找到工作 钱花得差不多

该怎么办

十字路口 人往往返返 该怎么办

—— 歌曲《大梦》


听乐队的夏天,瓦依那和任素汐合唱的这首《大梦》如泣如诉,用一连串没有答案的提问,写完我们普通人的一生。

我的父亲 总沉默无语 该怎么办?

十字路口 人往往返返 该怎么办?

简单的歌词,深深的震撼,有多少人,在茫然无措走向成年的时候,有一个像山一样深爱,却总沉默无语的父亲呢?

在这个年纪,年轻的孩子们要离开家庭,开始着手建立他们新的生活,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寻求亲密的恋爱关系。尤其是男孩子,事业和爱人,这是多么艰难的课题。他们面临着很多十字路口的选择,又没有清晰的路径能够告诉他们如何前行。这些年,为情所困、为工作而崩溃,冲动跳楼、犯罪等等爆款新闻一直没断过。有人用一个贴切的词来形容这个人生发展阶段:“动荡的二十岁” 。

这时的父子关系,度过了青春期的竞争和僵持,多了些温暖和平和,却仍不能够放松,他们也如孩子们一样,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做好一个场边指导者。

在此阶段,父亲并不确定儿子具体要做什么,所以他们需要适应“远距离父亲”这个角色--克制自己的评价欲,把直接指导权留给儿子生命中其他年长的男性。然而,因为儿子随时都可能需要父亲的帮助--帮助儿子深入到成年人的世界中去冒险,所以父亲需要退守在场外,时刻准备着,等待召唤。-《何以为父》

《何以为父》这本书中,作者迈克尔·戴蒙德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以及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近的过程。

一个年轻人在进入成年,迎接新生的关键阶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 书中提到如下观点:

01 看见且认可

《不要挑战人性》中说到:寻求“被看见”是人性中最根本的动力之一,“看见”能将人性中的攻击性转化为滋养生命的动力。在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看见”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抚养者,也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权威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服从权威是人的本能。但当我们不被“看见”时,攻击性就会转化为破坏性,向外释放就会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与杀戮,向内释放则会导致对自己的攻击,直到把自己逼上绝路。

沉默不语的父爱远远不够,要关注孩子,看见孩子。看见他们的内在潜力,外在梦想;看见这个年轻人开始需要打造一个公众形象,借此在成人世界赢得赞扬和成功。

当年轻人在事业和亲密关系上挣扎,感到焦虑羞愧时,更要给予孩子深深的认可和肯定,肯定他为了构建这个成年人身份做出的“蹩脚”的努力,鼓励并发掘儿子自身的权威感,帮助他获得更切实的男子气概!

当一个年轻人感受到他父亲的支持,他便不再需要去崇拜自己的父亲,便可收回投射在父亲身上的力量,纳为己用。


02  允许孩子挣脱自己的期待

当父亲看见孩子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打破自己的幻想,接受孩子自己确定的新的身份,和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

《养活教育》中有一段话:“当孩子呱呱落地,第一声啼哭传来,孩子的父母都会有一种幻觉:自己的孩子连哭声都与众不同,清脆中带着智慧,坚定地认为这孩子只要舍得培养,将来肯定是上北大清华的料。然而事实上,这往往成了一条不断摧毁父母和孩子自尊自信的道路。”

是呀,每一个父亲都执着地认为他正在养育着一个非凡的儿子,并且想象着儿子的光彩可以反射回自己身上,让自己熠熠生辉。然而起码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理想还是敌不过现实,父亲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这个年轻人有自己的方向和要走的路。他可能无法成为你想象中的完美男人。

父亲能做的就是:放手让他们挣脱你的期待,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祝福他,需要的时候支持他,做好准备去接受自己的挑战。

父亲也可以坦诚自己在年轻时候犯过的错,做过的挣扎,有过的脆弱和不安,让孩子意识到,作为男人,我们是平等的,我可以不必担心父亲的失望,即使目前有困难,也不影响未来我可以成为父亲那样高大的男人。

父亲若能做到这一点,儿子便不用再为了要当一个鸡汤式的完美男人,而去扛起诸多不切实际,甚至令人窒息的重担。事实上,通过这样的亲密沟通,父亲与儿子都能帮助对方成为更加成熟的男人,这也就为更加成熟的父子关系打开了大门。

03  帮孩子获得有意义的亲密关系

有人说,想了解一个男人,可以在拜访时观察他的父亲。父亲在家庭中如何处理关系,会深深影响他的儿子,即使目前看起来并非如此。

如何与他人建立持久而健康的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冲突,这是即将成年的孩子们都要面对的难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观察楷模,他们会在遇到问题时无所适从,孤立无助,回避亲密关系,或强迫性寻求刺激,陷入乱七八糟的伪亲密关系。

父亲要在家庭分歧中,接纳他人,包容不同,展示男人宽阔的胸怀;也有义务情绪稳定,像大海中的舵手,有能力化解种种波涛和暗礁的袭击。

如果父亲想帮助儿子获得有意义的亲密关系,那么他本人就需要与包括儿子在内的其他成年人建立类似的关系,以为表率。一个父亲若能协助儿子获得自主性,并欣赏他独一无二的男子气概,那么他就为儿子获得成年人的亲密关系铺平了道路.

年轻人带着爱的能力进入“新生”,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未来去成为另一个年轻人参考的标准和表率。


做好一个男人不易,引导一个孩子成为一个男人更是意义重大。在生儿育女之初,人人都立誓要成为一个好父亲。什么是足够好的父亲?

书上说,足够好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成长的人。这个问题可能没有完美答案,我想,当孩子亲口说出“你是一个好父亲”的时候,才是在这张父子关系履历表中盖上了一枚足够权威的印章。

在每个养育孩子的过程,都是一次重生和成长,他因你而成为他,你因他而成为你。愿各位父亲大人和亲爱的孩子,彼此成就,共同升级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