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BE#慢节奏#长篇
午间睡了会儿刚醒,唐醅还带着点困倦的不清醒。
抬手迷蒙地打了个哈欠,水墨瞳里泛上点雾气,湿漉漉的。
枝渡仔细将唐醅睡乱的头发梳顺,恰巧从镜子里瞧见这一幕,悄悄笑了笑。
“公子实在困,要不再睡会儿?”
“不睡了。”唐醅揉着眼,声音带些软,
“孟管家请了人来演杂耍,现在差不多该准备好了。”
“那奴婢动作快点。”
“嗯。”
尧成早在外间等着,唐醅换好衣裳一出来,小少年便凑上去,语调里是藏不住的兴奋。
“公子!听说那杂耍班子是从晏安城来的,可有名!”
唐醅也高兴,点点头,带着尧成往外走。
今日难得的好天气。
没下雨,日光温和,不热,也不冷。
杂耍场子就设在庭院里。
小公子没见过外人,也没见过热闹,刚醒的困倦消了大半。窝在椅子里,水墨瞳里满是新奇,认真看着杂耍班子做开耍前的最后准备。
一声锣鼓响,几名男子背着手,连翻十数个跟头,而后一名男子翻上高垒的桌椅,又翻了一个跟头。
唐醅看得有些紧张,想别开眼去,生怕男子从上面摔下来。拿在手里的葡萄好半天也没吃。
尧成倒是兴致勃勃,只觉得好厉害!
索性那番高难度的动作之后便是温和的抛接果子和有趣的口技。
几颗果子在空中轻盈且快速地翻腾,风雨狸鸟等各种声音从一个人的口中发出。
小公子有些眼花缭乱,尝试盯着一个果子看,却根本来不及追踪它的轨迹。同时又分神在心里默念每种声音的名称。
“风……?”
“嗯……是鸟!”
”这个……,不知道。”
“雨,是小雨。”
可惜唐醅大多声音都没听过,能念出名称的也只有几个。
后头又表演了好些个杂耍,小公子注意力却不如之前那般集中了。
脑子里一直在想,那些声音是什么,为什么一个人能发出那么多声音。
唐醅问枝渡,枝渡有点无奈地笑了笑,说她也不知道。
这些问题便一直盘桓到晚间。
“小阿醅在想什么呢?”唐夫人弯腰,笑吟吟去看唐醅。
唐醅回神,眨了下眼。“阿娘。”
唐夫人笑着应声,将唐醅抱到怀里。
“我在想今天的杂耍。”
“有一个人能发出很多声音。”
“这样啊。”唐夫人指尖捻起一缕唐醅垂在身前的发丝,
“都有些什么声音?”
唐醅盯着唐夫人的指尖,也伸手拨了拨那缕发丝的发梢。想了一下,报出七八个名称。
“还有很多我不知道叫什么。”
唐夫人存心逗他,“那小阿醅给娘学学,没准娘知道。”
唐醅认真酝酿了一下,小声而含糊地模仿道,
“吱呀……?”学完又为难地抿唇,蹙起一点眉头,不肯再学了。
“我不会,那人怪得很。”
“嗯,确实怪。”
“阿娘的小醅儿也怪。”
唐夫人又抓住唐醅细细的几根手指,轻轻捏了捏。
唐醅疑惑,侧头看她。
“哪儿怪?”
唐夫人笑起来。
“怪讨喜的。”
这事便就这么揭过去,但小公子连着好几日,做什么都是兴致盎然的。
孟管家知道后,隔三岔五就会请些人来府中,歌舞说书戏杂耍,轮着表演。
日子如流经淮州的大小河水,一会儿流的快些,一会儿又慢。但总归往前流去了将近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