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动物界中,我们人类是少有的会经常触摸自己脸部的物种,而且还通常是下意识地这样做而不自知。最经常触摸的部位是下巴、嘴巴、鼻子和眼睛周围。很遗憾,这种行为让许多接触性传染的病原体更容易肆虐。就好比这次COVID-19疫情,研究表明许多确诊患者就是因为摸脸的行为不幸中招:把手上的病毒带到了眼睛、鼻子、嘴唇等有粘膜的部位,让病毒突破了屏障进入人体。
2015年悉尼北南威尔士大学的感染控制专家Mary-Louse McLaws和她的同事对澳大利亚医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发现平均每小时学生会触摸自己脸部的次数多达到23次,要知道这些医学生比其他人更明白触摸脸部的健康风险,这个观察结果还是令人惊讶的。在这次疫情中,无论WHO还是各国卫生系统都会三令五申提醒民众,尽量不要触摸自己的脸,这是有效控制COVID-19传播的措施。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易于传播病原体的“不良”习惯呢?又该如何控制住自己的双手?
虽然很多动物会基于梳理毛发或者驱赶寄生虫的目的用前肢触碰面部,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家Martin Grunwald认为,人类和部分灵长类动物这么做有着另外的缘由,甚至成了物种基本行为特征,他说:“触摸自己的脸是一种自我调节的举动,通常不是为了交流目的而设计的,也很少是通过意志有意识的完成。摸脸行为在所有的认知和情感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作用,而且适用于每个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Dacher Keltner则认为,摸脸可能是一种自我安慰机制。一些研究表明,皮肤与皮肤的接触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释放,这有产生镇静作用并减轻压力。Keltner说,有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触摸自己的脸部来放松、掩饰和切换思维和情绪,就好像舞台上一幕演完后,幕布会落下,可以迎接下一幕开场了。相信很多人有这样体会,自我触摸有助于控制我们的情绪和注意力。
但这种下意识行为确实风险重重,2012年对美国华盛顿特区地铁上随机挑选的乘客观察表明,这些人每小时会有三次用手直接触碰到自己的鼻子或者嘴巴,因为几乎不可能依靠意志力来控制这种行为,卫生专家们开始认同这个观点,佩戴口罩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屏障作用,尽管医用口罩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传播,但确实让人减少了触摸鼻子和嘴巴的机会,英国利兹大学的病毒学家Stephen Griffin 说:“戴口罩可让人们趋于减少触摸脸部,因为如果手部卫生难以保证的时候,触摸面部是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
除了戴口罩,还有什么方式减少触摸脸部的次数呢?哥伦比亚大学行为科学家Michael Hallsworth对此不大乐观,他认为现实中很难做到,他说:“告诉人们用意志力去控制无需意识就能完成的行为是一个经典困局。让人们勤洗手要比让他们少摸脸容易得多。如果你要求人们别去做一件无主动意识的事情,你是不会成功的。” 不过Hallsworth相信还是可以采取一些变通方式,来减少触摸的频次或者降低接触感染的风险。比如带眼镜和口罩就能有效阻止人们直接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当脸部瘙痒想要用手抓挠时候,尽量用手背部位去触碰,虽然这不是最理想解决方案,但手背上的病原体密度是比手指掌心小的。此外,不要让手闲下来,可以在无聊时候用手摆弄一些玩具,这样也可以减少触摸脸部的机会,但需要注意这些玩具的表面消杀工作。
除了勤洗手,减少触摸自己脸部机会,WHO还建议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身体接触机会,比如握手。
(本文素材来自BBC Future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