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3 阅读推荐—《异类-不一样成功的启示录》

导语

这两天聊天有聊到一个孩子提早上学的问题。有个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比别人早上学两年,但我用了20年才学会如何和人相处”。

根据这个问题,接下来我想介绍的这本书中应该有所收获。

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T.Gladwell),1963年9月3日出生于英国,英裔加拿大人,身兼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加拿大总督功勋奖”获得者。

1996年开始一直担任。至今出版过4本图书及其“新闻稿精选集”,所出版所有图书均列《纽约时报》畅销榜。

格拉德威尔著作及文章常涉及到出乎意料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方面,对学术工作的应用层面做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2011年6月30日,被《快公司》誉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曾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是《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2005年,他更是创造书市神话,两部作品Tipping Point(《引爆点》)和Blink同时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精装本和平装本第一名。

马太效应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来。”

这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是十分重要的人类社会规律。

在异类这本书中,作者以加拿大的冰球运动员为例,揭示最顶级的运动员并不是天份要高于其他人,而是他们受益于本国的日期选拨制度“1月1日”--这样出生靠近1月1日的运动员,由于身体、心理比最小的(出身于12月)早近一年所造成的优势,使他们在分组中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形成了滚雪球的积累,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顶级的运动员。

这种领先优势,既不是理应得到的,也不是靠努力才得到的,只是因为起跑时间比别人早而已。

这个例子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新闻。

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这是因为英超的球员注册截至是在9月,而9月份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考虑到运动员短暂的职业寿命,一年的优势差距恐怕不能忽视。

不难联想到现在我国的9月1日开学问题。不少父母因为个人的思路去安排孩子提早上学,但这说不定正是古语那句拔苗助长的真实写照。其实去问问幼儿园老师就知道了,一般的老师都喜欢年龄大点的孩子,因为大孩子的心智和年纪相对已经成熟了许多。另外,大孩子往往不喜欢跟年纪小的一起玩。一个孩子的成长很快,但很可能因为差几个月就在其它方面差了很多。

换句话说,在社会领域,所谓的成功就是“优势积累”。很多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只是一开始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而已。而这种积累通过滚雪球的效应导致越来越大。

10000小时法则

这几年估计很多人听过10000小时的说法。而这个说法得以推广的出处大概就是来自这本书。

作者在这本书里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看法,

天才是存在的,但是任何技能都没有“与生倶来的天才”--即花很少的时间而达到比别人高很多的成就。

作者通过对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做了系列分析,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天赋比别人高,一方面是他们在时间(10000小时)上所花的努力,使得他们在各方面成为专家;而在另一方面,很多人是因为遇到了时代机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当然,很多人在这里会走向一个误区,认为任何事只要做了10000小时就可以成功,其实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很多事情的成功需要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也就是说,10000小时都确确实实的有效被用在成长上了。

同样,时势问题也是如此,很多成功的70后人士,他们的成功除了花了时间外,很多是因为遇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最黄金的时间。

这和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的成功非常类似的。

天才之忧

作者以IQ195的美国人兰根为天气的例子。分别引入了特曼人实验及美国历年诺贝尔奖得事例进行说明,智商只是一个门槛,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高智商人最后的成就并能成为“异类”与个人智商没有太多的关系。其中有几个概念:

门槛效应:做事的能力必须要达到从事工作的门槛,而那些超过门槛的能力并不会有多大额外的帮助。

收敛性测试:用于区别人是否具有从事该工作的能力,初步筛选。

发散性测试:运用想象力寻找尽量多的不同可能性,这个分析用的不是智力,而是创造力。

接下来,作者又举了智商很高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作为例子和兰根对比。两位天才,截然不同的结果告诉世人,天才是否能成长起来还有一个关键概念,那就是“实践智力”。实践智力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实践智力来自于成长的生活环境。观察实验的12个家庭并非有各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最终可以归纳为2种-“协同培养与自然成长”。

协同培养带来的优势更大,能够产生实践智力。所以,仅仅依靠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非常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靠集体的成功。

关于这点记得有一句老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一群中国人是一窝蜂。

这恐怕就是出自中国人比较弱的协同能力和实践智力上面。

乔·弗洛姆的三节课

作者举了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弗洛姆的例子给大家上了三堂课。

一、50年代末,弗洛姆开始所从事的工作是当时其他大律师所嫌弃的诉讼案。但随着时代变化时,到了70年代,他从事了近20年的工作突然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原先的逆境突然变成了机遇,站在风口的他因此成功了。

二、美国因为经济大萧条、二战影响了一大批人。而其后也造就了一批人,有幸处于一个合适时代的人也被时代所眷顾着。

三、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应具备:具有自主性、富有挑战性、付出与回报相等。

正如我们如果遇到了两份工作选择:一份是年薪75000的建筑工程师,一份是年薪10万的但余生只能坐在收费站的工作。这两个选项当然都会有人选,但我相信读我文章到这里的人,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一份工作。

文化传承

作者举了一个19世纪小镇哈伦故事。告诉大家文化传承充满强大的力量,它经过数代传承后也不会中断。即使经济、社会和人口条件已经消失的时候,这种文化也会一直在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样作者通过对比举例说明数字的重要性来告诉我们为什么亚洲孩子的数学普遍要好。英文数字体系没有规律可言,而在中日韩都是具有逻辑顺序的数字符号体系。因此数字长短的原因直接使得亚洲孩子学习数字的能力远远快于美国孩子。

民族理论

“空难很多时候是一系列认为的小失误,机械的小故障累计的结果”,其中一次空难事故中并没有单独的错误,而是由5个各自独立的,但却同时发生的小问题累计,这些小问题,要在平时日常运行中单独出现的话,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单一的问题往往并不可怕,只要一个个解决总会解决的,要低估和防范的是,问题的并发时所产生的风险。这些不断累积的小问题,最终会造成压死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

此外,作者通过阐述各种飞机失事的原因来对比说明,民族文化对事件影响的重要性。其中谈到两个概念,说话时“对模棱两可”事物的态度以及“权力距离指数”,说明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对事件的态度不同将会导致整个事件的发展方向改变。

在有些时候,我们处理问题沟通时用模棱两可的语气很可能会达不到好的效果,而用强硬的逻辑让交流对象明白事件的严重性、不可更改性,这样反而效果会更好。

如何有效的提高自己?

作者在这本书通过各种数据、研究和实验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现象:成功并非随机的。而是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大的优势环境与机遇所构成。

但没有过多的提出具体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大家恐怕关心的是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从关联的一本新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中提出的以下几个方法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最佳的方法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监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但是当已经进步的时候,可能要考虑更换导师。

第二、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不专注,练习没有效果。通过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

第三,没有导师,为了提高我们必须自己想方法并创造机会。其原则是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特征。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第四,跨越停滞阶段。以新的方式挑战自己,攻克特定的弱点。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为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有时候要想办法稍微逼自己一下,但不要逼得太狠,这通常会帮助人们搞清楚自己的“停滞点”在什么地方。

第五、保持动机。保持动机也许是每个投入到有目的训练或者可以练习中的人最终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比方大家的新年决心效应。

意志力根本不存在。你要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是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所有其他义务和分心的事情所干扰。

此外还需要注意两件有益的事情:

第一件是一般的身体保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健康。如果你疲倦了或生病了,就更难保持专注,更易分心走神。

第二件是尽量将练习时间限制在1小时左右。因为一般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很久。这个时间可以通过练习慢慢增加。

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一直成功,为什么有的人非常努力,但仍然一无所获。那些人们往往忽略掉的原因,在这本书里面做了一些分享。

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对成功的理解上有偏差。比方说,只看到某些人的成功,但是忽略了成功背后的综合因素。也有的人会单独把成功归结为自己运气不好,或是认为自己没有初期资本等。而越是这样,就越容易陷入死循环。

还有的父母听到别的孩子读书早,学的好,就认为只要读书早,可以争取到很多时间,从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事情,导致日后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和代价。一个孩子是需要耐心和时间去培养的,每个人的天赋都有高低之分,而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孩子的成长方法。

最后,读完这本书,相信大家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和认知,从而避免走入一些人云亦云的误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