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你二两“安全感”

宝宝有点困惑-来自网络

近日作者为“安全感”困扰了一下,经过生活、观察和思考,终有所悟。这个题目是想“贩卖”一下作者对安全感的一些观点,只给需要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理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成5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安全需求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需求。工作挣钱、买房居住、结婚固定伴侣、社交建立维持关系、自我实现获得自信和别人的尊重,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安全感。

追逐安全感是人之本性,而如何寻求安全感往往因人而异。很多心理学家总结过,向外寻求安全感是不可靠的,安全感必须从自身内在去发掘。

作者这几天刚搬家,可能对新家还没有太大安全感,所以总在寻求一些可以带给我安全感的“外援”,而结果相对于寻求的精力收获寥寥,并无多大助益。所以证明安全感的确是需要靠自己去创造的,而不是从别处别人那里找到的。

今天早上看到这样一条朋友圈:“追求安全感,深层次是追求归属感。生活是不安全的,太追求安全感的人是生活在角落里的人,这样的人会错过生命的全部。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探索。当不再追求属于一个群体时,才有机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段话我虽然不完全赞同,但是很受启发。追求安全感没什么错,人之本性,寻求归属感是获得安全感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过度追求安全感的确会限制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容易局限在“角落里”,错过更精彩的生命。我很赞同的是这句“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探索”,不然生之为何?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吗?最后一句我也是赞同的,从自我实现角度,突破“追求属于某一个群体”的大众障碍,一个人才有可能更勇敢更自由地实现个体生命的最大价值。

这段话点悟了我近日之惑,认真思考后写下此文总结一下,分享在这里,希望可以对遇到同样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心之所在,即为安全。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创造最大的安全感,而不必需向外寻求。并且不过分追求安全感去局限自己的生命,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探索和创造无限的可能,是不是很有feel、更有范儿更酷爽的一种活法?!

PS:我不是个哲学家,只是一个热爱生命并用心生活的姑娘。作品皆原创,欢迎点赞,欢迎交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O(∩_∩)O~


世界好大宝宝好开森-来自网络

独自看更远的天空-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很多人都说裤子很难穿太需要好身材了,其实只要你会穿,胸部以下都是腿也是分分钟的事。 腿短就要拉长腰线,高腰设计既可...
    拍范阅读 237评论 0 0
  • 已是来了北京的第四个冬天了,依旧少见的是郎朗的晴空和轻柔的白雪,有改变的,是让我们已然渐渐熟悉的雾霾。 ...
    梵傅阅读 364评论 0 1
  • 魅力“黄老班” 李文彬 今天我来隆重介绍一下我们的班主任一一大名鼎鼎的“黄老班”。 “黄老班”教我们语文,虽名为“...
    读书习字阅读 530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