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有钱真是好,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带着一堆人,将历史中的各路神仙汇总了起来,就成了《文选》。俗话说,“《文选》烂,秀才半”。这部书虽然很多很多不认识的字,但是读起来真的是朗朗上口(全是骈体,了解一下?)。今儿姑且开头,《昭明太子序》,也就是太子本人写的序。
啧啧啧,这辞藻叫一个华丽,随意摘抄了几段,感受一下: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至於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於末。自兹以降,源流寔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愬。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
次则箴兴於补阙,戒出於弼匡,论则析理精微,铭则序事清润,美终则诔发,图像则赞兴。又诏诰教令之流,表奏笺记之列,书誓符檄之品,吊祭悲哀之作,答客指事之制,三言八字之文,篇辞引序,碑碣志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作者之致,盖云备矣!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深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萧太子就用这么一个序交代了为啥会有《文选》,以及《文选》选的是什么。也就是给《文选》定了性。不说其他的,先把这里面不认识的字查查:
眇觌(miao di):远观
大辂(lu):大车子(皇帝乘坐的)
寔(shi):通实
畋(tian)游:打猎
愬(shuo):恐惧的样子
襧(zhi):无衣
匏(pao):植物,匏瓜
黼黻(fufu,第一个三声,第二个两声):衣服上秀美的花纹
囿(you):拘泥
晷(gui):日晷,比喻时间
缃帙(xiang zhi):泛指书籍
芟(shan):铲除
萧太子认为,经史子集是立意,重在比如为人之道啊,治国之道啊什么的,重在传道的它们不算文。只有诗词歌赋这些辞藻华丽优美的才算文,也就是说,《文选》是一部辞藻的饕餮盛宴,它只摘录好看的文章。
也无怪乎“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文选烂,秀才半”了,其中高下立分。不过,对于我们后世来说,《文选》价值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