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100+幼教同行,我们每天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沟通,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家长的问题,家长的言传身教。
这几年我看到有些孩子带有攻击行为,有些孩子存在挑食严重,有些孩子情绪暴怒,敏感,有些孩子不会表达自我,有些孩子自尊心强,有些孩子自信心很差,有些孩子入园焦虑严重,有些孩子缺爱,各式各样的孩子,如同大杂锅。
而情绪这个话题,无论对于我们成年人还是孩子来说,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自己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遇到过无助,迷茫,不知所措,当时我们的感受是在怎么样的?父母是如何处理的?我们还想要以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孩子吗?
工作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个情绪暴怒的孩子,当时刚好3岁,每天在哭,闹,咬人,打人,基本把班上一半的孩子都打了,夸张的时候还把人要出血,差点被报案到公安局。之后,我的领导安排我带这个孩子,当时正好看到一篇公众号,美国孩子对付“熊孩子”方法,让孩子面壁思过。
从我接手这个孩子开始,在他犯错误或者情绪失控的时候,我还带他坐着小椅子到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的地方,让孩子自己反思他的过错,这段时间内,我不会和这孩子说话,但是我一直坐在他旁边没有离开,这样做目的是让孩子冷静他的情绪,并且让他感受到我的情绪是平缓的。
之前我也遇到一个孩子妈妈在家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方法没用好,让孩子面壁思过时,大人走开了,让孩子一个人待着哭不理会,几个月后发现孩子缺乏了安全感。
坚持了3个月,这个孩子再也没有动手打过别人,咬人,遇到事情也不哭闹,会告诉我他想怎么样,上课时很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我在准备教具时,还走过来帮我收拾,早上来和我主动问好。有一次,我请假了,听其他老师说,这个孩子还望着窗口喊我的名字。这个孩子从哭闹,打人,咬人,到如此礼貌,遵守常规,是我作为一名老师发自内心的一种欣慰和成就感。
我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打人,咬人这么严重的情况,首先是因为孩子是语言能力的障碍,到了3岁才会说爸爸妈妈,进入园里一段时间,得到了语言环境的刺激,正处于语言上的突破,很多事情想要说出来,却没有办法表达,情绪出现了暴躁。接着,家里父母陪伴时间较少,全天是老人带着,很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突然进入集体环境,适应环境,自己事情尝试自己做,可是却做不到的挫败感,转变为怒气,觉得自己无能。
我还遇到很多情绪无法舒解的孩子,更多是来自于父母的情绪感染,以暴制暴。
我还遇到一个孩子,孩子的妈妈告诉我经常性的发脾气,不肯低头,脾气上来的时候,自己打自己,打身边出现的成人,原地跺脚,扔东西。嘴巴里还班说着:“不行,你就得这样。你讨厌,我不要你了,你走开。”你的孩子也是这样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我和这个妈妈聊天中也发现,孩子会这样处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的发自内心的理解。很多家长在自己家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时候,开始是很平静的,很有耐心的哄,可慢慢的家长已经不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了,而是和孩子站在一个竞争者角度,看自己和孩子谁耗得过谁,最后实在不行,拿出鸡毛掸子扫两下,因为我是家长,我有这个权利,孩子最后养成的性格犟脾气,怪谁呢?
世界上很多岗位都要有证上岗,可大多数父母是无证上岗的。
那作为孩子的角度,生理上的变化成长,他们内心的难过,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作为父母本身就不了解,以及父母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在哪?和孩子相处每一次出现问题里,突然发现自己焦虑了,因为那是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痛,再一次延续到孩子自己明白了身上无力改变。
作为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我自己处理过这些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可以尝试这些方法:
第一,蹲下来理解孩子
我们需要蹲下来理解孩子。就和成人处理事情一样,我们先问问孩子的感受,是开心?是难受?为什么会这样?让孩子直接面对自己的情绪问题,告诉孩子怎么去处理,重新设置事情发展的场景,以正确的方式引导走出不好的场景和产生共鸣,理解孩子,告诉孩子理解他们的心情。比如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其实妈妈也很难过。”真诚的和孩子去道歉,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第二,退一步,我们是朋友
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今天,这件事情一定要按我说的来,我已经有计划有目标了。每天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上一次也是这样,日子总在重复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那这一次我们可以呈现新意。既然上一次也是这样,最后没有获得自己和孩子想要的结果,那么这一次是不是我们往后退一步,让孩子进一步,双方都能获得和平,达到两个人都满意的点呢?
第三,合理宣泄,冷处理
当孩子情绪已经发出来了,找一个安静不打扰人又能保护孩子自尊的地方,孩子出现情绪后就如同我们成年人犯了错被当面指出一样,孩子和家长的情绪处于抗体。作为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冷静的地方,允许孩子,允许自己发泄,等待双方的情绪冷静。同时可以拿出纸,笔,两个人共同去涂鸦,转移当下的情绪。
家长如同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闹他也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