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亲近过大自然的,而纵使你眼前独居在台北的巷子里,那亲近过的经验如宇宙的动力支持着你,使你除了小巷的局促和巷外街衢纷纭以外,还保有一个不可迷失的世界,精致的小型的世界。那世界依然是你的秘密,但有一天当你的诗发育茁长,并且突兀成形的时候,那秘密的世界将全面展开,通过你的心血思考以及汹涌的想像力,自你笔下展现开放,和世人共享。—— 抄自:杨牧《一首诗的完成 · 大自然》
创作需要素材,而写作者的素材就是人生经验,那些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感观体验,心念起伏,还有情绪的波动,都将成为写作素材。其中大自然的体验尤其重要,因为大自然具有远远超越人类的力量,可以将我们的感知无限推往永恒,把视野拉到跟天空一样高,把心胸开展至大海一般深。
而这些体验如何成为写作素材呢?比如说,当我意图描述"雄伟"这个概念时,脑海中便出现曾经亲眼眺望的山峦,在平原尽头绵延不绝,深入云霄。当我描写“辽阔” ,就仿佛听到太平洋的浪潮打在礁岩上,发出巨大声响,而远方的船只正缓缓航行。原来这些在年少时亲身经历的自然体悟,一直都保留在记忆中,维持着最鲜明的印象,有声音、有气味、有触感、有形态,杨牧所言深藏于心中“不可迷失的世界”真的存在。
年轻的心灵对大自然摄人心魂的美特别敏感。中学时期,每日黄昏我都会爬上顶楼,静静观看被夕阳渲染的天空,不断变化浓淡色彩,看大地逐渐转为深沉。夏日晴空下,我不怕阳光刺眼,老爱趴在窗前欣赏白云苍狗,想像极遥远的世界,对未来充满期待。青年时期,我们跨越层层叠叠的中央山脉,去东海岸守候日出,再一路往南,登上热带海角猫鼻头,深情凝望巴士海峡。
现在的我,每日为家庭为生计忙得团团转,但偶尔还是会抬头看看天空,寻找飞机长长的白尾巴,重温年少时的雀跃心情。从大自然中撷取的力量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与想像素材,更在我沮丧的时候给予鼓舞,软弱的时候轻声安慰,在迷途中闪亮一点星火。
我时常带着两三岁的孩子亲近公园里的草木,捡拾地上的叶子,仰头看看大树,摸摸粗粝的树皮。风来了,把眼睛眯起来体会风拂在脸上的宁静。雨停了,去草地上观察刚刚萌生的野菇。放假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进山林,寻找大冠鹫翱翔盘旋的身影。等孩子们再大一点,当他们的世界拥有越来越多人事物,当他们陷入自己生命的棋局而忙于摸索,也许会有好一段时光无暇顾及四季的变迁,无心聆听大地的声音。但是在年幼时曾经领略的自然的美好与生命力,会继续留在他们的心灵中,等待有一天被重新发现,再次绽放。
【铅笔羊深读系列】在写作这条路上,如果你不相信捷径,而宁愿走进密林深处一探究竟,欢迎与我一起深读这本《一首诗的完成》,循着诗人的指引,逐步理解文学创作背后复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