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正常情况而言,我们待在舒适圈里面是很舒服的。但也许是社会环境的驱动,或者自己内心成长的驱动,会促使我们想要跳出舒适圈,想要挑战一些自己以前不曾做过的事情。在我面对这些问题时,我时常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并且因此自己始终跨不出去。我带着这样的问题,主题阅读了三本书:《自卑与超越》、《金刚智慧》和《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和大家分享下。
首先我在跨出舒适圈时,要面临做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通常这个时候害怕和恐惧就会袭来。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我对新事物不了解。但是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只要我花时间和精力了解就可以了,为什么害怕呢?是因为我之前的一些限制性信念让我不敢让自己敞开的面对新事物吗?
按照《能断金刚》里的说法,万事万物蕴含着的潜能是空性,且这种潜能是变化的。我之所以会对新事物产生害怕和恐惧的感受,一定是因为在我之前的经历中种下了害怕和恐惧的意识铭印,也就是种下了害怕和恐惧的种子,以至于我现在在面对新事物时会有害怕和恐惧感。
那这要如何解呢?我想要跨出自己的舒适圈,以一种更轻松的、更愉快的心情来做我之前不曾做过的事情。
阿德勒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首先应该要树立一个“整体”的概念”。这和《入菩提行》中的“一体”有类似的概念。什么是“我的”?什么是“我自己”?
我们通常非常强烈地把包裹身体的肌肤作为“我”的边界:如果我们手握手,“我”的范围止于我的指尖,而“你”的范围则始于你的指尖。
而其实划分“我”、“我的”和“你”、“你的”的分界线是在不同的环境下,是可以有不同的;比如母亲在面对孩子被伤害时、我买了一辆新车/新房时,“我的”范围是在扩大的。而在因为疾病需要切除身体器官时,“我”的范围在缩小。
在企业中,从“我的利益”出发所定义的“我”可以缩小,也可以扩大。随着公司和部门的发展和停滞,“我的部门”、“我的利益”都有可能相应的增大或减小。
所以,什么是“我”,其实是我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所做的决定。当将“我”的范围局限于我的切身利益时,是引发个人和团队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我们所有人都迫切希望达到财政上和组织上的独立自主,这一目标其实可以通过完全将自己的资源与组织内部的的他人分享来实现。而当你快乐地、有意识地与他人分享资源时,所植入的铭印也会带来你想要的一切。因为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凭空而来的。无论你达到何种程度的独立,都是你的一种感知。
而针对我的恐惧和害怕,如果在面对新事物时,有意的扩大“我”的范围,并达到“自他互换”,心中保持着“一体”的概念,以布施的心态来分享自己的资源,通过分享布施的理念来帮助他人。当你有意的重新调整“我”的范围,将“我”扩大至包括所有的“他们”时,现在的你只是在关心一个更大的“我”而已。并且当你在这样的状态中不断的布施和分享自己的资源时,不仅没有害怕和恐惧的感受,而且还会不断的种下好的“铭印”,好的“种子”,从而改变你的潜意识,并且显化出好的体验。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的大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会以为我们的身体也会知道怎么做。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做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的获得,才能真正做到。《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面有说到,当你想要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一定要先放弃旧有的思考,大声的喊出你的宣言,这样才能注入你的潜意识里面,采取必要的行动,才能让意念成为现实。一定要敢于尝试去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反复去做不习惯的事情。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将不习惯变为习惯。
在面对新事物时,偶尔害怕和恐惧袭来,要有所觉察,并要转移思考焦点,将自己的意识关注在如何才能做好这件事上。并且以祝福的心态来面对想要的事物和别人已经拥有的事物。当你持续这么做以后,你能获得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