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清明时分,慎终追远。革命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如今,久居和平年代的我们才发现,革命时期淬炼出的信仰之光,在新时代依然弥足珍贵。

      一、

史砚芬: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

      史砚芬,1903年3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共青团宜兴县委书记,1928年调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

      1928年5月5日,史砚芬在南京参加共青团中央大学支部会议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他被关押了四个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松口、不低头。在阴暗的牢狱里,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写下了《夜莺啼月》等文章,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表达对共产主义美好理想的向往。敌人对他束手无策,最后以“意图颠覆党国”为名判处死刑。

    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史砚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他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坐在狱中昏黄的灯光下,尽全力在纸上写下了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

亲爱的弟弟妹妹:

        我今与你们永诀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底于成,故我虽死犹存。我的肉体被反动派毁去了,我的自由的革命的灵魂,是永远不会被任何反动者所毁伤!我的不昧的灵魂必时常随着你们,照护你们和我的未死的同志,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妹妹,你年长些,从此以后你是家长了,身兼父母兄长的重大责任。我本不应当把这重大的担子放在你身上,抛弃你们,但为着了大我不能不对你们忍心些,我相信你们在痛哭之余,必能谅察我的苦衷而原谅我。

二、

吉林省暨长春市退役军人工作部门开展“情系最可爱的人·致敬英雄·2021清明祭扫”活动

      吉林省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全省载入英名录的烈士有6.2万名,建有烈士纪念设施541处。清明节期间,全省各级退役军人工作部门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为烈士亲属代祭扫服务,通过为每座烈士墓敬献鲜花、擦拭墓碑、清理环境等绿色文明方式祭奠烈士。同时,各级退役军人工作部门积极倡导并精心组织网上祭扫活动。重新改版上线吉林英烈网,提供了英烈名录查询、网上纪念堂、在线祭扫等多个栏目。开发制作“吉林英雄祭”微信小程序,推出英烈纪念馆720°全景VR影像。此外,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开展“吉林英雄赞”百名英烈事迹媒体展播活动,编撰出版《吉林抗战英烈谱》。

三、

    清明时节的烈士陵园,青松翠柏耸立,庄严而肃穆。纪念广场的正中,悬挂着一张烈士生前身着戎装站在雪域高原的照片,将人们的思绪带到喀喇昆仑高原那场对抗外军侵犯的战斗当中。

      在战斗中,在前出交涉的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雄壮的国歌声奏响,大家默默向陈红军烈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思念。12名礼仪士兵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走来,将6个花篮摆放着烈士遗像前,人们向烈士深深地三鞠躬。

    哀悼活动结束后,陈红军烈士家属一行来到烈士陵园英魂苑,这里长眠着陈红军烈士和许许多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带孩子来看你了。”站在爱人的墓碑前,陈红军烈士妻子怀抱着孩子哽咽道,泪水止不住顺着脸庞流了下来。孩子出生不足6个月,尚在襁褓中,陈红军烈士牺牲时,还没有出生。这是孩子与父亲以这样的形式第一次见面。“红军,我的儿子。”陈红军烈士的母亲俯身趴在墓碑上,泣不成声。她小心翼翼地将一碗牛肉面端到墓前,喃喃道:“这是你最爱吃的牛肉面……”。一旁,陈红军烈士满头白发的父亲,强忍着闪烁的泪花,久久没有言语。

    此情此景,令现场所有人无不动容。人们满怀着崇高敬意,依次走到陈红军烈士的墓碑前,默默地将手中的鲜花放在英雄的胸前。

    青山为证,浩气长存。陈红军烈士,祖国不会忘记你、人民不会忘记你。听,英雄的赞歌正在陇原大地回荡: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好在,希望犹在,未来可期。凯旋的战士们,褪去光荣,继续隐入人群,继续默然工作,恰似墙上深扎的铁钉。牺牲的战士们,带着他们最初的信仰,默默守护着国家领土。

    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永远永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