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0-11-4中16坚持分享第477天
背后的故事(一)
昨天遇到一位复诊的女患者,长的很漂亮,穿着时尚,从老师和来访者的交谈中得知是抑郁症患者,已经服药几个月,发脾气的次数少一些,但是患者说是自己在压抑着,烦的时候仍然想杀人,说着说着脸色就变了,眼泪哗啦哗啦流下来,情绪问题还挺大,老师建议加服一些药物,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老公陪她来看病,开的药怎么吃老公认真的记在手机里。等他们走出诊室,我给老师说:一看就是娇滴滴的女人,老公宠的不得了。老师说你不知道背后的故事。一听她的故事我真是预设了,所以预设不管在看病中还是咨询中,都是要不得的。
这位女患者既漂亮又能干,经济条件很好,因为在外地陪读,老公在家出轨并生育一孩子,像电视里演的一样,老婆最后一个知道事情的真相,因为这件事直接导致病发。遭遇重大应激事件,情绪长期得不到纾解,慢慢出现生物学变化,此时需要药物的干预,但是心结不解,啥时间想起来啥时间难受,所以她才会有杀人的想法。为什么不离婚呢?越是有钱人离婚牵扯的事情越多,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怎么解决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但是当事情发生后,该患者逢人就说她的情况,有的人不理解,她怎么就成了祥林嫂了呢?我们学过心理学知道,该患者心里极度郁闷,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如此。尽管这样,仍然阻挡不了疾病的来临,她现在承受的是心理、生理的双重痛苦。
背后的故事(二)
一个18岁的女孩,抑郁症患者,两次看病都是爸爸陪着来,今天办理入院,我负责问病史写病历。在问到和父母的关系时,我说我看你和爸爸的关系不错,孩子马上否认了,说和父母的关系都不是很好,交流的很少,只是看病的时候爸爸陪着来了而已。此时意识到自己又预设了。
随着情况了解的深入,更加心疼这个孩子。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从事底层的工作,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很懂事,怕爸爸妈妈担心,所以负面的情绪不敢展示给父母,所以父母一直认为孩子很优秀很好,却不知孩子深受疾病的困扰。现在孩子上不了学了,父母才着急起来,带孩子来看病,此时还想着怎么样快点回到学校。
当我问到孩子有没有不好的想法时,孩子眼泪止不住的流,说有,有时候真想从楼上跳下去,但是只是想想,没有自残自伤的行为。孩子说不敢死,因为墓地挺贵的,丧葬费用也挺高的,不想给爸爸妈妈增加额外的负担,等自己长大了,独立了,自己能买得起墓地了,想死的时候再去死。太懂事的孩子,连死都会替父母考虑这么多。对她来说,虽然和父母关系不是很好,但是父母仍是她的重要他人,是她继续珍惜自己生命的理由。
每位患者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有的能很好的康复,有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作为医生,作为咨询师,做自己能做的事,管自己能管的事,守好边界,遥祝这些患者能早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出抑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