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沦陷记

宣王四十六年,天王崩,大子宫湦继立。在恐怖的先王大葬中开启了他十一年的统治。

先王如同一个标杆,死死压着宫湦的心。先王年幼时,国人驱逐了剌王,先王藏匿在召穆公家里。直到共和十四年,剌王崩于彘,召穆公和周定公拥立大子静,也就是先王。

先王御极四十六年,有中兴之誉,但面对炽烈的戎祸也束手无措。宫湦并不知道,孝王以来,气候异常,西北戎人不断南下,先王时已经深入至王苑。

王二年,三川皆震。今人将三川称为泾河、渭河、洛河。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后人借伯阳父之口危言耸听,"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真是一派胡言,殷辛、武庚之亡距宫湦不过二百余年,对内中缘由,宫湦还是了解一点的。商亡根源在子族、多子族对王室的离心倾向,以商庞大的宗族势力,若不是内部分崩离析,西土之人企可战胜大邑商。成汤之时,与东夷睦,比及九世之乱,东夷稍叛,武丁以降,商之武功虽盛,然东夷叛略日重。若非殷辛克东夷,损耗大量军力,加之内部离心倾向,有微子和微仲这些"合作者",小邦周也只能在周原开垦荒地。

但眼前的麻烦事不比帝乙和帝辛少,丰镐的依靠宗周六师独立性越来越严重,早在祖父剌王时就很明显了,那时本为我邦羽翼的噩侯驭方居然联合淮夷、东夷以叛,噩关系东南走廊,是铜矿运输的管玥之地。剌王立刻派军镇压,西六师和东八师都去了前线,可战事依然胶着,武公派遣禹率领兵车百乘、甲士二百、徒兵千人增援。剌王居然要通过武公这一道程序才能调遣这一千五百人的部队。武力是一个王朝的立国之本,那时我邦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吧。

先王不籍千亩,虢文公谏之,不听,后人谴责先王,是以败绩于千亩,自是荒服不至。穆王以后,荒服就已经不至了。不籍千亩,又有何可籍,井田制早已破坏无疑,土地私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除了少的可怜的王室之地外,其余能占有就算有,三公以下无不认同。剌王想从这些人身上汲取原本属于王室的土地与财富,反倒被赶走。

先王三十九年,王师与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丧南国之师。先王想料民于太原,今人叫固原。这又被这群既得利益者阻止。可是戎祸越来越严重,宫湦在第六年,命伯士统六军伐戎,但结果是军败焉,伯士死焉。十年,宫湦选择春天在太室召集诸侯,本想要这帮人的私人部队继续为王室效力,结果戎狄叛之。没有军队就是这么脆弱。那时的宫湦并不知道,这时他距离死亡只剩下最后一年了。

还是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