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张爱玲是在小学,家里有一本她的作品集,我只是从书的封面上知道,她是一个穿旗袍的傲娇的瘦瘦的女人,并看不进去书的内容。
再后来上初中,在校刊上看到一篇文章《我的张先生》。我从这位作者的眼中,看到了张爱玲,她有才气,凄惨,苍凉。从寄宿的学校回到家里,我去翻那本文集,终于在箱底翻了出来。擦去书上的尘,看着封面上的她,感觉是以前看过的她,又不是以前看过的她。翻开书,倾城之恋,仍旧看不懂,又放了回去。
如今,她已经深入我的脑海,她喜爱苍凉,她家世优渥,却无人疼爱。父亲给了她伤痛,母亲给了她冷漠,胡兰成更是给了她背叛。她身世如此美好,却活在了一个荒凉的世界,读她的文字有如慢刀割肉般钝钝的痛。她是民国时期临水照花的奇女子,她说,出名要趁早啊,晚期的生活磨尽了她的才气,她是为了活着而写作。
多么凄凉,她晚年独自生活,就连死亡都想好了,收拾好了所有东西,静静地走了。
高中时,同学都知道,我写作文五篇能有四篇扯到张爱玲身上。看她的作品,犹如看她的一生,心情也会一点点down下来。安静的午后,看着她的书,直到一点点流泪,崩溃,替她心痛。
她说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