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典故:一丘之貉

原创声明: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点击上方“关注”我,为你分享思维智慧和演讲口才的干货,助你成长。

典故


汉朝时有个人叫杨恽,为官清廉,兢兢业业,却因一句话惹怒汉宣帝,两次入狱,最后被腰斩而死。

杨恽(读音“运”)出身显赫,父亲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母亲司马英是著 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他轻财重义,不在乎物质条件,不追求享受。父母留下的财产不自己私藏,而是分给亲戚们,以至于自己过得很清贫。

他还告发与父亲有深交的朝廷元老重臣——大将军霍光的儿子谋反之事,因此加官晋爵,封平通侯。

他任职时廉洁公正、整顿吏治、杜绝行贿,是真心想为百姓办事,想为国家办事。

他出身名 门,又天资聪颖、博学广 闻、励精图治、年少有为,只要不出问题,以后的前途一定很光明。

但他偏偏有一个缺点,就是说话太直,只顾自己想的痛快,说的痛快,却不在意说出去的后果。

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首领单于被人杀了,便说:真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大臣们都给他想好了治国的策略却不用,才导致自己白白送了命。

就像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大臣,最后亡 国。如果当年秦朝不这样,可能到现在国家还会存在。

从古至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片山丘生长的貉(读音“河”)兽一样,毫无差别,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

他说的时候可能没想到,作为朝廷官员,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人观察。

他的这番话自然被人听到,然后传到了汉宣帝的耳中。

汉宣帝听后有些不爽,心想:杨恽到底什么意思?是不是话里有话,说我也是那种信任小人,迫 害忠臣的君主吗?

可你也不想想,当初是怎么被提拔上来的?还不是我明辨是非,赏罚分明。你现在有些太忘恩负义,目中无人了!

汉宣帝心里生气,对杨恽颇有看法。不久,杨恽就被免职查办,关到牢狱里。

后来被释放,免了官职,成为平民。

杨恽很失意,花钱办酒席,天天宾客满堂,饮酒为乐。老朋友孙会宗给他写了封信,让他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而不是整天借酒消愁。

杨恽回了封信,有对皇帝的怨恨,也有些讥讽孙会宗的话,还有为自己喝酒行为的辩解。

总之,一切照旧,他还是每天喝得烂醉如泥,醒了再继续喝。

后来,有人向汉宣帝告发,说他骄傲自大,不知悔过,整天就是喝酒。

汉宣帝没想到杨恽不旦不悔过,反而花天酒地,只知道买醉。难道是想用这些举动,来表示对他的不满吗?

因此,又让人把杨恽抓进牢里。在搜房时,发现了那封信。汉宣帝看后,果然如他所想,杨恽对他很有怨气。

盛怒之下,汉宣帝判杨恽大逆不道罪,处以腰斩,还把孙会宗也免了职。


释义


这就是“一丘之貉”的典故,出自《汉书.杨恽传》,常用来形容臭味相投的人(有鄙视嘲讽的意思);有时也用来比喻彼此属于同一类。


思考


看完后,我很感慨。杨恽原本条件这么好,出身名 门,聪明博学,年少有为,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就因为说话不注意,才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真是“一句话天堂,一句话地 狱。”不能不引以为戒啊。

生活中,我们做事、说话都要好好考虑一下,这样做行不行,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

电视剧《心居》里,施源和母亲争吵的很激烈,施源情绪一冲动,就说当初要不是因为你,我高 考就不会发挥失利,就不会上不了好大学,就不会现在混的这么差。

施源母亲没想到施源会说出这种话,看来他心里确实是对她有所抱怨。她情绪也激动了,血压升高,又犯老 毛病了。

施源后悔不已,一时冲动说出了这番话,伤害了母亲的心。

其实事情早就过去了,母亲也不是故意的,她自己也很自责。现在他说出来,等于又把伤痕掀开来,肯定很疼。

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影响已经造成,收不回来的。

同样是电视剧《心居》,顾昕的妈妈也是个大嘴巴,想什么就说什么。

她看儿媳妇葛玥花钱比较多,就说她不懂得过日子,以前她们生活多么艰苦等等。

还说葛玥不会做饭怎么行,结婚后肯定要在家里面做饭,不能老出去吃,这样才省钱。

葛玥父亲出事后,家庭条件一下子变了。父亲的领导职位没了,大房子也换成了小房子,衣服包包也少买了。

顾昕的妈妈这时候还不嫌事大,仍然对葛玥冷嘲热讽,说她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了,该换个身份了。

葛玥听了当然很难受,很委屈。

有这样的妈妈,婆媳关系肯定不好。


总结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说话做事多思考,想得周到一些,肯定不是坏事。


感谢你读完,如果喜欢,请评论、点赞、转发。

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底部留言。


我是郑懿,坚信高效阅读要输出。关注我,为你分享思维智慧和演讲口才的干货,助你成长。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故事】: 汉...
    今夜有风3阅读 405评论 0 2
  • 因地制宜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逃到吴国。他帮助阖闾剌死吴王僚并夺取了王位。阖闾对他十分重用。...
    诗雨丶阅读 1,510评论 0 1
  • 当初,汉宣帝听说王褒很有才干,召见他,命他作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文中说到:“贤才,是国家的工具。任用的...
    李炫成阅读 927评论 0 0
  • 当初,汉宣帝听说王褒很有才干,召见他,命他作了一篇《圣主得贤臣颂》。文中说到:“贤才,是国家的工具。任用的...
    李炫成阅读 1,742评论 0 0
  • 【一丘之貉】一丘之貉,出自《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这则成语的意...
    琳琅小神阅读 7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