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尔】(维迪亚达尔·苏雷吉普拉萨德·奈保尔爵士)(V S Naipaul,1932年-)西印度作家、游记作者、和社会评论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他的小说描写各种文化中那些疏离于社会、一生都在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个体。
不得不说在图书馆里吸引我的是封面。红褐色的封底上有各色充满印度风味的人物,或古典或现代,虽然姿态各异但不约而同没有脸。一行小字“特立尼达已经有太多太多的按摩师 他们只好互相按摩”似乎揭示了某个不愿沦落至此的特殊按摩师的传奇一生。
格涅沙的父亲并不是个成功的商人,但及时卖地的行为,再加上在那个时代那种环境下送儿子去城里接受教育(虽然某种程度上是炫耀)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而他的葬礼中的一些细节也暗示了格涅沙此后的社交状况。莱姆罗干积极地发电报通知其父死讯,殷勤关照一头雾水的格涅沙以及之后假借仰慕“有知识的人”纠缠格涅沙并赠书都暗示了日后无可避免的翁婿关系。被认为是疯子的斯图瓦特先生则给予格涅沙写书的萌芽并成功登上其自传的扉页。婚后与势利的莱姆罗干的一系列交恶同与毕哈利夫妇的互相扶持是全书中非常温暖也非常有意思的一大看点。
第一本书(关于印度教义)的失败阻断了格涅沙走向神学家的道路,与此同时打嗝大婶的鼓励与赠书将他引上了“通灵”的道路,第一次出手便有效利用环境布置,刻意制造神秘感并进行至关重要的循循心理诱导驱散了一个少年强烈内疚感催生的心理阴影,一时“通灵按摩师”名声大噪。此后某种程度上在反击纳拉亚的过程中一步步走上政治道路并脱离驱魔,格涅沙,这个对政治并不十分敏感的人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凭直觉走对棋子,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大概也能归结到“通灵”上罢。
格涅沙作为一个在和平年代出生并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人们的盲目崇拜到家人对他不能带来期望的财富与声望的失望质疑甚至打击后,在战争背景与政治斗争中走向成熟,一点一点改变初衷,从捍卫圣雄到捍卫英国殖民统治,一步步到达政治顶峰,最终改了英国风味的名字不愿面对被压迫的祖国人民,这是一个时代对知识分子的考验。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并保持批判态度是知识分子的常态,但心灵深处的正义感既是“通灵”所得,所学文化用来做研究的收益又远不如从政,我们又如何能责怪格涅沙摇摆的政治理想?
如果我们不愿意,我们大可以向牛顿三大定律挥动拳头,但如果我们修建铁路时不多加谨慎,列车事故就会翻不知道多少倍。那么精英文化该如何统领我们像自然科学定律发展那样稳步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