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反馈:
1、下面两个屏的视频连接起来的感觉很有意思。
问题:为什么片名要叫《童年》?画面采用的是奶奶织毛衣没能够联想到片名,奶奶织毛衣的顺序是如何?是拆了织还是织了拆?是否跟童年有对应?为什么要选择毛线以及为什么要拆它?
缺点:片尾的结束有点突兀。
2、视频像一个循环,左上角是个开始,从左到右的顺序看,让人想到小时候奶奶织的毛衣。
后面两个屏是一起的,两个部分衔接,上面两个屏是对比,一边在织一边在拆,不知道顺序是从织了拆还是拆了织,选择红色的毛线是有何意义。让人想到小时候新年穿红色的毛衣。片名叫《童年》,和画面贴合,画面很温馨,但是BGM用的很伤感,不知道原因。
3、上面两个屏和下面两个屏是一起的,好像讲述了一生,想到小时候的回忆,拆毛衣可能是小时候不懂事,把毛衣拆了可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从童年到长大的一个过程,绕毛线是自己成长的时间线,第四个屏幕是自己成长的故事,该收心了,毛线团起来是将自己童年的点点滴滴收起来,成了完整的球形,代表自己独当一面了。以前的童年就成了自己包裹在心里的记忆。
4、画面中选择的红色调很同意,上半部份拆围巾,下半部份织,可以看出事物合成的过程。想知道织毛衣的过程想表达什么,四个屏幕的意义是什么,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补充:织和团线整体的过程,是不是想表达从小到大再到离开的过程。
5、视频中织毛衣拆线联想到童年时期奶奶给我织毛衣,织到塞满一整个樟木箱,感觉很温馨。
6、视频中织毛衣没有什么感触,从织到拆线的过程,建议两个视频织,两个视频拆,如果是自己,可能会拆线一个屏幕,整理一个屏幕,视频中后面两个屏幕可以融合为一个,再用一个屏幕做准备工作,拿针和毛线,然后第四个视频是织毛衣,这样觉得更有层次感、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