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婆婆送了我一本书,叫《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说是教育孩子的,对我很有用。今天下午趁着娃睡觉,我一口气读完了。
书中的“二十三号女生”是作者的女儿,每次考试都考二十三名,她不是别人家称赞的小神童,也没有什么特长,她的志愿是长大了做一名幼儿园老师。
她的爸爸妈妈为此很焦虑,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打电话说,女儿是全班同学欣赏和喜欢的对象。
当作者夸赞小女孩是个英雄时,她却认真地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读到这里,我看了看熟睡的女儿,心里感慨万千,我默默地问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能接受吗?也许以前我很难接受,然而现在答案是能。
生完孩子之后,好长一段时间我都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我知道那并不是产后忧郁。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都在琢磨着要孩子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才艺,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孩子才四个月,我就把她整个人生都规划好了。因为我总觉,得我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她要成为了不起的大人物。
直到今天我读到这本书《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想太多了。正如作者所说“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的平凡人,并且终其一生都不能释怀。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这本书就像这秋日午后的毛毛小雨,不热烈,也不冷清。书中没有感动到哭的鸡汤,也没有斗志昂扬的鸡血,有的只是这一个个温暖的小故事。而这些故事却深深的刺痛我的心,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我决定不再每天去幼升小微信群,做那些变态的奥数题目了;也不再一遍遍地研究,上海的各大初中高中学校排名了;更不会纠结,让孩子学钢琴还是跳芭蕾了。
因为这一刻我明白,我的孩子她不需要替我争面子,也不用帮我实现我未完成的梦想,她只要做她自己就好了。无论是想成为领奖台上的士兵,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观众,那都是她的人生,都由她自己决定。
如果她有雄心壮志且禀赋超人,那么我会倾尽全力去帮她;如果她只是想成为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好呢。古典老师说,成长就是长成自己的样子。现在社会很浮躁,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跑,好像只有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才有意义。可是成功的标准不只是金钱地位和权力,我们大部分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可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说:“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孩子都有这样的过程,开始出生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希望孩子上一个好学校、有一个好成绩,慢慢我们的期望开始降温。我们期望这个孩子能够正常毕业、升学、就业、将来能够成家、生儿育女、生活稳定、别下岗。直到后来你不能动的时候,所有最初的梦想都没有了,那时候你只想他能在我的身边给我倒一杯水。”
想到这里,我放下书,看着女儿,她还在熟睡中,时不时笑出声来,我想她大概是做了什么有趣的梦吧。多年以后,也许她没有成为厉害的科学家,也没成为耀眼的大明星,可能只是贤惠的妻子,做厨房里做晚饭,或者是温柔的母亲,坐在床前低声给孩子们讲故事。
就这样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有什么不可以呢?只要这是她想要的生活,因为做父母的,我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